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古画的传奇精彩故事

古画是指古代的绘画作品,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艺术的瑰宝。以下是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关于有关古画的传奇故事 ,欢迎大家阅读。

有关古画的传奇精彩故事

有关古画的传奇故事一

4.025亿元,最昂贵的古画

在刚结束不久的保利春季拍卖会上,元代画家王蒙的《稚川移居图》拍出四亿元的天价,继黄庭坚的书法《砥柱铭》(4.368亿元拍出)之后,掀起又一轮古代书画的拍卖热潮。

一幅画,四个亿,对业外人士来说,简直不可思议,但对知道内情的人来说,却在预料之中。

首先,元代书画的整体价格在拍卖市场上就很高。元代时间不到百年,却在中国绘画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不仅开创了中国文人画的新天地,还诞生了赵孟頫,以及被后世统称为“元四家”的黄公望、王蒙、倪瓒、吴镇等书画大家。

古代书画的寿命只有一千年左右,而有近八百年历史的元代书画,尤其是名家书画,显得弥足珍贵。今天元代书画已经非常稀少,而且大部分作为国宝,收藏于海内外各大博物馆中,鲜有散落于民间者。即便有,也不肯轻易出手。这就使得元代书画极少露面于海内外各拍卖场中,偶有露面,就显得“牛”气冲天。

其次,“元四家”之一的王蒙,其书画有极高的艺术成就,代表着元代绘画的最高水平,历朝历代都备受推崇。20xx年,他的《秋山萧寺图》以1364万元成交,《煮茶图》更是以3136万元的高价成交,而《稚川移居图》四亿多元的成交价,毫无悬念地成为中国拍卖史上最昂贵的古代画作。

有关古画的传奇故事二

独特的“繁线密点”绘画风格

《稚川移居图》为立轴,设色纸本,纵120厘米,横56.7厘米。描绘了东晋葛洪携带家眷移居罗浮山,修道炼丹的故事。罗浮山位于今天广东省博罗县境内。葛洪,字稚川,号抱朴子,东晋道教学者、著名炼丹家。画中骑在牛背上的葛洪,身穿道袍,神情专注于手中的书卷,边走边看,全然不顾随他同行的家人。

他身后,妻子和两个孩子同骑在牛背上,小的抱在怀里,大的坐在身后。随葛洪夫妇一起移居的,还有他的仆人们,他们或提着鸡笼,或牵着牛羊,或挑担负重,把生活必备之物搬运到山上。一路崇山峻岭,飞瀑流泉,几间茅草屋掩映在深山之中,屋前的庭院里,先行到达的仆人,在打扫庭院,迎候主人的到来。画面非常有感染力。

《稚川移居图》通幅运用焦墨,间浅赭色。峰峦叠嶂,楼阁参差,整个画面显得生动细腻,笔墨沉酣,当是王蒙的成熟代表作。王蒙是元代著名书画家赵孟頫的外孙,从小跟着外祖父学画,诗文书画皆有家传,绘画成就尤高。

他的山水画,早年受赵孟頫的直接影响,后来师法王维、董源、巨然等人,开创出独特的“繁线密点”绘画风格。他独创了牛毛皴法,这种皴法非常柔细,很像牛毛,特别适合表现南方山水的温润秀美。

有关古画的传奇故事三

王蒙为何钟爱“葛稚川移居”

《稚川移居图》画中描绘的不是北方的崇山峻岭,而是南方茂林修竹的小溪潺潺。其《煮茶图》,也以卷曲、细密的皴笔,表现山石的肌理结构,画面流畅娟秀,挺拔而柔和。同样使用牛毛皴法的存世画作还有《幽壑听泉图》,以及《夏日山居图》(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太白山图》(辽宁省博物馆藏)、《青卞隐居图》(上海博物馆藏)等。

除此次拍卖的《稚川移居图》,现藏于故宫博物院的王蒙另一幅《葛稚川移居图》,同样是描绘葛洪隐居罗浮山的情景;不同的是,这幅画中的葛洪,正牵着一只鹿站在桥上,回头张望落在后面的家人。他的身后,有背着琴的童子,牵牛的仆人,抱着孩子骑在牛背上的妇人,以及跟在牛后面行走的女眷。

专家称,除了存世的这两幅移居图,王蒙还画了许多关于葛洪的画作。那么,王蒙为何如此钟爱“葛稚川移居”这一题材呢?葛洪和王蒙,尽管两个人生活的年代相差很远,身份也迥然不同,但却有着相似的人生经历。

有关古画的传奇故事四

要做勾漏县令的“散骑常侍”

葛洪出身于三国的东吴世家,祖上曾经担任御史中丞、吏部尚书等要职。葛洪因为带兵打仗立功,被封为“伏波将军”,此后屡次升迁,被赐以“关内侯”的爵位。然而,葛洪心里却非常明白,在政治昏暗、社会动荡的情况下,一切荣华富贵都如浮云。他看破红尘,一心修道。

当朝廷再次提升他为“散骑常侍”,也就是皇帝的侍从时,他婉拒,反而请求去广西勾漏县做一名县令,因为他听说离勾漏县不远处,出产炼丹用的丹砂,到那里为官可以就近采丹砂炼丹。

得到皇帝的允许后,葛洪就带着家人上任去了。当他走到广东的时候,被当地的官员挽留,隐居在罗浮山里修道炼丹。期间,他著书立说,先后写成《抱朴子》、《神仙传》等书。最后,老死罗浮山中,后人传说他羽化成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