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清明的传说故事

清明是我国一个法定的节日,关于清明节的一些相关的传说故事,你了解吗?下面是本站小编为大家准备的关于清明的传说故事,希望大家喜欢!

关于清明的传说故事

关于清明的传说故事篇一

转眼又到清明时节。望着满山无名的野花和青青杂草,想起故乡父亲坟茔前那块静静的墓碑,我的内心犹如刀绞般疼痛,不知不觉酸涩的泪水已溢满了眼眶。

父亲是在去年清明节离开我们的,当我经过一天的长途跋涉赶回老家时,来自县城各地的亲朋好友已把农村的小屋围得水泄不通,姐姐和弟弟的6个孩子早已跪拜在父亲灵堂前泣不成声。弟弟对我说:“父亲走时还不停地念叨你的婚事呢!”我深深知道所有的邻里乡亲都希望我这次能带他们盼望数年的城里媳妇回来见父亲的最后一面。

父亲于1930年10月出生,那时家境贫寒,14岁才进入村里的小学念书。刚读三年小学的父亲不得不辍学回家,与两位哥哥一道跟着爷爷奶奶下地干活。遇到天灾收成不好的年月,一家人除了交地主的粮租,经常吃不饱穿不暖,饥寒交迫地过着苦难的日子。直到解放后土地改革,村里成立农业合作社后农民自己拥有了土地,家里的生活条件才开始慢慢好起来,因此父亲对党的恩情念念不忘,喜悦的内心时常发出由衷的赞叹。

随着生活的逐渐好转,父亲结婚有了自己的孩子,但天有不测风云,由于家乡地处偏僻不通公路,十里八乡没有医院和卫生所,孩子生病全部凭自己的经验和土偏方治疗,加之当时各种疾病流行,农村婴儿成活率比较低,有些孩子长到四、五岁大生病不久就夭折了。因为这些条件和因素,父母先后生育了四个孩子都没能挺过这个关,而立之年后父母生了姐姐,我和孪生弟弟出生时,父母早已过不惑之年,我们的到来更是给家里带来了无尽的希望和欢乐。

也许是乡邻的善举感动了苍天,我们姐弟三人在父母的百般呵护中,在新中国日益完善的医疗体制下,几乎没有生什么大病就活蹦乱跳地渐渐长大。应该说中年得子的父母对儿女婚事的关心胜过一切,但就在我和弟弟高考落榜,对人生前途茫然无措的那年春天,父亲却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晚上他把我和弟弟叫到身边,郑重地说:“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得不容易呀!你们兄弟俩都去当兵报效祖国吧!”就这样我在父亲的无限希冀中报名当兵,去了遥远的山西部队那片黄土高原,弟弟却因种种原因未能如愿。临走时父亲对我说:“到部队后要听领导的话,好好工作,为家乡人民争光”。从此我和父亲的感情只能在弟弟与我频频来去的两地鸿书中默默传递。

光阴荏苒,岁月匆匆,一晃二十多年过去了,我在部队立了功、提了干,后来又调到离家不足千里的重庆军营,但因部队工作繁忙我却很少回老家陪伴和看望父亲。20xx年春天,正当我在部队进行军事理论知识集训时,弟弟的一个电话使我的脑袋突然象钻进了蜜蜂一样嗡嗡作响,父亲因肺部感染住进了省城的医院。此时我才真正感觉到自己不在身边这些年欠父亲的感情太多太多……

八十二岁高龄的父亲,经过这次病痛的折磨后,再也没有了原来的精神,身体慢慢开始消瘦。去年春节我回家探亲,曾经健壮的父亲已经不能独立行走,我用外甥女从省城买来的轮椅推着已经卧床半年的父亲,到村里的马路上走走看看。每到一处他都能熟悉地说出田间地头的名字,以及曾经在这里和乡亲们生活发生过的许多故事。父亲虽然文化不高,但经过自学后也算得上是村里有文化的人。由于父亲处世公平、为人正直,在他短暂的人生中曾经先后担任过37年的生产队会计,所以对于村里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他都非常熟悉并有着深厚的感情。我知道这个世界留给父亲的时间已经不多了,我一边给他讲我在部队的成长进步,一边给他介绍祖国各地发生的深刻变化。这时父亲浮肿的脸上露出难得的笑容,喃喃地说:“这么美好的生活,你还不赶快把家成了,到时我”走“了已安心呀!”

父亲真的“走”了,我却没有完成父亲的遗愿,春节的短暂团聚仅成为我和父亲的永别。这时忙前忙后料理父亲后事的姐夫对我说:“父亲临走的时候特意交代我们,要在他坟前立一块墓碑便于以后的孩子们寻找。我们准备把孩子们的名字都刻在墓碑上,你看你的怎么办?”此时此刻我才再一次感受到对不起生我养我的故乡这块熟悉的热土,对不起关心我的各位亲朋好友和父老乡亲,对不起带着深深遗憾离开我们的至爱父亲。我的婚事已经成为父老乡亲们对我的唯一希望,毕竟我已经都过了不惑之年。

其实,自从去年春节后,我就开始马不停蹄地到处相亲,尽量争取让父亲在有生之年能看到儿子成家。也许是自己的内心过于急于求成,或许是当今社会男女青年的爱情掺杂了太多太多的物质与功利,往往寄予厚望的美好爱情偏偏就难以如愿。原以为离开部队到地方工作后,接触交往女性的时间和机会更多些。殊不知由于年龄的缘故,我的选择面越来越受到各种条件和非理性因素的制约,加之我长期在部队养成的正直、果敢、刚毅、理性的军人素质和作风,使得自己在与地方姑娘的交往中缺少许多灵活、委婉与浪漫,来之不易的几次相亲都在和姑娘的短暂交往后无疾而终。

一年的时间转瞬即逝。今年春节,我因值班而未能回到老家与亲人团聚,春节长假的剩余时间里,我独自一人漫步在城市的街头,听着不时响起的隆隆鞭炮声,看到邻居喜庆团圆的热闹场景,我的思绪便飞到了遥远的故乡,此时侄女从老家打来电话:“伯伯,你是不是没有找到伯娘不好意思回来了哟?我们明天要去给爷爷上坟,又要看到爷爷的墓碑,你的名字后面什么时候才刻上伯娘的名字呀?”听到侄女稚嫩的声音,我的眼眶再一次溢满了滚烫的泪水,目光呆滞地凝视着远方那陌生而又熟悉的家园,起伏的内心象打翻了五味瓶久久难以平静。

春节的喧嚣已经远去,复苏的大地万象更新,层层叠叠的故乡山峦早已是草长莺飞,百花盛开。铭记着家乡父老的殷切期望与嘱托,怀着对美好爱情的无限憧憬,带着对家人和父亲的深深愧疚,看着即将到来的清明祭日,父亲在世时的音容笑貌仍历历在目,离别时的亲切话语时常萦绕在耳边,泪眼朦胧中远山父亲坟茔前那块无声的墓碑又时刻浮现在我的眼前。

关于清明的传说故事篇二

隋朝时候,永州城里住着一个叫婉秋的姑娘。她从小跟父亲学习医术,还不到十八岁,却已经能看很多病了。婉秋不但长得好看,心肠也好,如果穷人来拿药看病,她就不收钱。逢年过节,她还会给穷苦的乡亲送些米面。

这年冬天,婉秋和邻家小伙子鹦哥从山上采药回来,途中遇到官兵押着一帮民女。他们找了条小路绕回家,刚坐下,院子外忽然传来一阵骚乱,婉秋跑出去一看,有一伙官兵正对她老父亲推推搡搡。婉秋见状忙挡在父亲身前,问是怎么回事。

官兵之所以抓民女,原来是皇上要选大批宫女,要求年龄在十五到十八岁之间,婉秋的年龄正好合适。当今的隋炀帝好色成性,明着说是选宫女,其真正目的却是搜罗世间年轻貌美的女子供自己玩乐!这点人尽皆知,老父亲自然舍不得女儿入虎口,可户口册子上婉秋的情况写得清清楚楚,想躲过去谈何容易!

婉秋急中生智:“我早已许配人家,不能入宫。”官兵问:“你许配给何人?”婉秋拉过鹦哥说:“就是他!”

婉秋和鹦哥两人早就彼此有意,前不久两人许下山盟海誓,说要永远在一起,跟老父亲提起后,老父亲也欣然同意了。可官兵却说,只要没有嫁为人妇就得应征!不管婉秋和父亲、鹦哥怎么求情,官兵就是不答应。没办法,婉秋不得不在老父亲和鹦哥泪水涟涟的送别下离开家乡。

由于婉秋相貌出众、心灵手巧,进宫学完礼仪后,被分到了珍妃宫。到那里之后,她才知道自己进了一个可怕的地方。珍妃依仗皇帝的宠爱,骄横跋扈、为所欲为,经常打骂宫女。

这天,婉秋不小心将一个杯子摔碎了。珍妃顿时大发雷霆,罚婉秋跪在碎瓷片上。就在这时,门外忽然传来一声高呼:“皇上驾到!”

皇上见地上跪着膝盖直流血的婉秋,他本不想管这事,可一看婉秋生得好看,比妃子都漂亮,顿时怜香惜玉起来。

皇上拉起婉秋,让公公去传太医,宫里人都清楚,只有皇上看上的宫女才有资格请太医看病的。

太医开了药后,皇上对婉秋笑眯眯地说:“等你伤好了,朕再来找你。”接着嘱咐珍妃要好好善待婉秋。

看着皇上色眯眯的样子,婉秋意识到了危险,她想起在家等候自己归来的鹦哥,便打定主意,就是死,也要守住清白的身子。

几天后,皇上传旨让婉秋沐浴更衣后去寝宫见驾。婉秋死活不去,可宫里的老宫女却不好对付,硬生生架着她进了皇上的寝宫。

寝宫里,皇上让所有人都下去,接着就来抱婉秋,婉秋吓坏了,一下子跪到了地上,央求皇上放了她。

皇上却不为所动,拖着婉秋就往龙床边走。婉秋毕竟是个女人,尽管使劲挣扎最后还是被按到了床上。她吓得尖叫起来,情急之下一脚踢出,将皇上踢翻在地,然后跑回了珍妃宫。

皇上气坏了,他追到珍妃宫对着婉秋就是一记耳光!并说,婉秋的身子他是要定了,说完就气呼呼地走了。

珍妃得知来龙去脉非但没有生气,反倒笑盈盈地夸婉秋是个贞洁烈女。婉秋搞不懂她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只得战战兢兢地等待皇上的外置。

这天,婉秋正在洗衣服,珍妃将一碗莲子羹端过来让她喝。婉秋不敢,珍妃却笑着说:“喝吧,没事,这是本宫赏你的。”婉秋不敢违命就喝了,可喝下后她忽然感觉头很沉,渐渐地失去了知觉。

恍惚中,婉秋忽然听到一声大喝,睁眼一看,只见自己躺在床上,身旁还躺着一个赤裸的陌生男人!婉秋吓得跳下床来,这才发现房间已经围满了人。婉秋此刻才知道自己被珍妃陷害了,她跪在地上大呼冤枉,皇上龙颜大怒:“朕本以为你是个烈女,没想到你是这类货色!珍妃,婉秋该如何处置你看着办吧!”言罢,拂袖而去。

珍妃盯着婉秋的眼睛说:“我最讨厌你这对诱惑男人的眼睛,只有瞎了,皇上才会永远讨厌你!”说着从袖子里拿出一个小瓶子。婉秋知道小瓶子里装的是毒药,忙哀求珍妃放过她。

珍妃说:“你的美貌可谓绝世无双,如果你得到皇上的宠幸,我就会被冷落,别怪我,要怪就怪你自己长得太美!”说罢让太监把小瓶子里的东西倒进了婉秋的嘴里。

婉秋想吐却吐不出,她被关进了一间空房子里。不知过了多久,婉秋忽然感觉眼前越来越暗,渐渐地什么都看不到了。

婉秋眼瞎的消息被人报告给了珍妃,珍妃冷笑道:“婉秋在宫里没用了,就将她送回老家吧……”就这样,婉秋又回到了家乡。

老父亲和鹦哥得知婉秋的遭遇,哭成了泪人,他们大骂皇帝昏庸、珍妃歹毒,可他们这些小民有冤情也只能忍着。老父亲会医术,想尽办法为婉秋治眼,可多日过去,仍不见一丝效果。

清明节这天,婉秋正坐在院子里摆弄草药,门外忽然走来一位老婆婆。老婆婆问婉秋有没有吃的,她说自己是逃难的。婉秋忙说有,她摸索着走进屋却发现只有两个馒头了,中午老父亲和自己还要吃,她还是拿出一个递给了老婆婆。老婆婆问:“就这两个馒头,你父亲吃一个,你吃什么呢?”婉秋笑了笑说:“我不吃没有关系,您长途跋涉很劳累,还是您吃吧……”

老婆婆感动极了,问婉秋的眼睛为什么瞎了,婉秋就把自己的遭遇告诉了老婆婆。老婆婆点点头说:“我家祖上是学医的,我有一个治眼病的方子,应该能治你的病。”婉秋感谢了老婆婆的好意,说:“不用麻烦您了,我父亲也是郎中,他用尽办法都没能治好我……”

老婆婆走出院子,不一会儿拿了一把野菜过来。婉秋闻了闻说:“这不是苦菜吗?”老婆婆笑了笑就让婉秋吃了。这天正值清明节,大地泛着盎然的生机,绿油油的苦菜更是又嫩又新鲜,微苦中还带着甜味。婉秋吃着吃着,老父亲闻声走出屋门问:“婉秋,你在跟谁说话呢?”

婉秋回答:“老婆婆呀,爹您看,老婆婆说我吃了苦菜眼睛就能复明。”说着话,她来到父亲跟前,拿着绿油油的苦菜给父亲看。老父亲一下愣住了,院子里除了婉秋外并无外人,并且他发现婉秋的眼睛亮晶晶的,明亮了很多。他伸手在婉秋眼前一晃,令他吃惊的是,婉秋居然能看见了。婉秋简直不敢相信,尝试着望望天空,发现蓝天白云都能看到了。

婉秋一看身后,不由得一惊,那个馒头竟变成了满满一筐大馒头。此刻,老父亲不禁想到,由于婉秋的乐善好施,使得仙人也感动了,特意来给婉秋治疗眼病啊!

医书上说,苦菜不但可食用还可治病,其具有清凉解毒、明目和胃、破瘀活血、消炎利尿、排脓消肿的作用。婉秋服了苦菜后眼睛复明的事情,在当地广为流传,人们认为清明时节的苦菜得到了仙人的垂怜,能治疗眼疾。所以一到清明时节,后人就会采集苦菜食用,祈求仙人保佑他们。

关于清明的传说故事篇三

刘先生来蟠龙村不到一年,就对四周的大山烂熟于心了,连人迹罕至、野兽出没的黑森林他也能进出自如。村人经常看到他背着药篓,拿着药锄,朝出暮归。采来的草药有的免费给村民治病,有的拿到城里换些钱来维持生计。

这天,小野找到刘先生,说听人说他对黑森林很熟悉,想让他带他们进去找到那口铜矿井。刘先生当即拒绝。小野是板田师团的特别行动大队的队长,这个特别大队执行的都是特别任务,一百多号人都是从师团数万人里精挑细选出来的,个个都是精英。小野能出任队长,显然不是浪得虚名。这样的人从来都是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

第二天一早,小野又来找刘先生,这次他早有准备,拿刘先生妻子、孩子以及全村人的性命来威胁他。刘先生愤怒地指着小野说不出话来。这正是小野想看到的结果。他知道,只有这样,刘先生才有屈服的可能。

接着,刘先生不再看小野,而是抬头看天空。天边,一轮红日冉冉升起,远方天际处,大片大片红色的云朵仿佛火焚烧着一般,不停地翻腾舒卷。一群群各种各样的鸟从山那边飞过来,奇怪的是,它们都不鸣不叫,只是无声无息地飞着。刘先生看了好一会,终于开口对小野说:“好吧,你赢了。”

小野的队伍是早晨出发的。那天早晨,太阳还没有出来,天气就格外地热了起来。待太阳从东边的山冈跃出,天气就更热了,仿佛置身在炎热的夏天里。

刘先生一袭青衣,背着药篓,手执长嘴药锄推开门走了出来。他并没有看站在院子的小野,而是又自顾自欣赏天上变幻万千的美丽云彩了。天上再也没有鸟儿飞过了,那昨天还流连在天际的红色云朵此刻已无端地碎成了无数块。

小野用手擦着额头上的汗说,刘先生,我们可以出发了吧?刘先生点点头,然后回过头朝屋里大声说:“放心吧,这么好的天气,我一定可以成功的。”说完,他就迈步向院子外面走去。他走得很坚决,目光一直看着前方,跨出了第一步后再也没有回头。小野冷笑一声,紧紧地跟在他的后面。他想,小不忍则乱大谋。待找到那口铜矿井,再找刘先生算总账也不迟。

雪是快到傍晚时分才下起来的。一开始是刮风,风很大,顷刻之间就吹走了满天红色的云朵,厚厚的阴云眨眼就布满了天空;接着,天气一下子就冷了起来,似乎从夏天一下子走进了三九寒冬。还没有等人反应过来,鹅毛般的大雪就铺天盖地下了起来……

到了第十天,山上的积雪多少化了一些,村里人壮着胆子进山找人,费尽了周折足足用了三天时间才在黑森林的附近找到刘先生。

他已经成了冰雕,但他并不是冻死的。在他身边,有七个鬼子被长嘴药锄一锄毙命。他也身中十弹五刀,最致命的一刀是小野的那柄东洋刀,那刀穿胸而过。他中刀之际全力锁喉一掌,与小野同归于尽。那场大雪,让上山的一百多人没有一个能活着走出大山。除了刘先生杀死的那八个鬼子,剩下的鬼子不是冻死就是摔死……

清明是我国一个法定的节日,关于清明节的一些相关的传说故事,你了解吗?下面是本站小编为大家准备的关于清明的传说故事,希望大家喜欢!

关于清明的传说故事篇一

转眼又到清明时节。望着满山无名的野花和青青杂草,想起故乡父亲坟茔前那块静静的墓碑,我的内心犹如刀绞般疼痛,不知不觉酸涩的泪水已溢满了眼眶。

父亲是在去年清明节离开我们的,当我经过一天的长途跋涉赶回老家时,来自县城各地的亲朋好友已把农村的小屋围得水泄不通,姐姐和弟弟的6个孩子早已跪拜在父亲灵堂前泣不成声。弟弟对我说:“父亲走时还不停地念叨你的婚事呢!”我深深知道所有的邻里乡亲都希望我这次能带他们盼望数年的城里媳妇回来见父亲的最后一面。

父亲于1930年10月出生,那时家境贫寒,14岁才进入村里的小学念书。刚读三年小学的父亲不得不辍学回家,与两位哥哥一道跟着爷爷奶奶下地干活。遇到天灾收成不好的年月,一家人除了交地主的粮租,经常吃不饱穿不暖,饥寒交迫地过着苦难的日子。直到解放后土地改革,村里成立农业合作社后农民自己拥有了土地,家里的生活条件才开始慢慢好起来,因此父亲对党的恩情念念不忘,喜悦的内心时常发出由衷的赞叹。

随着生活的逐渐好转,父亲结婚有了自己的孩子,但天有不测风云,由于家乡地处偏僻不通公路,十里八乡没有医院和卫生所,孩子生病全部凭自己的经验和土偏方治疗,加之当时各种疾病流行,农村婴儿成活率比较低,有些孩子长到四、五岁大生病不久就夭折了。因为这些条件和因素,父母先后生育了四个孩子都没能挺过这个关,而立之年后父母生了姐姐,我和孪生弟弟出生时,父母早已过不惑之年,我们的到来更是给家里带来了无尽的希望和欢乐。

也许是乡邻的善举感动了苍天,我们姐弟三人在父母的百般呵护中,在新中国日益完善的医疗体制下,几乎没有生什么大病就活蹦乱跳地渐渐长大。应该说中年得子的父母对儿女婚事的关心胜过一切,但就在我和弟弟高考落榜,对人生前途茫然无措的那年春天,父亲却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晚上他把我和弟弟叫到身边,郑重地说:“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得不容易呀!你们兄弟俩都去当兵报效祖国吧!”就这样我在父亲的无限希冀中报名当兵,去了遥远的山西部队那片黄土高原,弟弟却因种种原因未能如愿。临走时父亲对我说:“到部队后要听领导的话,好好工作,为家乡人民争光”。从此我和父亲的感情只能在弟弟与我频频来去的两地鸿书中默默传递。

光阴荏苒,岁月匆匆,一晃二十多年过去了,我在部队立了功、提了干,后来又调到离家不足千里的重庆军营,但因部队工作繁忙我却很少回老家陪伴和看望父亲。20xx年春天,正当我在部队进行军事理论知识集训时,弟弟的一个电话使我的脑袋突然象钻进了蜜蜂一样嗡嗡作响,父亲因肺部感染住进了省城的医院。此时我才真正感觉到自己不在身边这些年欠父亲的感情太多太多……

八十二岁高龄的父亲,经过这次病痛的折磨后,再也没有了原来的精神,身体慢慢开始消瘦。去年春节我回家探亲,曾经健壮的父亲已经不能独立行走,我用外甥女从省城买来的轮椅推着已经卧床半年的父亲,到村里的马路上走走看看。每到一处他都能熟悉地说出田间地头的名字,以及曾经在这里和乡亲们生活发生过的许多故事。父亲虽然文化不高,但经过自学后也算得上是村里有文化的人。由于父亲处世公平、为人正直,在他短暂的人生中曾经先后担任过37年的生产队会计,所以对于村里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他都非常熟悉并有着深厚的感情。我知道这个世界留给父亲的时间已经不多了,我一边给他讲我在部队的成长进步,一边给他介绍祖国各地发生的深刻变化。这时父亲浮肿的脸上露出难得的笑容,喃喃地说:“这么美好的生活,你还不赶快把家成了,到时我”走“了已安心呀!”

父亲真的“走”了,我却没有完成父亲的遗愿,春节的短暂团聚仅成为我和父亲的永别。这时忙前忙后料理父亲后事的姐夫对我说:“父亲临走的时候特意交代我们,要在他坟前立一块墓碑便于以后的孩子们寻找。我们准备把孩子们的名字都刻在墓碑上,你看你的怎么办?”此时此刻我才再一次感受到对不起生我养我的故乡这块熟悉的热土,对不起关心我的各位亲朋好友和父老乡亲,对不起带着深深遗憾离开我们的至爱父亲。我的婚事已经成为父老乡亲们对我的唯一希望,毕竟我已经都过了不惑之年。

其实,自从去年春节后,我就开始马不停蹄地到处相亲,尽量争取让父亲在有生之年能看到儿子成家。也许是自己的内心过于急于求成,或许是当今社会男女青年的爱情掺杂了太多太多的物质与功利,往往寄予厚望的美好爱情偏偏就难以如愿。原以为离开部队到地方工作后,接触交往女性的时间和机会更多些。殊不知由于年龄的缘故,我的选择面越来越受到各种条件和非理性因素的制约,加之我长期在部队养成的正直、果敢、刚毅、理性的军人素质和作风,使得自己在与地方姑娘的交往中缺少许多灵活、委婉与浪漫,来之不易的几次相亲都在和姑娘的短暂交往后无疾而终。

一年的时间转瞬即逝。今年春节,我因值班而未能回到老家与亲人团聚,春节长假的剩余时间里,我独自一人漫步在城市的街头,听着不时响起的隆隆鞭炮声,看到邻居喜庆团圆的热闹场景,我的思绪便飞到了遥远的故乡,此时侄女从老家打来电话:“伯伯,你是不是没有找到伯娘不好意思回来了哟?我们明天要去给爷爷上坟,又要看到爷爷的墓碑,你的名字后面什么时候才刻上伯娘的名字呀?”听到侄女稚嫩的声音,我的眼眶再一次溢满了滚烫的泪水,目光呆滞地凝视着远方那陌生而又熟悉的家园,起伏的内心象打翻了五味瓶久久难以平静。

春节的喧嚣已经远去,复苏的大地万象更新,层层叠叠的故乡山峦早已是草长莺飞,百花盛开。铭记着家乡父老的殷切期望与嘱托,怀着对美好爱情的无限憧憬,带着对家人和父亲的深深愧疚,看着即将到来的清明祭日,父亲在世时的音容笑貌仍历历在目,离别时的亲切话语时常萦绕在耳边,泪眼朦胧中远山父亲坟茔前那块无声的墓碑又时刻浮现在我的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