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熟一日游

常熟,虞城也。“七溪流水皆通海,十里青山半入城”。常熟风光除虞山外,要数水乡沙家滨了。原天气预报阴天的10月25日,也尽知游人之意,变得秋高气爽。早晨6点半,我随“常熟一日游”的大巴出发,9时多到了沙家浜。

沙家滨这个在文革“八个样板戏”中被唱红了的地方,如今成了一方迷人的芦水风光。在导游的小彩旗的挥舞下,我们徐徐进了沙家滨风景区的水园大门。随着游步姗姗,沙家浜一个个景点映入眼帘。瞻仰广场,“郭建光”、“阿庆嫂”等主雕屹立于广场中央。象征新四军伤病员的18根柱雕以形态各异的块面造型和强烈的肌理效果对比,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新四军伤病员泰山压顶不弯腰的革命精神。瞻仰广场西侧是沙家浜革命历史纪念馆,陈列一些沙家浜革命斗争历史照片和革命文物照片而已。瞻仰广场东侧是绿草茵茵的活动广场。东过牌坊,是红石民俗文化村和水生植物观赏区。牌坊上有块“天开波镜”的横额。红石村集江南水乡特色建筑之大成,再现抗战时期江南水乡小村风貌,建筑依水而建,前是宽阔水面,渔翁垂钓,橹声咿呀,苇叶丛密,一派水乡恬静;后是新篁、荷塘、小溪,一片农家景象。村内设有沙家浜史料馆、老人与船——古船馆、水乡农具馆,酣畅淋漓地再现了沙家浜的民俗风情。“春来茶馆”也座落其间。此时此景耳边不禁回萦起“垒起七星灶,铜壶煮三江;摆开八仙桌,招待十六方”的阿庆嫂唱词。我们赶到此间,恰好“智斗”台戏落幕,有点遗憾。随即我给同游的同志分组拍照,其背景是二楼的“春来茶馆”四字,作一留念,也许不枉之行啊!与“春来茶馆”毗邻的是水生植物观赏区,有水榭、栈桥。芦苇活动区是整个景区的核心,分成水上和陆上芦苇迷宫两大区域,纵横交错的河港和茂密的芦苇,构成辽阔、狭长、幽深、曲折等多种形态的水面或陆上芦苇空间,形成一个个迷宫,为游客提供了一个追寻野趣和体验新四军辗战芦苇荡情景的场所。我们组织者大概手中拮据,没雇游船,但漫步其间,秋风习习,苇香扑鼻,也颇生野趣。游人拍录处运用移花接木科技手法,邀姜茂仙、李元福、朱鹿奎分演阿、刁、胡,三人乘船游芦荡,每人花了50大元得一张VCD留念碟片。

游罢芦苇迷宫已正午12点,出园门左侧一饭店用膳。大闸蟹是阳澄湖宠物,此处特产,价格较贵,非吾辈佐餐之物,用膳时自然无人问津,大家见桌上一条阳澄湖鱼亦感足矣。2点正, 大家去欣赏誉为“人间新天堂”、“当今桃花源”——常熟支塘镇蒋巷村。开惯了游名胜风景的大巴司机,对政治经济的参观景点,有点迷惘,终于迷了路。拐了一个大弯,3点才到蒋巷村。来到蒋巷村,一幅风情画悄然跃入眼帘:红顶粉墙的楼宇,岸柳拂水的池塘,宽敞洁净的林荫道,白玉显赫的多孔桥。那郁郁葱葱的农田林带,碧水环绕的村民别墅,翠绿竹下的悠然鸡群,恍如一个现代“桃源林”,令人精神为之一振。蒋巷村,一个人口只有760人,面积3平方公里的小村庄,却实现了经济总产值超11亿元,村民年人均收入达到1.5万元。有“四园一基地”(生态种养园、村民新家园、蒋巷工业园、农民蔬菜园和无公害粮油生产基地)。波光粼粼的人工湖畔,整齐地排列着86幢红瓦白墙的别墅,每幢总造价30多万元,而村民只要出资12.8万元。别墅区旁边还有100套专供老人免费入住的公寓。蒋巷村已经实现了“学校像花园、工厂像公园、村前宅后像果园、公墓像陵园,全村像个天然大公园”的总体目标。蒋巷村由一个贫穷落后的小村,发展成为远近闻名的全国文明村,使昔日的“荒滩恶水”变成了“富甲一方”的“人间新天堂”。象华西村和其他先进单位一样,少不了对带头人的一番歌功颂德。我们看了两个纪录短片、一个展览,正是对支书常德盛的一路赞歌。在参观留言簿上,同行要我美言几句,眼下正是秋尽时节,我挥毫草书了杜牧两句诗:“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既是对蒋巷村的赞许,又是对整个江南的欣赏。回来的大巴车上,回味所见所闻,百感交集,慷慨不已:在中华这快黄土上,几千年战乱不已,民不聊生,天下苍生多么渴望安居乐业,有一个温馨的家。历史上“文景”、“贞观”之治,虽然“道不拾遗、夜不闭户”,但当时生产力低下,我苦难的老祖宗们那能有物阜如愿的生活?只有现在,更有将来,社会发展加和谐才能如此。我心中情不自禁吟起我去年秋季写农民的一首《满江红》下阕:“日出作,民为食,盘古始,何曾息?昔神州大地,悲离萧索。阡陌几多耕者泪,荒郊多少游魂泣。喜今朝,迈步小康园,新村历!”

大巴渡过大江时,渡东正欲欲合拢的苏通大桥已万盏灯火。7点35分回到原地。同行德清乃热心汉子,邀我至其家,醉而归。

2006年10月26日随笔

  

常熟一日游
※本文作者:太白醉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