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王庙

结束水上市场之游,弃舟登陆湄南河西岸的吞武里。远远地就望见俊拔挺秀的高塔直指苍穹,层层匝匝的殿宇金碧辉煌,导游指点,那就是泰国四大名刹之一的郑王庙。郑王庙原名“玛喀寺”,在大城王朝时就是一座知名的古寺。在公元18世纪60年代的泰国缅甸战争中,缅军攻破泰都大城,大城王朝灭亡。旅居泰国的广东澄海人郑达信率领以华人子弟兵为主的义勇军浴血奋战,沿湄南河长驱直入,收复大城,创建了泰国的第三代王朝——吞武里王朝,成为泰国历史上唯一的华裔泰皇。据说当年郑王驱逐缅军回师时,曾到此寺礼佛祈福,恰好是黎明时刻。郑王登上王位后,即下令重修此寺并改名为“黎明寺”。郑王庙的名字在当地还有另一个说法,因为庙内那座高达79米的“拍攀”大佛塔直插云霄,始终是曼谷每日首先接触阳光的地方,因而又有“破晓寺”之称。佛寺名称虽多,但最最家喻户晓的名称还是郑王庙,泰人称“瓦伦阿”庙,因为人们至今纪念郑达信领导泰国各族人民奋驱外敌、重整江山的丰功伟绩。

整个郑王庙建筑恢宏壮观,气势磅礴,五座结构相似、凝重浑厚的大乘舍利式尖塔眩人眼目。主塔郑王塔建于1842年,高79米,其结构可分为下、中、顶三个部分。下部分的平面为八角形,环绕着3层平台,每层平台约2米高处都有一圈佛教传说中的守护神和神猴,环绕着诸神的浮雕。整个塔的轮廓呈锥状,节节攀高,层层递缩,给人一种秀丽舒畅的感觉,自成其朴素淡雅的独特风格。无论是在旭日东升时还是在夕阳西照下,亦或是在霏霏细雨中,那多彩多姿的身影让人留下挥之不去的难忘记忆。塔的四面各有一条石梯,坡度均为60度,两边设有扶手。拾级而上,可达3层平台。四座陪塔虽然高度只有主塔的一半,但匍伏拱卫的态势愈显出整个寺庙的古朴庄重。

大佛塔前面有一幢古佛殿,香火缭绕中供奉着郑王的塑像。庙里有许多中国古代石雕,有手持兵器、威严站立的士兵,有面带微笑、亭亭玉立的仙女,还有或卧或立的猪、羊、猴、虎等,还张悬着许多中国式的灯笼,烘托出浓浓的乡情,置身其中,几或忘却“独在异乡为异客”。参观郑王庙不仅可以欣赏湄南河的美景,更可了解泰中两国的亲缘关系和深厚友谊。由于建筑的坡度太陡,登塔已力不胜支,勉强登上一层,放眼四望,天高水低,好风沁人,不觉心旷神怡。仰望上面的两层,更感心仪不已。在郑王塔下拍团体照,只可惜难揽全景入照--但“风月从来无边”,人生何处无憾?郑王庙是曼谷著名的旅游点,旅游商店极多,旅游纪念品不仅品种繁多,而且价格适中,摊主欢迎人民币,成交自然多多。纪念品以铜制的象形钥匙圈最为热销,沉甸甸的铜象真是人见人爱,这不仅因为象是泰国的像征,带回去分明有“到此一游”的纪念意义;而象腹中空又可以装入香料,外型既美,内涵又芬芳,可谓匠心独运了。

中午在湄南河畔的“皇室大酒楼”吃自助餐。酒楼实为酒铺,枕河而筑,绿树成荫,花团锦簇,颇似私家园林。菜肴甚丰,中菜品种据说就有100多种,但口味却实在不敢恭维,于我辈更无法习惯。只好一杯冰水落肚,小碗面饭和汤,三瓢二叉急就,然后就到河边茶座上观望滚滚南来的湄南河。归来又去“林中堂”燕窝厂参观。听了介绍,看了展品,对燕窝采集、加工有所了解,而“白燕”、“血燕”总算也略有所知,长了一点见识。燕窝价格昂贵,一两“白燕”几近千元人民币,一碗厂家自煲的燕窝汤也要卖150铢(约合人民币70元),靠工薪收入养家糊口的中国人只能退避三舍。下午,又去市内 WALLKNOWED珠宝加工厂和DUSIT皮革制品中心参观。通过看录像、参观加工流程,始知珠宝开采及加工的全过程。泰国以红宝石著名,人造宝石式样也好,惜乎价格昂贵,虽有商店人员尾随追逐,商场经理低三下四,问津者毕竟寥寥无几。泰国皮革以鳄鱼皮和大象皮闻名于世,象牙、象骨制品颇精美,但入乡日浅难以知俗,真伪不辨,贵贱难知,只有望而却步。傍晚游览旅馆所在的唐人街,顾名思义,唐人街上大多是华人开设的店铺,以黄金首饰店为主,占据了近一半街面,还有少量药店,其他的店不仅少,而且门面也不大。满街的货物居然也是以中国货为主,道地的泰国货几无踪影。作为对衬,唐人街上也多地摊,以二手货或假冒伪劣品居多。接口唐人街的一条分枝小街,一处酒吧高标脱衣舞,据称那路段就是红灯区了--路口有一个收费站,进入该区道路就要收费10铢。至晚,乃可见众多的女人或当皮条客的男人在路边拉客,他们或是在路边“守株待兔”,或是手捧张贴着台港明星照片的本子到处见机撞骗,假如你置若罔闻那他也无计可施,悻悻而去。如果你稍稍询问,那简直惹上了甩不掉的“臭花娘”,那皮条客就会象蚂蝗一样死死地缠住你,不出血不罢手。

  

郑王庙
※本文作者:sun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