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物喻人的文章

古典诗词通常以"兰章"喻诗文之高美,以"兰交"喻友谊之真切,"寻得幽兰报知己,一枝聊赠梦潇湘";也有借兰来表达纯洁的爱情......下面就是本站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借物喻人的文章,希望大家喜欢。

借物喻人的文章

借物喻人的文章:空谷幽兰

一直都希望自己可以住在山林中,有一个小院,养一池月光,种一地幽兰。晴方日好的时候,静坐在小院里,煮一盏茶,闻着花香,静看流年,守候岁月,就这样,时光过去,静好。

从来都喜欢山河简净,盛世长宁的日子,没有浮华的喧嚣,没有迷乱的俗尘,只有万物相依,无华岁月。如兰,在幽谷中安静的绽放。喜欢空谷里的幽兰,不着一丝浮华的痕迹,她处寂静山林,荒寒空谷,远离了热闹繁华,五味人间,却从未抱怨,反而将自己的一颗心修炼的更加质朴,简单。其实,简单就是至美。处在幽谷深山中的兰没有袅娜的身姿,没有缤纷的颜色,更没有妩媚的容颜,却是世人心中永恒的至美。多少人,行走在山谷间,只为了找寻那一抹芳香,又有多少人,出离烟火红尘,走进山林空谷,与兰做了知己,守候了一生的光阴。

兰花独具质朴文静、淡雅高洁的气质,亦有着一身铮铮的铁骨,中国人亦是历来把兰花看做是高洁典雅,坚贞不屈的象征,并与"梅、竹、菊"并列,合称"四君子"。在文人墨客的诗句中,兰花通常都是隐逸高洁,出尘飘逸,以及傲然挺立的形象,她亦是代表了世间行人,文人隐者一生都在孜孜不倦的追求着的精神境界:即使一箪食,一瓢饮,居陋室,尝百草,也不愿被被任何人任何事改变初衷,即使在红尘中过到踽踽独行,形影相吊亦也要坚守那一身铮铮的铁骨。历史的长河中有多少人以兰作诗,借以表达自己心之向往的山水隐士的生活以及纤尘不染,坚如磐石的人生境界,又有多少人,如兰,洁净的绽放在山林空谷,不爱世间繁华,只愿守着内心的洁净,守着灵魂的高洁,守着心灵的伟岸终此一生,从容绽放。

古典诗词通常以"兰章"喻诗文之高美,以"兰交"喻友谊之真切,"寻得幽兰报知己,一枝聊赠梦潇湘";也有借兰来表达纯洁的爱情,"气如兰兮长不改,心若兰兮终不移"。然而更多的是借兰花表达自己内心的高洁以及对一袭山水,一枕寒流,远离人世纷扰生活的向往。其实,诗词书写的是真实的人生,而人生又何尝不是在演绎着诗词,在漫长的人生历程中,兰花典雅高洁的特质锤炼出世人心中飘逸的人格理想,在人们的品咂中改写了人生,淡雅了气质,升华了品格,闪现出了与人共鸣的思想火花。

孤兰生幽园,众草共芜没。

虽照阳春晖,复悲高秋月。

飞霜早淅沥,绿艳恐休歇。

若无清风吹,香气为谁发。

------------唐李白《兰花诗》

孤寂的兰花生在荒芜的园子里,四周杂草丛生。春去秋来,四季轮回,清淡的春日生机,热烈的艳阳高照,消沉的秋夜月色,萧瑟寒凉的冬日落雪不停的交替着,如人生,起落有定,自成风骨。霜雪开始降落了,不知道兰花还能够支撑多久? 如果不是有清风吹拂,传递清香,这兰花的香味又到底是为谁在开放呢?

兰花是高洁的隐士,宁愿孤独一生,也不愿被庸俗侵扰。我想,在这幽静的院子里,兰花一定是在为懂得她的情怀的知己友人而开放,正所谓“士为知己者死”,如果此生没有遇上懂得的知己,兰花怕是宁愿孤独终老,也不远将自己风华绝代的过程在庸俗的世人面前展现,因为俗世的一粒尘埃就可以轻而易举的将她惊扰,再也回不去当初的模样。

诗人李白也曾在仕途上拼搏,然而仕途的黑暗与险恶,凝固了他的一腔热血,后来他宁肯散尽千金,但求一醉,也不为御用文人。纷扰过后,他将自己放逐在山水之间,游历山川,融入自然,酒如豪肠,排遣郁悒。他深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不是狂傲,不是不羁,而是难得的通透清醒;在天姥山上他高歌“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新颜。”李白是豪放的,他的豪放亦透露着隐逸的情怀,他脱离仕途,纵情山水,醉酒后写出千古诗篇,他秀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李白的志向是清高远大的,俗世的华美诱惑于他而言不过云烟过眼,他如幽兰,开在山谷,隐在人间,宁愿孤芳自赏也不远被俗世玩弄于鼓掌,所以他选择做了一株幽兰,守着心中最真实的理想,在朴实无华的岁月里,在清淡幽静的山水间,遇见最初的自己。

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

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

迟迟白日晚,袅袅秋风生,

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

----------唐 陈子昂《感遇》

兰花挺拔萧洒,风度翩然,姿色俊秀,幽艳吐芳,香气四溢,清雅沁人,有着压倒群芳的风姿,但是她从不刻意在世人面前渲染自己,只是独自幽居空林,内心澄澈,守着寂寞的年华,与山水草木淡然相处,不惊不扰,任凭岁月世事变迁,她依旧不改最初的颜色。纵算孤芳自赏,无人问津,也依旧平静的守候在灵魂最初的家园。

兰花不象菊花那样昂首怒放,自命清高;亦不象牡丹那般浓妆艳抹,雍容华贵。兰花花朵冰清玉洁,叶儿青葱翠绿,显得幽雅清秀,独具风采。然而就是这样花枝繁茂,欣欣向荣的朵,在秋日里亦是躲不过秋风萧瑟,岁华摇落,芳意消逝的命运。其实,人与万物,生存于世,就要从容的接受生死起落的无常命运,所谓因果有缘,起落有定,时间到了,一切终归尘埃落定。就如这兰花,春夏之际自有琼花玉叶,晶莹皎洁,但是秋日来临,她的芳华便不再如初,一切归于萧索,枯枝落叶化作一抔净土,平静的掩盖了风华绝代的过往。无需不舍,亦无需不甘,这是自然的风骨,命运本无常,世间无长绿,我们要做的就是淡然心性,平静的接受起落无常的生命。

这首诗寓意凄婉,寄慨遥深。诗人借花草之凋零,悲叹自己的年华流逝,理想破灭。

香草凋零、美人迟暮,英雄末路的意境,跃然纸上,抒发了诗人美好理想难以实现的深沉苦闷和生不逢时的自伤之情 。其实,本不必悲叹,亦无需彷徨,人生路途,若只是一马平川,少了风雨坎坷的历程,又何来万代风华,挥斥方遒的过往。行走在途中,我们享受的本就是浮浮沉沉的人生,也是这个过程在岁月的风沙中教会了我们更多,让一颗心逐渐被世事打磨的温润如玉,清瘦充盈。就连草木都要从容地接受轮回的四季里凋零的命运,何况是与草木同在的世人,所以人生失意是大可不必慌乱,只要勇敢面对,明天依旧会如约而至。意乱情迷之时,大可选择做一株幽兰,不去在乎人世的许多,只静守心底最真实的渴望,让一颗心淡泊如水,只要做到宠辱不惊,花依旧会开,水依旧东流,未来,如期许般美好,简净。

我爱幽兰异众芳,不将颜色媚春阳。

西风寒露深林下,任是无人也自香。

-------------明薛网《兰花》

有人说,兰花是孤寂的,也是清冷的,她独自幽居深林或空谷,誓不与红尘往来,即使有明媚的颜色,怡人的风姿,也无法展现自己的美丽。可是我却想说,美丽不是拿来炫耀的资本,真正的美丽是内敛,沉静的,无论是在浮华喧嚣的人间剧场,还是处在山寒水瘦的寂静山林,她都绽放如初,不因是否有世人的惊扰而改变了自己的模样,就如空谷中的幽兰,在西风寒露之下,在荒寒古林之中,即使没有华丽的人间舞台,也依旧从容开放,无论是否有人欣赏,也依旧散发着清逸的花香。

在这个慌乱的人间剧场,有人有誓与红尘同生死的勇气,也有人有静坐山林无怨悔的决心。兰花冰肌玉骨,幽香醉人,清新高雅,自成风骨。兰花有着独立的思想和遗世的高格,她不似牡丹,玫瑰成了世人手中的玩物,在富贵荣华的温柔乡中丢失了心性,惨淡了人生,做了世人附庸风雅,装点门面的牺牲品。梅花,是高洁的君子,虽生于深谷,却不以无人而不芳;虽长于山林,但不贪恋人间烟火的味道。任世间风云变幻,沧海又桑田,兰花依旧守着内心的真纯,不慕繁华,不求闻达。在那片山林里,做着一个寂静悠长的梦,若有朝一日,华梦初醒,依旧会有一些看不见的时光,化成碎片,骄傲的流淌。人生当如兰花,不必一味的追求奢华,守着简净的光阴,在老去的渡口里,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爱自己真实要爱的人,不问结果,不管对错。有朝一日,因缘到了,便是归宿。

兰生深山中,馥馥吐幽香。

偶为世人赏,移之置高堂。

雨露失天时,根株离本乡。

虽承爱护力,长养非其方。

冬寒霜雪零,绿叶恐雕伤。

何如在林壑,时至还自芳。

-------------明 陈汝言《 兰 》

都说草木无情,随意凋零,可是我却觉得,人间草木是这三千世界中最信守承诺的生灵。无论岁月老去多少年华,她都依旧在约定的季节里枯荣,春季破土萌芽,夏日开花结果,秋日枯黄凋零,冬季与泥土常伴,无论哪个季节,都带着使命。纵算是山与水的相对,也会有相看两厌,心生倦怠的一日,可是草木在人世间轮回,却亘古不变的守候着一个永恒的承诺,无论哪个季节,无论繁华还是落寞,也不论岁月走过了多少个春秋更替,她都会循着宿命的轨迹行走,不偏不倚。试问这样的草木与变幻无常的世事和阴晴圆缺的人生相比,是无情,还是深情?

兰,是万千草木中的一种,固然也坚守着那个永恒的承诺。然而与其他的草木相比,兰花又有着沐春秋洗礼,经风霜雨雪而不低头的顽强。真正的幽兰,生长于山林,不虚华,不浮躁,香气四溢,瘦山瘦水滋养的骨血,出尘的气质,只属于这清简的山林。她本就是云台清净客,受不了人间烟火的熏扰。在空谷里,她还是她,瘦减繁华,超凡脱俗,但是有人爱兰,但这爱太过霸道,将其移植,载种在饱经沧桑的五味人间,殊不知,只要一点点的人间烟火就足以将兰呛的泪眼迷离,再无幽香的味道。其实,人间草木也好,俗世各人也罢,都有自己既定的归宿,只有在属于自己的舞台,才会宠辱不惊的绽放。

所以,如果爱兰,就不要打扰她的宁静,她有属于自己的轮回的宿命,会在约定的季节里,约定的山水间,从容绽放,散发清香。兰是人间君子,所以自有自己的坚守,她将一生许给了空谷山林,固然只会在那样的地方摇落芳华。人世的繁华,红尘的热闹,看似诱人,实则与她,都再无瓜葛,她只想在这寂寞的山水间,过到世事忘机,绿云无扰。

身在千山顶上头,深岩深缝妙香稠。

非无脚下浮云闲,来不相知去不留。

-------------清郑板桥《山顶妙香》

一直都很佩服绿竹“立根原在破岩中”的坚韧,却不曾想兰花也有这般傲人的身姿。千山顶头,深岩深缝,看似渺无生机的地方,却生长着遗世独立的一株兰花,她白衣胜雪,坚定的挺立在万丈山头,俯瞰着烟火人间,芸芸众生,在她的眼中,独留慈悲。人生最妙的便是绝处逢生,在山穷水尽的地方走出柳暗花明的风景,如这山间的兰花,以风雨为滋养,用霜雪做养分,从荒芜中开出花朵,将自己之置于死地而后生,任凭风吹日晒,霜打雨淋,也依旧固执的坚守,始终相信,可以走出别样的风景。其实真正成功的人生,不是富贵悠闲,而是跋山涉水,从荒凉的绝境中走出季季逢春的风华。

有着扬州八怪之一之称的画家郑板桥的作品富有思想性、创造性、战斗性,形成了自己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板桥风格。因而他笔下的兰随了眼中之景,亦是呈现出诗人疏放不羁,豪放飘逸的性格。那株兰花,独自迎风于人烟稀少的高山岩峰之中睥睨万物,任凭浮云穿梭,去留无意。千百年来,世事消长,飞云乱渡,兰花依旧固执的在那峭壁悬崖中坚守一生不变的风景。

诗人郑板桥一直向往这样的生活:茅屋一间,新篁数竿,雪白纸窗,微浸绿色,此时独坐其中,一盏雨前茶,一方端砚石,一张宣州纸,几笔折枝花。朋友来至,风声竹响,愈喧愈静。这世间,所有的别离都是重逢,所有的缘灭都有缘起,所有的花落都是花开。人生的大境界是身处车水马龙的闹市,内心依旧修篱钟菊,不为浮华所动。在那个虚靡喧嚣的朝代,诗人是难得的清醒,在热闹非凡中,诗人却品出了孤寂与安宁,他说愈是喧嚣的地方愈是宁静,这般的超脱物外,不被妄念浮云遮眼,俗世的你我真不知要修炼多久的光阴,才能如诗人以及那株兰花一般坚守心中的执念,清醒澄澈,终此一生,无怨无悔。

学会做一个淡若幽兰的人吧,不以无人而不芳,不因清寒而萎琐。《孔子家语》中说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是说与兰同住,时间久了便闻不到花香,那是因为你已经为兰所同化,周身也散发着兰花般的香气,有着兰花淡雅出尘的气质。

种一株兰花吧,不需要高贵的品种,只需要简洁出尘的心灵,或许不在山林,也不在幽谷,但是只要有一颗寂静的心,那株兰花,自会淡然开放,芳香环绕。

种兰花,其实种的是一份心境,这心境,慈悲简洁,安宁如水。任凭窗外人潮滚滚,我只愿在每个寒来暑往的日子里,与这株草木,随缘而安

借物喻人的文章:记忆满是甘蔗甜

拿破仑说,哪怕蒙上他的眼睛,凭借嗅觉,他都能回到故乡科西嘉岛。因为那里的风,总带着一种植物的独特气味。我和他一样,在这个冷风阵阵、寒意浓浓的冬季,我又闻到了这种专属于我的特殊气味——故乡甘蔗的甜味。这味儿把我的情感和灵魂熏染得如梦如幻,常常感觉自己盈盈腾起,被这股味儿载着在浩瀚宇宙飘呀飘,再沿着味儿的源头缓缓降落,就回到魂牵梦萦的千里之外的故乡,兴奋地在一望无际密密匝匝的的甘蔗林里欢呼雀跃。

也许从我出生时起,就与故乡的甘蔗结下了不解之缘,此后的长相厮守是我对它至死不渝的缘由。回眸20xx年前,我出生于一个天寒地冻的冬天,故乡的甘蔗正好成熟,一派苍苍莽莽郁郁郁葱葱的繁荣景象。整个村庄氤氲着一股让我陌生好奇却让勤劳淳朴的故乡人亲切谙熟的气味。在刚降临尘世的瞬间,我第一口吸进的是溢满了甘蔗味的空气,那种甜蜜蜜、脆滋滋、凉丝丝,沁骨入髓的味道让我激动得不由自主发出响亮的哭喊声,震颤了故乡的山山水水。当我第一次吮吸母亲甘甜的乳汁时,我又品尝到了这种味道,随着乳汁溜入我的口腔,滑入我的身体,渗进我的肌肤,融入我的血液,刻入我的灵魂,植入我的生命,成为人生底色的隆重开篇,让我与故乡的甘蔗反复交织,牵扯不开。

故乡土壤肥沃,阳光充足,是种甘蔗的理想之地。每年冬天,墨绿一片,漫山遍野的甘蔗林真的是“绿云几万重”、“碧涛欲横天”,何等的一望无垠,何等的连绵不断。不禁感叹蔚为壮观,煞是好看,颇为辉煌,甚至空气里都弥漫着浓郁清甜的浪漫味道。每根甘蔗高差不多3米左右,茎干笔直浑圆,像竹子般一节一节往上窜,只是竹子空心,甘蔗饱满多汁。狭长的叶子层层叠叠挨挨挤挤,把甘蔗裹得严严实实密不透风。让人的好奇心极度膨胀,那里面装的是什么仙露琼浆?真想凑上去,轻咬一口。想到甘蔗,牙齿上就有一种甜甜的感觉,口舌生津。随便拔起一棵甘蔗,撕掉叶子,迫不及待地用牙齿剥掉“铁甲”般的外皮,边嚼边吐(嚼汁吐渣),顿觉爽脆,一股清凉甘甜的汁液在口腔泛滥成灾,亮出舌尖,浓郁的甜蜜就在嘴巴里打滚。这种甜波蜜液的味道久久缭绕在口腔和脑海,能让我回味若干年。

故乡的甘蔗营养丰富,“冬日甘蔗赛过参”这句名言应该是最好的证明吧!小时候常听祖母讲,故乡的甘蔗是“药甘蔗”,生吃可以治消化不良,煮熟吃还可以整肠通便、消热解毒。也许是靠着甘蔗的陪伴和保护,从小到大我才很少生病。长大后,懂得的知识更多。闲暇时拾起些关于甘蔗的诗句,最爱是唐朝的甘蔗,落过薛能对杨贵妃爱情的叹息“压春甘蔗冷,喧雨荔枝深。骤去无遗恨,幽栖已遍寻。”还有宋朝的甘蔗,凝结过苏轼怀才不遇的叹息“老境於吾渐不佳,一生拗性旧秋崖。笑人煮积何时熟,生啖青青竹一排。”就是一棵普普通通的甘蔗,让人恍如隔世,却清楚地演绎着世间是非冷暖。不过,对于故乡人而言,他们虽不懂诗句,却懂得甘蔗的经济价值。

在故乡的每一个寒冷彻骨的冬夜,不知是哪一个时辰,只知外面一片漆黑,我总会被一阵杂乱的声音惊醒。村里人大声说话的声音,沉重急促的脚步声,马的嘶鸣声,鸡飞狗叫声,猫头鹰的嚷叫声……响成一片,从土坯墙外重重的传进来,震得我的木床微微摇晃。忽明忽暗的手电筒光和火把的光不时细细碎碎在窗口映现,像一个个奇形怪状的鬼影不停地动呀动,晃呀晃,让我害怕得全身缩进被窝里。这是村里男人用马驮或者肩背甘蔗到城里卖。山里到城里路途遥远,山路陡峭难行,他们必须赶早,早上城里人最多,不但能卖个好价钱,还有足够的时间采购家里需要添置的东西。到了周末,我和小伙伴们也会相约一起背甘蔗去卖,换回的钱父母是不会干涉的,全部由我自由支配,于是我就拥有了自己的小金库。多年后我仍感谢甘蔗,让我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虽然只是几张零角票。母亲们也会背甘蔗去卖,总不会忘记给自家的孩子捎回几个米泡粑或者几颗水果糖。每个寒风凛冽的日暮,总有好多孩子在村口的老槐树下翘首等待自己的母亲。这种等待,是高兴的等待,是希望的等待,是甜蜜的等待。在我的记忆中,整个卖甘蔗的季节,故乡都充满了节日的喜庆和欢乐。

前几年,政府为了增加农村经济收入,从城里到村里修建了宽阔的二级柏油路,并招商引资建了糖厂和酒厂。故乡的甘蔗运出山再不用人背马驮,而是坐着汽车在柏油路上奔驰到任何地方。故乡的蔗糖色泽金黄透明,甘润芬芳,很受市场欢迎;甘蔗酒纯净透明、醇馥幽郁,兴致高时我也爱自斟自饮几口,让人心旷神怡,感觉就徜徉在故乡的甘蔗林里了。对故乡人而言,甘蔗里贮满了幸福生活源泉。如今,故乡的甘蔗上结满了金果果,挂满了小洋楼,日子,和甘蔗的味道一样——甜。

离家多年,记忆中时常映现故乡的甘蔗,怀念甘蔗的味道。是缘也是福,这普普通通的甘蔗哺育了我的生命,养育了我的父老乡亲,带给了故乡繁荣富强。我痴情于故乡的甘蔗,而故乡的甘蔗痴情于冬季,痴情于故乡的一山一水。我想,也许植物也是懂感情的,很多时候它们的感情比人类的更深厚更执著。

借物喻人的文章:落叶情怀

今早,我走在图书馆旁的一条小道上,脑子里还在想今早要看什么书,中午要吃些什么,猛的听到身后一声声急促的追赶,那种拼了命似的奔腾,使我不禁停下来,等候它,只是没想到,那种焦急的步伐来自于一片小小的树叶,我看着它以飞快的速度滚着,忽然觉得它很渺小,便真的喊了一句,“别滚了,还是要停的。”它果然没有听从我的劝告,依然不停地滚动,只是偶尔停下来,窝在已经扎堆的落叶们中,然后继续它的征程,它走的太快,到最后我竟然追不上它,就这样过了一分钟,它似乎累了,这次它歇了很长时间,并且暂时没有打算继续走,我就驻留在它的旁边,三秒后,我捡起了它,它果然很丑,黄色的皮肤下满是黑斑,头部还开了一条大口子,整个身体都是褶皱的,枯黄的,只是有一点很特别,就是它的整个叶面没有铺展开,而是蜷缩着,像是佝偻的老者,这种形状似乎减小了滚动时的阻力,让它更有动力向前。

手中拿着落叶,继续向前走着,我忽然觉得生命似乎比我想象中要美好,抬起头来,满目都是含苞待放的花朵,那一刻,我是真的从内心开始对自然对生命萌发出爱意,那是怎样的热情让你们能够在这万千世界中争相开放,那是怎么样的激情让你们即使老去还能如此的勇往直前,我没有的热情和激情你们都有,我没有的勇敢和坚强你们也有,那一刻我便觉得能够发现无声生命的美是一种福气,它们能给我们的东西太多,我们能给它们的东西却太少,少到难以启齿,从小到大我在书上读过太多歌颂生命赞美春天的文章、诗句,可那些加起来远没有一片落叶带给我的感动多;从小到大我写过太多描述美景、借物喻人的作文,可那些表面上充满哲理的唯美的字句都是没有灵魂的。

我们会阅读文章但是过于理性,理性到要逐字逐句深剖含义,试图以肤浅的方式理解一篇文章,我们会写文章但是过于死板,死板到每一篇文章都要套用一个格式,都要用一样的开头一样的结尾,我很感谢我的初中语文老师,是她的鼓励让我能有表达的欲望,我也很感谢那些无言的生物,是它们的存在把我的思想上升到情怀的高度,并且无时无刻不鼓励我震撼我。

最后我松开手,任凭那片落叶飞走,它飞的比之前还要焦急但是却很开心,微风中我似乎听到了银铃般的笑声。

※本文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