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故事有哪些

很多朋友知道中华文化渊源流长,但是却不知道中国历史故事有哪些,下面这些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几篇中国历史故事

中国历史故事有哪些

中国历史故事有哪些:楚庄王绝缨计彰显大度之心

公元前620xx年,楚庄王因为歼灭了叛党而召开了一个庆功会,宴请群臣,名为“太平宴”。席间觥筹交错,君臣兴致很高,宴会从白天一直进行到了晚上。不知不觉中外面已经天黑了,而大厅中灯火通明,轻歌曼舞,热闹非凡。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楚庄王见大家还没有尽兴,便命自己的宠妾许姬出来献舞。帐幔中舞动出两列婀娜多姿的舞女,许姬从中转出来,伴随着悦耳的音乐翩翩起舞。只见她目含秋水、眉若远黛,歌喉未展先有情,庄重而又柔美。有美酒畅饮,又有美女歌舞助兴,厅中气氛越发热烈起来。

酒至半酣,楚庄王命许姬为众谋士和将领斟酒,大厅里一阵欢呼。就在许姬为一位将军斟酒的时候,突然一阵风从外面吹来,将席间的蜡烛全部吹灭。顿时人声嘈杂。就在此时,许姬觉得自己的手被人一把握住,她用力挣脱开,并顺手将那人帽子上的缨子揪了下来。

许姬连忙走到楚庄王旁边哭着告状:有人趁着天黑竟然轻薄自己,希望大王给自己做主。她建议大王马上点上蜡烛,只要看一看大家的帽子便能找出调戏自己的人来。楚庄王想了想,并没有按照许姬说的那样做,反而吩咐先不急着点蜡烛,请大家把帽子都摘下来,不必拘于礼数开怀畅饮。等到大家把帽子都摘了下来,楚庄王才命令侍者点蜡烛,此时再想查出非礼之人就没那么容易了。

宴席结束后,许姬责怪楚庄王没有替自己洗刷清白。庄王笑着劝解道:“今天的宴会是为了犒劳大家的,如果席间出现兴师问罪的事,自然会影响大家的兴致。酒本来就是乱性之物,况且许姬国色天香,哪有人不喜欢呢?如果我因为此事治了那个人的罪,别人自然会说我心胸狭窄,那样还有谁愿意为我效命呢?”许姬听了便没有再提起这件事。

七年后,楚国与郑国展开了一场恶战,前部主帅唐狡自告奋勇率军迎敌,甘当先锋,为大军杀出了一条血路。最终楚庄王取得了胜利,要厚赏唐狡。唐狡却跪拜在地说:“罪将只能将功折罪,才能报答您的不杀之恩哪!”原来在“太平宴”上轻薄许姬的人就是唐狡,当时楚庄王没有治他的罪,他心怀感恩,所以今日舍命相报。之后楚庄王不仅重赏了唐狡,更是将许姬送给了他。人们都称赞楚庄王的宽容大度,从此对他更加忠诚。

“君则敬,臣则忠。”楚庄王心胸开阔,一个“绝缨宴”,使得他更得人心。楚庄王能够成为春秋五霸之一是和他的宽容大度、知人善任分不开的。由此可见,没有一定的胸襟是不能成就一番大业的。

中国历史故事有哪些:千金买骨纳英才的燕昭王

齐闵王是个有野心的君主,他联合楚、魏两国灭掉了宋国。眼见他越发骄横,各国诸侯对此都很不满意。

特别是燕国,和齐国还有一笔账没有算。原来当初燕王哙听信了小人的谗言,竟然将王位让给了相国子之,由此引发了相国和太子的争夺之战。燕国发生了内乱,齐国却假借帮忙平定内乱的名义,顺势攻入燕国,差点将燕国灭掉。后来太子平继位,即为燕昭王,他带领燕国民众将齐国军队从燕国赶了出去。从此他立志要壮大燕国的国力,不再受人欺负。

就在燕昭王四处物色贤才的时候,有人建议他去拜访下郭隗。燕昭王便亲自登门,向郭隗请教寻求贤能之人的方法。

郭隗仔细想了想,说道:“我没有办法向您举荐贤能者,但是请允许我给您讲一个故事吧!”接着,郭隗就说了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个国王非常喜欢千里马,他经常派人到各地去寻求,可是找了三年一无所获。有个大臣听说有个地方有千里马,便奏请了国王,拿着五百两黄金去买千里马。可是等他到了那个地方,马已经得病死了。无奈之下,大臣用重金买下了马骨回去复命。

当国王见到马骨的时候又心疼又生气,他责怪大臣用那么多金子就换来了一堆马骨头。大臣反问国王:“如果您肯花重金买死的千里马,还怕没有人把活的千里马送到门口吗?”国王听了觉得有道理,便不再责怪大臣。结果国王重金买马骨的事情传开了,很多人都从四面八方赶来,向国王出售千里马。

郭隗说完这个故事,接着对燕昭王说道:“您想要招揽贤才,不妨从我开始吧。如果我都能够得到重用,那么比我更有用的人定然会欣然前往投奔您。”于是燕昭王给郭隗建造了豪华的房屋,并将其拜为自己的老师。

别的国家的人听说燕昭王对贤能的人非常看重,于是纷纷来到燕国求见。在这一批人中,当属赵国人乐毅最为出众。在他的辅佐下,燕国渐渐强大起来。

燕昭王看到齐闵王骄横自大,很不得人心,于是便向乐毅说道:“现在齐王昏庸无道,我们不如趁着这个时候去攻打齐国,你觉得怎么样?”

乐毅说:“齐国是大国,单凭我们的力量恐怕不能取胜,倒不如联合别的国家一起去攻打它。”于是燕昭王便派乐毅联合各国诸侯,韩、魏、赵、秦都愿意同燕国一起出兵征讨齐国。

公元前284年,燕昭王拜乐毅为上将军,统率五国兵马,浩浩荡荡杀到齐国。齐闵王听说五国联合向齐国进军,连忙聚集全国兵马来抵抗联军。双方在济水的西面打了一仗,五国军将士气旺盛,将齐国打得落花流水,齐闵王被迫逃到了临淄。

联军打了胜仗,各国各自占领了齐国的一些城池便离开了。但是乐毅依然不肯罢休,他亲自率领燕国军队长驱直入,一直打到了齐国的都城临淄。齐闵王不得不再一次逃亡,最后在莒城被人杀死。乐毅在这次战争中立了大功,燕昭王封他为昌国君。

记得《天下无贼》中黎叔那句发自肺腑的话,“21世纪什么最贵?人才!”的确,拥有贤才是一个国家富强的根本,尤其在战乱年代,有时候一个人才抵得上千军万马。古往今来,能够成就一番大事业的人都离不开贤才的帮助,燕昭王招贤纳士,从善如流,实现国家富强是必然的。

中国历史故事有哪些:不懂战争本质的宋襄公

齐桓公死后,齐国内部发生了争夺王位的斗争,公子昭逃到了宋国,宋襄公就通知各路诸侯,希望大家共同护送公子昭去齐国继位。可是宋襄公毕竟没有齐桓公那样的号召力,除了三个小国带了兵马过来,其他的国家都没有当成一回事。于是宋襄公率领四国的军队打到齐国,帮助公子昭继位,即齐孝公。

齐国本来是诸侯国中的强国,如今,齐国的国君靠的是宋国的力量登上的王位,因此宋国的地位也就提高了。宋襄公也有一位有野心的君主,他希望自己能够接替齐桓公的位子成为中原的霸主。可是这次他的号召却只有三个小国响应,几个中原大国却没有把他当回事。

宋襄公希望能够借助大国去征服小国,于是派人去联络楚国。他的如意算盘是:如果楚国答应和他合作,那么在楚国势力下的小国自然也就臣服了。

宋襄公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大臣们,其中公子目夷提出了反对意见。他认为宋国目前的国力还不够强大,想要成为盟主并不会有什么好处。可是宋襄公一心想成为霸主,根本听不到那些反对的声音。他立刻邀请楚成王和齐孝公来宋国开会,共同商议会合诸侯订立盟约的事。两个诸侯都同意了他的请求。

公元前639年,眼看就要到了会盟的日子,宋襄公驾着车去开会。临走时公子目夷劝他多带些人马以防不测,可是宋襄公认为开会就是为了不打仗,自己怎么可以带兵去呢?公子目夷怎么也说服不了他,只好空手跟着去。

在商议的过程中,果然发生了争执,楚成王和宋襄公都想做盟主,顿时争吵不休。

楚国是大国,依附楚国的诸侯也多。宋襄公还想继续争论。楚国的一班随行人员全都脱掉了外衣,露出了里面的铠甲,他们将宋襄公绑了起来。后来,经过鲁国和齐国的调解,让楚成王做了盟主,才把宋襄公放了回去。

宋襄公回去之后仍然不服气,就连宋国的邻国郑国也跟着楚成王一起反对他,这使得宋襄公更加生气。为了出这口气,宋襄公决定先攻打郑国。

公元前638年,宋襄公出兵攻打郑国。郑国急忙向楚国求救。可是楚成王并没有派兵来救援,而是直接率领军队攻打宋国。宋襄公没想到楚国来这么一手,急忙往回赶,最后在泓水的南岸驻扎下来。

两军隔岸对峙,楚军开始渡过泓水,进攻宋军。公子目夷见此,连忙催促宋襄公下令展开攻击。可是宋襄公反而责怪公子目夷:“对方还没有过完河,我们怎么能这时候发起攻击呢?这样太不仁义了。”

正说着,楚国军队已经上岸了,他们正排队摆阵。公子目夷心里着急,又催促宋襄公,可是宋襄公又以人家没有排好队伍为由拒绝发起攻击。没多久,楚国士兵已经摆好阵势,只听得战鼓声响,楚军便如洪水般奔涌而至,将宋军打得七零八落,溃不成军。

这时,宋襄公才急忙指手画脚想要继续抵抗,可惜他的大腿上中了一箭。要不是将士拼命保护他离开,他早已经战死沙场了。宋襄公逃回国都商丘,宋国人都抱怨说他们的国君不会打仗,根本不应该那样打。

宋襄公后来知道了大家背后的议论,但是仍然坚持自己没有做错:“讲仁义的人就应该这样打仗,这是规矩。譬如遇见头发花白的人就不能抓来做俘虏;遇到受伤的人就不能再去伤害他。”

公子目夷十分无奈,他气愤地说:“打仗就是为了战胜敌人,如果怕伤到人那还不如不打呢。如果遇见头发花白的人就不抓,那干脆让人家抓走算了。”

宋襄公受了重伤,再加上心中有气出不来,不到一年就去世了。临死时他嘱咐太子:“楚国是我们的仇人,你一定要报这个仇。晋国的公子重耳是个人才,将来一定能够成为霸主,当你遇难的时候就去向他求助吧!”

乍一看,宋襄公确实很迂腐,可是从另一方面,我们从他的身上也看到了东方的“骑士精神”。春秋时期是一个非常注重礼仪的历史阶段,而宋襄公本人更是出身贵族,从小接受的就是贵族教育。所以想让他不讲仁义,那是非常困难的。对他来说,战争中取胜固然重要,可是赢得光明正大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