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说朋友

随说朋友

朋友!何等亲切的字眼。可如今,人们提到这个词时,往往在亲切中又掺杂着许多复杂的成份。有句法国谚语说得好,人生没有朋友,犹如生活没有了太阳。在犹太人的观念中,他们甚至认为,没有朋友,就像失去左右手臂一样。这都形象地道出了朋友的重要性。
然而,何谓“朋友”呢?古人的解释是:“同门曰朋,同志曰友”。在古人的思想中,朋友的概念十分丰富,若按交情分类,可衍生出各种不同的交友称谓。比如褒义有:“忘年之交”,“刎颈之交”与“生死之交”,“杵臼之交”与“车笠之交”,“总角之交”与“竹马之交”,“莫逆之交”;贬义的有:“酒肉朋友”,“一曰之雅”,“一丘之貉”,“一鼻孔出气”等等。明代的苏浚在《鸡鸣偶记》中则将朋友分为四类:“道义相砥,过失相规,畏友也;缓急可共,生死可托,密友也;甘言饴,游戏征逐,昵友也;利则相合,患则相倾,贼友也。”
从某种程度上讲,一个人有什么样的朋友,直接反映着他的为人。要了解一个人,你只要观察他的社交圈就够了,从中足可以看出其价值取向。古人在考察“干部”时也有这么一条,叫做:“居而视其所亲。”这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看来,人生在世,交什么样的朋友,怎样交朋友,确实是做人的原则问题。良朋益友或许能给人以帮助,恶朋佞友却会招惹麻烦,甚至把人引向邪路。在今天这世变日亟的环境中,人生若能得些知心挚友,自然是不亦乐乎。可问题是当有朋自远方来或身边转时,我们想过二者的交情所建立的基础么?我们辨别得出是畏友密友,还是昵友贼友呢?对此,我们要慎思之,明辩之,择善而交,有句箴言就鞭辟入里地指出:“滥交朋友的,自取败坏。”
在此方面,古今中外的一些人中龙凤、圣贤之士给我们留下了可资借鉴的启迪。
传说,世上第一个酿造出美酒的人叫仪狄,他和那位为百姓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大禹,是非常要好的朋友。酒逢知己呀,少不了要推杯换盏。大禹喝了仪狄的佳酿,觉得味甘而美,立刻引起警觉,说道:“后世必有以酒亡其国者。”因此毅然疏远了仪狄,决然拒绝了他送得美酒。在《世说新语》里,记载了一则管宁割席的故事,颇耐人寻味。说是管宁和华歆二人为同桌同窗的学友。有一次,俩人在园子里锄草,锄出一块闪亮的金子。管宁看在眼里,不为所动。华歆则赶忙撂下锄把,捡起那块金子,把玩再三,喜不自禁。看到同窗好友的样子,管宁心里很不是滋味。又一次,二人席地而读,有一位高官从门口经过,管宁仍旧视而不见,专心读书。而华歆却将书本丢下,出门观看。管宁觉得华歆是那种贪恋财物,仰慕权贵之徒,当即断然将坐席割成两半,对返回的华歆直言道:“你从此再也不是我的朋友!”
这则故事不禁使我想到欧阳修在《朋党论》中的提醒,他认为:那些不以义聚,以利相亲的人,“所好者,禄利也;所贪者,财货也——或利尽而交疏,则互相贼害。”孔夫子也曾说过:“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先哲们类似的经典论述告诫世人,义聚,心与心之间永远相连;利近,待利尽功去时,反目成仇的日子也就到了。
当一个人拥有一定的地位和财富时,仿佛鲜花吸引蜂蝶,其周围会有很多朋友。可真正的挚友,无疑是在艰难困境中考验出来的。司马迁在《史记?汲郑列传赞》写道:“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所谓:“家贫童仆慢,官罢友朋疏”;所谓:“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所谓:“世路踏穿觉山平,人情阅透知纸厚;”等等。是的,人生中的许许多多结论总是需要在某个特别时刻或特定时段才能熬炼出来。而一个人对于情感的处理方式,往往也体现其为人。正如余秋雨先生所言:“强者捆扎友情,雅者淡化友情,俗者粘贴友情。”同样,我以为:仁者呵护友情,勇者锤炼友情,智者升华友情。
有句俗话说得好:“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选择一个朋友,就是选择一种生活方式。自己修身养性,是相交好朋友的前提。要注意结交那些可以完善自身品德,提高自身修养,丰富自身内涵的人。给自己打开一个友善的世界,使自己在人生的道路有些扶助,有些关注……


在社会活动中,朋友,无疑是需要的。良朋益友能够带来许多帮助,佞友恶朋却会招来很多麻烦。那么,如何辨别朋友?怎样才能交上好朋友呢?本文有相当的见解,相信读后定有启发。(作者自评)

朋友!何等亲切的字眼。可如今,人们提到这个词时,往往在亲切中又掺杂着许多复杂的成份。有句法国谚语说得好,人生没有朋友,犹如生活没有了太阳。在犹太人的观念中,他们甚至认为,没有朋友,就像失去左右手臂一样。这都形象地道出了朋友的重要性。
然而,何谓“朋友”呢?古人的解释是:“同门曰朋,同志曰友”。在古人的思想中,朋友的概念十分丰富,若按交情分类,可衍生出各种不同的交友称谓。比如褒义有:“忘年之交”,“刎颈之交”与“生死之交”,“杵臼之交”与“车笠之交”,“总角之交”与“竹马之交”,“莫逆之交”;贬义的有:“酒肉朋友”,“一曰之雅”,“一丘之貉”,“一鼻孔出气”等等。明代的苏浚在《鸡鸣偶记》中则将朋友分为四类:“道义相砥,过失相规,畏友也;缓急可共,生死可托,密友也;甘言饴,游戏征逐,昵友也;利则相合,患则相倾,贼友也。”
从某种程度上讲,一个人有什么样的朋友,直接反映着他的为人。要了解一个人,你只要观察他的社交圈就够了,从中足可以看出其价值取向。古人在考察“干部”时也有这么一条,叫做:“居而视其所亲。”这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看来,人生在世,交什么样的朋友,怎样交朋友,确实是做人的原则问题。良朋益友或许能给人以帮助,恶朋佞友却会招惹麻烦,甚至把人引向邪路。在今天这世变日亟的环境中,人生若能得些知心挚友,自然是不亦乐乎。可问题是当有朋自远方来或身边转时,我们想过二者的交情所建立的基础么?我们辨别得出是畏友密友,还是昵友贼友呢?对此,我们要慎思之,明辩之,择善而交,有句箴言就鞭辟入里地指出:“滥交朋友的,自取败坏。”
在此方面,古今中外的一些人中龙凤、圣贤之士给我们留下了可资借鉴的启迪。
传说,世上第一个酿造出美酒的人叫仪狄,他和那位为百姓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大禹,是非常要好的朋友。酒逢知己呀,少不了要推杯换盏。大禹喝了仪狄的佳酿,觉得味甘而美,立刻引起警觉,说道:“后世必有以酒亡其国者。”因此毅然疏远了仪狄,决然拒绝了他送得美酒。在《世说新语》里,记载了一则管宁割席的故事,颇耐人寻味。说是管宁和华歆二人为同桌同窗的学友。有一次,俩人在园子里锄草,锄出一块闪亮的金子。管宁看在眼里,不为所动。华歆则赶忙撂下锄把,捡起那块金子,把玩再三,喜不自禁。看到同窗好友的样子,管宁心里很不是滋味。又一次,二人席地而读,有一位高官从门口经过,管宁仍旧视而不见,专心读书。而华歆却将书本丢下,出门观看。管宁觉得华歆是那种贪恋财物,仰慕权贵之徒,当即断然将坐席割成两半,对返回的华歆直言道:“你从此再也不是我的朋友!”
这则故事不禁使我想到欧阳修在《朋党论》中的提醒,他认为:那些不以义聚,以利相亲的人,“所好者,禄利也;所贪者,财货也——或利尽而交疏,则互相贼害。”孔夫子也曾说过:“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先哲们类似的经典论述告诫世人,义聚,心与心之间永远相连;利近,待利尽功去时,反目成仇的日子也就到了。
当一个人拥有一定的地位和财富时,仿佛鲜花吸引蜂蝶,其周围会有很多朋友。可真正的挚友,无疑是在艰难困境中考验出来的。司马迁在《史记?汲郑列传赞》写道:“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所谓:“家贫童仆慢,官罢友朋疏”;所谓:“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所谓:“世路踏穿觉山平,人情阅透知纸厚;”等等。是的,人生中的许许多多结论总是需要在某个特别时刻或特定时段才能熬炼出来。而一个人对于情感的处理方式,往往也体现其为人。正如余秋雨先生所言:“强者捆扎友情,雅者淡化友情,俗者粘贴友情。”同样,我以为:仁者呵护友情,勇者锤炼友情,智者升华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