中国各地的民间故事传说

中国各地的民间故事传说有哪些?在中国古代有很多人的小故事,有些故事发人深省有些却让人感动,那么接下来就来看看这些故事吧。 下面是本站小编为大家准备的中国各地的民间故事传说,希望大家喜欢!

中国各地的民间故事传说

中国各地的民间故事传说篇一

陈桥兵变之后,宋太祖赵匡胤时刻想着统一天下。南唐后主李煜却依据长江天险,进贡而拒不交出主权,阻碍着南北统一。

这天上午,太祖正在和众大臣商议如何攻打南唐,侍卫禀报,宫门外有个从江南来的书生,要求圣上册封官职。

江南人文底蕴深厚,来人开口就敢要官,定有几分真才学。时下正是用人之际,何必拘泥于小节。想到这里,太祖便要宣此人上殿,却被宰相赵普拦住了:“陛下莫急,来人如此张狂,小心有诈。”说完他问侍卫,“来人可报了名号?”

“樊若水,来自南唐金陵。”

不等侍卫说完,一位臣子已忍不住笑出声:“请陛下恕微臣无礼,陛下可曾听说过‘大漠孤烟落日圆’的笑话,说的就是这个樊若水。”

原来,樊若水的父亲是南唐池州一个县令。作为县太爷的公子,樊若水从小就仗着自己读过几天书,恃才傲物,谁也不放在眼里。有一年,他到都城金陵参加科举考试,想一举成名,光宗耀祖,没想到被主考官毫不留情地刷了下来。他很不甘心,就给皇帝李煜写信,提了一些治国理政的建议,并奉上了自己的几首得意诗作,其中一首开篇之句就是“大漠孤烟落日圆。”李煜此人,论管理国事远不及父辈,但是谈诗词歌赋,却是顶尖高手。樊若水的几首诗,哪里入得了他的法眼,不但被他当场扔进了废纸篓,还被时常当做笑话取乐。此事在金陵乃至整个南唐,无人不晓。

“陛下,樊若水肯定是在南唐混不下去了,才到我大宋来。臣以为对这等沽名钓誉之徒,不仅不能召见,还应赏一顿棍棒,以扬我大宋国威。”

听完大臣们的意见,太祖深思良久说:“人家大老远跑来投奔大宋,心意可嘉。于情于礼,都应见上一面。”

在宫门外晒了大半天太阳,才得以宣见,樊若水心里十二分不痛快。他气呼呼地走进宫,见了太祖也不跪拜,只拱手作了个揖,算是打招呼。

见他这副鼻子不鼻子的臭模样,登时就有臣子要发作,被太祖用眼神止住了。为了缓和气氛,太祖特地叫人给樊若水赐座,然后亲切地问:“你为什么要取‘若水’这个名字啊?”

樊若水回答:“我自幼喜欢读书,曾经看到唐朝有个大臣叫倪若水,为人刚直,我很仰慕他,所以给自己也取了这个名字。”

他这话一出口,旁边侍立的臣子差点儿没笑喷了。原来唐朝那个大臣不叫倪若水,叫倪若冰。因为书是竖着排版的,那个“冰”字就是在“水”字的左上角加上那么一点,如果读得不仔细,难免会把“冰”看成“水”。

听到众人的笑声,樊若水急了:“有什么可笑的?太宗皇帝说:‘夫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难道我们不应该向古人学习吗?”

众臣子几乎笑岔了气,此言明明是魏征死后唐太宗的感慨,告诫自己要虚心纳谏。怎么到了樊若水这里,就断章取义成向古人学习了呢?

太祖虽然行武出身,书读得不多,但是对这些史实还是知道的。看到樊若水面红耳赤的着急模样,知道越是心高气傲的人,自尊心越强。于是不但没有揭穿他,还笑呵呵地说:“看来你知道不少古人的事呀,不错不错,我给你改个名字,就叫知古吧。”并赐樊若水进士及第,加封官职。

待樊若水出宫后,众大臣纷纷进言,请求太祖收回成命,说此事一旦传出,定会遭到天下百姓耻笑,说太祖不懂用人之道,有辱圣明,而且还会引来更多不学无术之徒。

太祖摆摆手,止住大家的议论:“知古虽然学而不精,但是关心国事,尊崇先贤,有此赤诚之心,实在难能可贵。假以时日,能当大任。”

话说到这个份上,众大臣不便再言语,独有赵普忧心忡忡。陛下做事素来沉稳,今日之事太过荒唐,该不会是日夜思念渡长江,神智糊涂了吧?退朝之后,他吩咐几个贴心侍卫,昼夜盯住樊若水,一有风吹草动,立即禀报。

再说这樊若水出宫后,回到客栈不吃不喝,倒头大睡。第二日,他叫店小二将酒菜送入客房,一边喝酒,一边对着任命书时而仰天狂笑,时而捶胸痛哭,时而放声高歌,时而倒地长叹,把客栈闹得鸡犬不宁。第三天,他紧闭门窗,足不出户。听送酒菜的店小二说,他一直呆在那儿自言自语,一会儿说此事万万不可,一会儿又说时势使然。第四日、第五日,他不启程赴任,反倒把汴梁城的角落走了个遍。

听完侍卫的禀报,赵普也糊涂了,这樊若水要官不上任,到底唱的哪一出啊?第七日退朝之后,他便将这些告诉了太祖。太祖听了很生气,叫人宣樊知古即刻进殿。

很快,樊知古就来了,“陛下,微臣已在宫门外恭候多时了。即使陛下不召见,微臣也会求见。”

“哦?”太祖有些意外,“说吧,你又想求何事?”

“是不是嫌上次陛下封的官职太小,想求个更大的?”赵普忍不住讥讽道。

樊知古不理会赵普的冷嘲热讽,对太祖说:“微臣无他事相求,只想求陛下收回成命,让微臣做回一介布衣。”

“放肆!我大宋的官职是你想要就要,不想要就不要的吗?你当这是菜市场?你眼里还有没有陛下?”

“微臣知罪,请陛下息怒,相爷息怒。‘大漠孤烟落日圆,凑诗一句贻经年。若冰非若水,知古不知古’。”说到这里,樊若水从怀里掏出一卷画轴,跪于殿前,“知古才疏学浅,不堪当此重任。如今想起那天在陛下面前的狂妄无知,羞愧难当。陛下明知小民不才,却不责不罚,以礼相待。如此厚恩,无以为报,唯有以此长江天险图进献,愿助陛下早日成就统一大业,让南唐百姓和大宋百姓一样,过上安宁富足的生活。”

太祖大喜,接过地图。原来那年科考失败沦为笑柄后,樊若水一怒之下,来到离金陵只有80多公里的军事重地采石矶。他白天扮做渔翁,在江边垂钓。到了晚上,他就拿出一团丝绳,一端系在南岸,然后划起渔船,带着绳子扯到北岸。如此往返几十个回合,把这段长江的宽度、水流、地形地貌等信息,摸得一清二楚。

公元974年10月,宋太祖接受樊若水的建议,用船在长江上搭起了一座浮桥。宋军突破长江天险后,在江南如入无人之境,不久就兵临金陵城下。没过多长时间,南唐后主李煜不得不袒露右臂,出城投降。从那以后,李煜沦为阶下囚,日夜以泪洗面,只能在宋朝的天空下哀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中国各地的民间故事传说篇二

小山村沸腾了,村民们连续几天的担忧和恐惧随着一大一小两只狼的“落网”而渐渐消失,全村的老老少少、男男女女都聚集到村西头山坡的一个土坑前。

一大一小两只狼正在里面欢腾跳跃,每一次的努力目标都很明显,就是想要逃离这个是非之地。对它们来说,此举却是徒劳无功,喊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

村长看见这一幕,对身边的岳泳说:“活该,这是报应啊!一会儿我们就送它们上西天!”

坑底下的那只大狼好像听懂了人话,恐惧和悲戚的神情弥漫在它的脸上,肌肉一颤一颤地抖动,片刻,它放弃了跳出土坑的想法,而是用自己的双爪紧紧地抱住了小狼,抬高了头颅往上面望去。

看到这一幕,岳泳接着村长的话说:“是呀,这两只畜生祸害了我们多少只猪羊啊,现在知道害怕了吧?可是晚了!哼哼,一会儿就抽你们的筋,扒你们的皮!”

岳泳家也是受害者,狼袭击小山村的时候,他家在半个月内一共损失了两头猪一头羊,最让他担心的是自己的小孩子。几天前的傍晚,孩子告诉他说,爸爸,我刚才在村西头遇见了一只“大狗”,尾巴长长的,目光凶凶,就站立在我的面前。小孩子一动不动,那“大狗”盘膝而坐,静静地看着他,最后,小孩子哭了,大声地哭起来,有大人走过来了,“大狗”才悻悻地离开。岳泳知道自己儿子口中的“大狗”就是吃人的狼,太危险了,现在想想后脊梁背都直冒冷汗!

村民站在坑前,往下张望,在那里议论起来,先是痛数了狼的罪恶,后就在一起商量怎么处理这一大一小两只狼。有人说,干脆往下面扔木柴,然后点上火,烧死它们;有人建议,不管不问,活活地饿死它们,看这情形,它们肯定是自己爬不上来的,这样还可以得到两张狼皮,金贵着哩!

村民的想法都集中在两点上,前一个解恨,后一个实惠,他们争执不下,就过来找村长拿主意,“村长你赞同哪一个方法,拿个主意吧!”

村长站在那里,没有马上回答,而是从衣兜里拿出一根烟来,不慌不忙地点上了,吸了一口,烟雾四处散开的时候,紧蹙的眉头也展开了:“嗯,这两个方法都不错,可是唯一的缺点,就是用的时间都太长了,也太麻烦,我们干脆就用石头往下砸吧,把它们都砸死,既可以解恨,也可以得到狼皮。”

大家一听,觉得这个办法实在绝妙,也很简单,都跃跃欲试,四下里散开,寻找石头去了。

石头在山村里到处都是,不一会儿的工夫,十几个村民的手中都拎着一个石疙瘩,他们只要往下一砸,一大一小两只狼立刻就会殒命在土坑里。

最先捡到石头的一个村中后生走到了坑前,瞄准下面的那只大狼就砸了下去,砸得很准,下面传来了一声沉闷的呜呜声,凄厉而痛苦。那个后生高兴地在上面喊了起来:“砸到了,砸到了,大家都快过来啊!”很多村民一听,都探头往下看,看见那只大狼一身是血,大家幸灾乐祸地笑了起来。

他们也举起了自己的手,就在他们将要把石头往下砸时,突然在旷野中传来一声狼嚎,声音威严而恐惧,震动了现场所有人的心魄。

在村民们一愣神的工夫,从对面地方200多米的地方,不知道何时出现了一只狼,正疾步往这里奔来。这只狼一身白色,似在月光下漂过一般,模样比洞下的狼还要高出一头,腿粗健行,如电闪过,一会儿的工夫就站立在离村民不足十几步远的地方了,然后停下脚步,与村民们面对面地对视着,眼睛通红一片,如血染过一般。

村民们一时间骇然至极,片刻间大脑一片空白,半晌才明白过来,原来这是土坑下被困狼的同伙,刚才一直在远处观望着,这里一举一动都在它的眼里,恐怕是看见人们已经对它们动手,情况危急,便不顾一切地跳了出来。

村民们虽人多势众,却也不敢与它对峙,呼啦一下往后退去,在距离土坑20多米的地方停下,把手中的石头攥得紧紧的,以防不测。

那只白狼看见人们退去,也不追赶,而是在土坑的四周转起圈来,好像在思考着什么。转了十几圈后,它飞速地离开了土坑,往后面的山坡跑去。一会儿的工夫,它嘴里衔着、前爪抓着一些枯枝过来,然后往土坑下面丢去,丢完再去寻找,一趟又一趟,干得热火朝天,满头大汗。

村民们看见这一幕,开始很奇怪白狼的举动,但看着看着就看出了门道:原来,这白狼往下扔枯枝,是想把土坑垫高啊,里面的“俘虏”好借此往上爬升,逃离险境。好精明的白狼啊!

几十趟过后,底下的枯枝已经累积了一定的高度,下面的一大一小两只狼也频繁地踩着枯枝往上爬升。可是枯枝太少,也太软了,一次又一次,都从上面摔了下来,不仅没有达到效果,反而消耗了巨大的体力。

白狼在上面看得清楚,下面每一次白费功夫,都换回它无数次叹息。它又开始在四周转起了圆圈,一圈又一圈,神色焦急而痛苦,最终它停了下来,好像做了一个决定,于是,人们看到一道白光闪过,白狼消失不见了。

“白狼跑哪里去了,怎么不见了?”村民们以为白狼又跑去找枯枝了,但半个小时过去、一个小时过去了,还是不见白狼的身影,人们等得心急,有胆大的人说:“我们过去看看吧,看看白狼搞的什么鬼。”

村民们虽然还心有余悸,但毕竟是人多势众,纷纷附和道:“走,走,看看去,大家小心一点儿啊!”

村民们小心翼翼地往前探去,重新来到了土坑前。他们往下一看,里面已经是3只狼的身影了,白狼不知道什么时候也跳了下去。白狼此时正弯曲着身体,它与那只大狼首身相接,垒成一道狼墙,小狼在最上方,身体一努一努的,可是由于那土坑实在是太深了,小狼在做了最终的努力后,得到的却是免不了从上面掉下来的结果。一次次的摔倒,一次次的重试,一副永不放弃的样子。

村民们看见这一幕,禁不住被白狼牺牲自己也要救出同伴的举动感动了,他们都放下了手中的石头,没有人再提出杀戮这3只狼的提议,也好像忘记了它们曾经对自己所带来的伤害,对这3只狼的行为产生了好奇:“它们是什么关系啊?你看那两只大狼,一门心思想要把小狼营救出去。”

还是村长有经验,他仔细地看了看,很平静地说道:“它们是一家子,白狼是一家之主,大狼是只母狼,那只小狼是它们的孩子。”

下面的狼父母充耳不闻村民的谈话,继续它们的营救计划。

看见它们想逃跑,有的村民开始又提如何处理它们的话题:“哈哈,这次是一网打尽了,我们没有什么担心了,继续行动吧。”

人们的思维又被拉到这上面,有人应和,开始又拾起丢掉在地上的石头。村长却制止了:“我看算了吧,放了它们吧。”

“这怎么能行,放了它们又重新作恶怎么办?”提出疑问的人看着村长问道。

村长说:“动物都是有灵性的,放了它们会知恩图报的,我想它们不会再来骚扰我们的,更何况现在我们杀了它们,说不定还有它们的同伙要报复我们的,放了、放了,听我的!”

众人看村长下了决心,也很有道理,便不再说什么,四下里寻了许多的树枝,往下扔去,然后就陆陆续续地离开了。后来,这一家子就爬上了土坑。白狼在离开小山村的时候,一步三回头,对这里的人们充满了无限的感激。

它们离开了这里,从此以后再也没有来过。

中国各地的民间故事传说篇三

刘军是个独来独往的盗墓贼。两年前,他失手被抓,被判了五年刑,送到辽北监狱中服刑。

这天,他到大田里去锄草。田间休息的时候,刘军走向机井去喝水。忽然,一只大雁“嘎嘎”地叫了两声,猛地朝他俯冲下来,他还没明白是怎么回事儿,那只大雁就猛地在他肩上啄了一口,然后振翅高飞,瞬间没了影子。

刘军觉得肩膀上火烧火燎地疼,脱下衣服来一看,被大雁啄过的地方都出血了,生疼生疼的。他连忙跑到卫生室,请狱医给他看看。狱医十分惊奇地说,他在这里工作了几十年,还是头一回听说这样的怪事儿呢。现在正是夏天,大雁都到北方去了,这里哪来的大雁呢?刘军也想不明白。狱医边说着边给他包扎了伤口。

刘军嗓子干得直冒烟儿,拧开水龙头就喝水。只觉得那水又苦又涩,根本咽不下去,一口全吐了出来。他不解地问狱医:“您这是什么水呀?又苦又涩,比盐碱地里的苦水还苦。”狱医更惊奇了。他尝了一口,没问题呀。刘军又试着尝了一口,还是又苦又涩。狱医又让他尝了尝别的水,他都觉得又苦又涩。狱医就说他的味觉有了问题,要到市里的大医院去检查治疗。

刘军回到监舍里等着通知,谁知通知还没到,他的味觉竟然恢复如常了,喝水再没问题。狱医还特别让他到卫生室尝了尝那里的水,确实没有问题。两个人都觉得莫名其妙。

刘军又到大田里去劳动。干了一上午活儿,中午要回队里去吃饭,一群犯人正排着队往回走,忽然有人喊了一声:“哎,那鸟儿怎么啦?”大家循声望去,却见一只大雁从半空中俯冲下来,冲着刘军就扑过去。狱警急忙喊了一声:“蹲下”。犯人们忙着蹲下身子避过。刘军也蹲下了,同时抬起手臂护住了脑袋。但那大雁直朝着他飞过来,在他背上狠啄了一口。刘军伸手胡乱地胡噜着,不想一把抓住了大雁腿,竟抓下了大雁腿上绑着个布卷。大雁叫了一声,飞走了,刘军却悄悄地把布卷塞进了口袋里。

大雁这口又啄得挺重,刘军只好又来到卫生室。狱医又惊得半天说不出话来,给刘军做了包扎。刘军又觉得特别口渴,拧开自来水龙头去喝水,又觉得那水苦涩难咽。不过,这回他不再惊奇了。好像是被那大雁给啄过,他的味觉就会出毛病,就会觉得那水苦涩无比。

回到监舍,他偷偷拿出那个布卷。打开一看,是一封写在布上的短信,而这封信竟是妈妈写给他的!妈妈说自打他进了监狱,她就整日以泪洗面,现在视力越来越不好,眼前已经是模糊一片,早晚有一天要瞎了,她只想在瞎眼之前还能再看到他。刘军把信贴到脸上,不禁痛哭失声。

狱警听到他的哭声,就过来问他出了什么事。刘军哽咽着说,他要坦白,他要立功。刘军彻底坦白了自己的罪行。原来,他早就看中了本地的一座大墓,经过几个月的探察,已经确定了墓的准确位置和基本结构。为此他准备了一应物什,准备盗墓。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他悄悄潜到大墓旁边,挖了一个盗洞,要钻进墓里。但奇怪的是,他原本挖的是一条通向主墓的盗洞,但不知什么时候转了向,通到了旁边的一座小墓里。小墓里的陪葬品很少,而且很特别,是两只青铜大雁。他钻出盗洞,感觉特别累,已经没力气再去挖一条通往大墓的盗洞了,就回填了盗洞,把两只青铜大雁带回了家。

他也不知道这两只青铜大雁值多少钱,就收起一只,拿着另一只去找文物贩子贩卖,谁知就此被抓。他只承认这只青铜大雁是他盗墓盗来的,再无别物,最后就被判了五年。现在,他要争取立功,讲清自己的罪行,把家里藏的那只青铜大雁上缴,再把大墓的情形描述一番,希望国家去发掘。

警察带着刘军回家去取那只青铜大雁。刘军刚一跨进家的大门,就差点儿掉下泪来。他刚走了两年,家里就已经很破败了,房顶上长了草,院子里也脏乱无比。想想也是,他老妈都快半瞎了,还怎么收拾得了房子和院子?他听到屋里有响动,知道老妈在家,想叫一声“妈”,可那个“妈”字就卡在喉咙里喊不出来。

这时,就听“吱扭”一声,房门开了,就见老妈抱着一只青铜大雁走出来,到了门口,老妈抚摸着大雁,浑浊的泪水一滴滴地滴落到大雁的头上。老妈又抚摸了一下大雁腿上系着的布卷,颤颤巍巍地说:“雁啊,飞到辽北去吧,把信儿带给他,告诉他,妈想他啊。儿啊,妈就想在眼瞎之前,再见你一面儿。妈想告诉你,只要能跟你在一块儿,日子再穷,那也是甜的。你这进去了,就是给妈挣了再多的钱,妈这心里也苦啊!”

老妈说完了话,就一抬手。刘军怕那青铜大雁被摔碎了,忙着扑过去,要接住大雁,但却接了个空。只见老妈又把举着的大雁放下来,抱在怀里,重重地叹了口气,抹了一把眼泪,就要回屋。刘军忙着唤道:“妈—”老妈停住了脚步,慢慢地转过身子,看到他们,疑惑地问道:“你们找谁呀?”

刘军扑到老妈面前,一头跪倒,紧紧地拉住老妈的胳膊:“妈,您看看清楚啊,我是刘军,是您的大军子呀!”老妈身子剧烈地颤抖了一下,忙着低下头,凑近了他的脸看了看,终于看清了是他,忽然抬起手来给了他一个大嘴巴:“政府没放你,你就偷着跑回来,这不是等着加刑吗?你这个孽子,成心要气死我呀!”

刘军忙着说明了情由,那两名狱警也证实了他说的是实话。老妈这才点了点头说:“你错了一百步,终于走对了一步。那只雁呀,可真有灵性,就这么拿走啊,妈还真舍不得。”刘军一愣,忙着问她,那雁有什么灵性。

老妈这才说,那天她给刘军收拾房子,忽然听到脚下传来一声大雁叫,可把她给吓坏了。后来她觉得这叫声对她并没危害,胆子就大了些,循着声音找过去。见那块地砖虚着,她就撬开了地砖,发现下面有只青铜大雁。她觉得奇怪,因为她儿子就是因为卖了一只青铜大雁被判的刑,那只青铜大雁被收归国库了,怎么家里又冒出一只青铜大雁来?她想不透。但一看到这只青铜大雁,她就想到儿子,再往后,只要想儿子了,她就抱着青铜大雁絮叨上一阵子,伤心了也难免会流泪。

后来她惊奇地发现,只要她的眼泪掉到大雁身上,当天晚上,她就能梦到儿子。她梦到过儿子在田里劳动,也梦到过儿子在机井边喝水。她因此突发奇想,就用布条写了一封短信,绑到大雁的腿上,看看大雁能不能给她送去。结果那天晚上,她就梦到大雁把信送到了,她儿子正捧着信哭呢。

刘军惊愕地说:“那天,我是收到了您的信啊。”老妈也愣住了:“怎么可能啊?”刘军使劲儿地点了点头说:“妈,我不光收到了您给我的信,还尝到了您的泪,是那么苦,那么涩。我终于明白了,穷日子不算苦,流泪的日子才是真的苦。所以,我坦白了一切罪行,争取立功受奖,早日减刑出狱,回家好好跟您一块过日子。”老妈使劲儿点了点头说:“好,好啊!”

刘军跟警察一道,抱回了那只青铜大雁,上缴给了国家,他也得到了减刑的奖励。从那以后,他再也没被大雁啄过,喝水也不再苦涩。他知道,这是因为他过不了多久就能出狱了,这是他看到的希望,老妈也看到了希望,不用再过着终日泪水洗面的日子了。

中国各地的民间故事传说有哪些?在中国古代有很多人的小故事,有些故事发人深省有些却让人感动,那么接下来就来看看这些故事吧。 下面是本站小编为大家准备的中国各地的民间故事传说,希望大家喜欢!

中国各地的民间故事传说篇一

陈桥兵变之后,宋太祖赵匡胤时刻想着统一天下。南唐后主李煜却依据长江天险,进贡而拒不交出主权,阻碍着南北统一。

这天上午,太祖正在和众大臣商议如何攻打南唐,侍卫禀报,宫门外有个从江南来的书生,要求圣上册封官职。

江南人文底蕴深厚,来人开口就敢要官,定有几分真才学。时下正是用人之际,何必拘泥于小节。想到这里,太祖便要宣此人上殿,却被宰相赵普拦住了:“陛下莫急,来人如此张狂,小心有诈。”说完他问侍卫,“来人可报了名号?”

“樊若水,来自南唐金陵。”

不等侍卫说完,一位臣子已忍不住笑出声:“请陛下恕微臣无礼,陛下可曾听说过‘大漠孤烟落日圆’的笑话,说的就是这个樊若水。”

原来,樊若水的父亲是南唐池州一个县令。作为县太爷的公子,樊若水从小就仗着自己读过几天书,恃才傲物,谁也不放在眼里。有一年,他到都城金陵参加科举考试,想一举成名,光宗耀祖,没想到被主考官毫不留情地刷了下来。他很不甘心,就给皇帝李煜写信,提了一些治国理政的建议,并奉上了自己的几首得意诗作,其中一首开篇之句就是“大漠孤烟落日圆。”李煜此人,论管理国事远不及父辈,但是谈诗词歌赋,却是顶尖高手。樊若水的几首诗,哪里入得了他的法眼,不但被他当场扔进了废纸篓,还被时常当做笑话取乐。此事在金陵乃至整个南唐,无人不晓。

“陛下,樊若水肯定是在南唐混不下去了,才到我大宋来。臣以为对这等沽名钓誉之徒,不仅不能召见,还应赏一顿棍棒,以扬我大宋国威。”

听完大臣们的意见,太祖深思良久说:“人家大老远跑来投奔大宋,心意可嘉。于情于礼,都应见上一面。”

在宫门外晒了大半天太阳,才得以宣见,樊若水心里十二分不痛快。他气呼呼地走进宫,见了太祖也不跪拜,只拱手作了个揖,算是打招呼。

见他这副鼻子不鼻子的臭模样,登时就有臣子要发作,被太祖用眼神止住了。为了缓和气氛,太祖特地叫人给樊若水赐座,然后亲切地问:“你为什么要取‘若水’这个名字啊?”

樊若水回答:“我自幼喜欢读书,曾经看到唐朝有个大臣叫倪若水,为人刚直,我很仰慕他,所以给自己也取了这个名字。”

他这话一出口,旁边侍立的臣子差点儿没笑喷了。原来唐朝那个大臣不叫倪若水,叫倪若冰。因为书是竖着排版的,那个“冰”字就是在“水”字的左上角加上那么一点,如果读得不仔细,难免会把“冰”看成“水”。

听到众人的笑声,樊若水急了:“有什么可笑的?太宗皇帝说:‘夫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难道我们不应该向古人学习吗?”

众臣子几乎笑岔了气,此言明明是魏征死后唐太宗的感慨,告诫自己要虚心纳谏。怎么到了樊若水这里,就断章取义成向古人学习了呢?

太祖虽然行武出身,书读得不多,但是对这些史实还是知道的。看到樊若水面红耳赤的着急模样,知道越是心高气傲的人,自尊心越强。于是不但没有揭穿他,还笑呵呵地说:“看来你知道不少古人的事呀,不错不错,我给你改个名字,就叫知古吧。”并赐樊若水进士及第,加封官职。

待樊若水出宫后,众大臣纷纷进言,请求太祖收回成命,说此事一旦传出,定会遭到天下百姓耻笑,说太祖不懂用人之道,有辱圣明,而且还会引来更多不学无术之徒。

太祖摆摆手,止住大家的议论:“知古虽然学而不精,但是关心国事,尊崇先贤,有此赤诚之心,实在难能可贵。假以时日,能当大任。”

话说到这个份上,众大臣不便再言语,独有赵普忧心忡忡。陛下做事素来沉稳,今日之事太过荒唐,该不会是日夜思念渡长江,神智糊涂了吧?退朝之后,他吩咐几个贴心侍卫,昼夜盯住樊若水,一有风吹草动,立即禀报。

再说这樊若水出宫后,回到客栈不吃不喝,倒头大睡。第二日,他叫店小二将酒菜送入客房,一边喝酒,一边对着任命书时而仰天狂笑,时而捶胸痛哭,时而放声高歌,时而倒地长叹,把客栈闹得鸡犬不宁。第三天,他紧闭门窗,足不出户。听送酒菜的店小二说,他一直呆在那儿自言自语,一会儿说此事万万不可,一会儿又说时势使然。第四日、第五日,他不启程赴任,反倒把汴梁城的角落走了个遍。

听完侍卫的禀报,赵普也糊涂了,这樊若水要官不上任,到底唱的哪一出啊?第七日退朝之后,他便将这些告诉了太祖。太祖听了很生气,叫人宣樊知古即刻进殿。

很快,樊知古就来了,“陛下,微臣已在宫门外恭候多时了。即使陛下不召见,微臣也会求见。”

“哦?”太祖有些意外,“说吧,你又想求何事?”

“是不是嫌上次陛下封的官职太小,想求个更大的?”赵普忍不住讥讽道。

樊知古不理会赵普的冷嘲热讽,对太祖说:“微臣无他事相求,只想求陛下收回成命,让微臣做回一介布衣。”

“放肆!我大宋的官职是你想要就要,不想要就不要的吗?你当这是菜市场?你眼里还有没有陛下?”

“微臣知罪,请陛下息怒,相爷息怒。‘大漠孤烟落日圆,凑诗一句贻经年。若冰非若水,知古不知古’。”说到这里,樊若水从怀里掏出一卷画轴,跪于殿前,“知古才疏学浅,不堪当此重任。如今想起那天在陛下面前的狂妄无知,羞愧难当。陛下明知小民不才,却不责不罚,以礼相待。如此厚恩,无以为报,唯有以此长江天险图进献,愿助陛下早日成就统一大业,让南唐百姓和大宋百姓一样,过上安宁富足的生活。”

太祖大喜,接过地图。原来那年科考失败沦为笑柄后,樊若水一怒之下,来到离金陵只有80多公里的军事重地采石矶。他白天扮做渔翁,在江边垂钓。到了晚上,他就拿出一团丝绳,一端系在南岸,然后划起渔船,带着绳子扯到北岸。如此往返几十个回合,把这段长江的宽度、水流、地形地貌等信息,摸得一清二楚。

公元974年10月,宋太祖接受樊若水的建议,用船在长江上搭起了一座浮桥。宋军突破长江天险后,在江南如入无人之境,不久就兵临金陵城下。没过多长时间,南唐后主李煜不得不袒露右臂,出城投降。从那以后,李煜沦为阶下囚,日夜以泪洗面,只能在宋朝的天空下哀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中国各地的民间故事传说篇二

小山村沸腾了,村民们连续几天的担忧和恐惧随着一大一小两只狼的“落网”而渐渐消失,全村的老老少少、男男女女都聚集到村西头山坡的一个土坑前。

一大一小两只狼正在里面欢腾跳跃,每一次的努力目标都很明显,就是想要逃离这个是非之地。对它们来说,此举却是徒劳无功,喊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

村长看见这一幕,对身边的岳泳说:“活该,这是报应啊!一会儿我们就送它们上西天!”

坑底下的那只大狼好像听懂了人话,恐惧和悲戚的神情弥漫在它的脸上,肌肉一颤一颤地抖动,片刻,它放弃了跳出土坑的想法,而是用自己的双爪紧紧地抱住了小狼,抬高了头颅往上面望去。

看到这一幕,岳泳接着村长的话说:“是呀,这两只畜生祸害了我们多少只猪羊啊,现在知道害怕了吧?可是晚了!哼哼,一会儿就抽你们的筋,扒你们的皮!”

岳泳家也是受害者,狼袭击小山村的时候,他家在半个月内一共损失了两头猪一头羊,最让他担心的是自己的小孩子。几天前的傍晚,孩子告诉他说,爸爸,我刚才在村西头遇见了一只“大狗”,尾巴长长的,目光凶凶,就站立在我的面前。小孩子一动不动,那“大狗”盘膝而坐,静静地看着他,最后,小孩子哭了,大声地哭起来,有大人走过来了,“大狗”才悻悻地离开。岳泳知道自己儿子口中的“大狗”就是吃人的狼,太危险了,现在想想后脊梁背都直冒冷汗!

村民站在坑前,往下张望,在那里议论起来,先是痛数了狼的罪恶,后就在一起商量怎么处理这一大一小两只狼。有人说,干脆往下面扔木柴,然后点上火,烧死它们;有人建议,不管不问,活活地饿死它们,看这情形,它们肯定是自己爬不上来的,这样还可以得到两张狼皮,金贵着哩!

村民的想法都集中在两点上,前一个解恨,后一个实惠,他们争执不下,就过来找村长拿主意,“村长你赞同哪一个方法,拿个主意吧!”

村长站在那里,没有马上回答,而是从衣兜里拿出一根烟来,不慌不忙地点上了,吸了一口,烟雾四处散开的时候,紧蹙的眉头也展开了:“嗯,这两个方法都不错,可是唯一的缺点,就是用的时间都太长了,也太麻烦,我们干脆就用石头往下砸吧,把它们都砸死,既可以解恨,也可以得到狼皮。”

大家一听,觉得这个办法实在绝妙,也很简单,都跃跃欲试,四下里散开,寻找石头去了。

石头在山村里到处都是,不一会儿的工夫,十几个村民的手中都拎着一个石疙瘩,他们只要往下一砸,一大一小两只狼立刻就会殒命在土坑里。

最先捡到石头的一个村中后生走到了坑前,瞄准下面的那只大狼就砸了下去,砸得很准,下面传来了一声沉闷的呜呜声,凄厉而痛苦。那个后生高兴地在上面喊了起来:“砸到了,砸到了,大家都快过来啊!”很多村民一听,都探头往下看,看见那只大狼一身是血,大家幸灾乐祸地笑了起来。

他们也举起了自己的手,就在他们将要把石头往下砸时,突然在旷野中传来一声狼嚎,声音威严而恐惧,震动了现场所有人的心魄。

在村民们一愣神的工夫,从对面地方200多米的地方,不知道何时出现了一只狼,正疾步往这里奔来。这只狼一身白色,似在月光下漂过一般,模样比洞下的狼还要高出一头,腿粗健行,如电闪过,一会儿的工夫就站立在离村民不足十几步远的地方了,然后停下脚步,与村民们面对面地对视着,眼睛通红一片,如血染过一般。

村民们一时间骇然至极,片刻间大脑一片空白,半晌才明白过来,原来这是土坑下被困狼的同伙,刚才一直在远处观望着,这里一举一动都在它的眼里,恐怕是看见人们已经对它们动手,情况危急,便不顾一切地跳了出来。

村民们虽人多势众,却也不敢与它对峙,呼啦一下往后退去,在距离土坑20多米的地方停下,把手中的石头攥得紧紧的,以防不测。

那只白狼看见人们退去,也不追赶,而是在土坑的四周转起圈来,好像在思考着什么。转了十几圈后,它飞速地离开了土坑,往后面的山坡跑去。一会儿的工夫,它嘴里衔着、前爪抓着一些枯枝过来,然后往土坑下面丢去,丢完再去寻找,一趟又一趟,干得热火朝天,满头大汗。

村民们看见这一幕,开始很奇怪白狼的举动,但看着看着就看出了门道:原来,这白狼往下扔枯枝,是想把土坑垫高啊,里面的“俘虏”好借此往上爬升,逃离险境。好精明的白狼啊!

几十趟过后,底下的枯枝已经累积了一定的高度,下面的一大一小两只狼也频繁地踩着枯枝往上爬升。可是枯枝太少,也太软了,一次又一次,都从上面摔了下来,不仅没有达到效果,反而消耗了巨大的体力。

白狼在上面看得清楚,下面每一次白费功夫,都换回它无数次叹息。它又开始在四周转起了圆圈,一圈又一圈,神色焦急而痛苦,最终它停了下来,好像做了一个决定,于是,人们看到一道白光闪过,白狼消失不见了。

“白狼跑哪里去了,怎么不见了?”村民们以为白狼又跑去找枯枝了,但半个小时过去、一个小时过去了,还是不见白狼的身影,人们等得心急,有胆大的人说:“我们过去看看吧,看看白狼搞的什么鬼。”

村民们虽然还心有余悸,但毕竟是人多势众,纷纷附和道:“走,走,看看去,大家小心一点儿啊!”

村民们小心翼翼地往前探去,重新来到了土坑前。他们往下一看,里面已经是3只狼的身影了,白狼不知道什么时候也跳了下去。白狼此时正弯曲着身体,它与那只大狼首身相接,垒成一道狼墙,小狼在最上方,身体一努一努的,可是由于那土坑实在是太深了,小狼在做了最终的努力后,得到的却是免不了从上面掉下来的结果。一次次的摔倒,一次次的重试,一副永不放弃的样子。

村民们看见这一幕,禁不住被白狼牺牲自己也要救出同伴的举动感动了,他们都放下了手中的石头,没有人再提出杀戮这3只狼的提议,也好像忘记了它们曾经对自己所带来的伤害,对这3只狼的行为产生了好奇:“它们是什么关系啊?你看那两只大狼,一门心思想要把小狼营救出去。”

还是村长有经验,他仔细地看了看,很平静地说道:“它们是一家子,白狼是一家之主,大狼是只母狼,那只小狼是它们的孩子。”

下面的狼父母充耳不闻村民的谈话,继续它们的营救计划。

看见它们想逃跑,有的村民开始又提如何处理它们的话题:“哈哈,这次是一网打尽了,我们没有什么担心了,继续行动吧。”

人们的思维又被拉到这上面,有人应和,开始又拾起丢掉在地上的石头。村长却制止了:“我看算了吧,放了它们吧。”

“这怎么能行,放了它们又重新作恶怎么办?”提出疑问的人看着村长问道。

村长说:“动物都是有灵性的,放了它们会知恩图报的,我想它们不会再来骚扰我们的,更何况现在我们杀了它们,说不定还有它们的同伙要报复我们的,放了、放了,听我的!”

众人看村长下了决心,也很有道理,便不再说什么,四下里寻了许多的树枝,往下扔去,然后就陆陆续续地离开了。后来,这一家子就爬上了土坑。白狼在离开小山村的时候,一步三回头,对这里的人们充满了无限的感激。

它们离开了这里,从此以后再也没有来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