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武则天的随笔散文

武则天,作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正统的女皇帝,她的传奇故事,在历史的画卷中,算得上是比较重彩的一笔。下面是本站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关于武则天的随笔散文,供大家欣赏。

关于武则天的随笔散文

关于武则天的随笔散文:一代女皇武则天

武则天——一个惊天动地的名字;一个带有传奇色彩的女人;一个家喻户晓的历史名人。

她是唐朝开国功臣武士彟的次女,唐太宗李世民的幼妾,唐高宗李治的皇后。她在协助高宗处理军国大事,佐持朝政三十年后,亲登帝位,自称圣神皇帝,废唐朝于一旦,改国号为周,成为中国历史上空前绝后的唯一女皇。从她参与朝政,自称皇帝,到病移上阳宫,前后执政近半个世纪,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历史功绩,昭昭于世。诚如宋庆龄对她的诚恳评价:“武则天是“封建时代杰出的女政治家”。

武则天,出生在唐初新贵显宦之家,显赫的权势,豪奢的生活,滋养了她无限无量的权力欲。然而,初唐极重士族的门阀之风盛行,而武氏庶族的门第,显得比较低微,使她饱受流俗的轻视。这一特殊的境遇与遭际,强烈地刺激着青年时代的武则天,陶冶了她狂妄地去追逐和攫取最高权力,以达唯我是从的目的,和以冷酷而不择手段地去报复一切的心理。这一点在她以后从政的一系列政治斗争中,表现的尤为突出,成为她一生功过参差的修养,品德、性格和心理根源。

则天自幼聪慧敏俐,极善表达,胆识超人。父亲深感她是可造人才,遂教她读书识字,使她通晓世理。史料记载,则天十三、四岁时,已是博览群书,博闻强记,诗词歌赋也都奠定了一定基础,而且长于书法,字体苍劲俊逸。在当时的女孩子中超然脱俗卓尔不群。

贞观十一年,14岁的武则天以长相俊美,入选宫中,受封“才人”。入宫之后,则天行事干练,善解人意,再加上姿色娇艳,颇得太宗欢心,遂赐号“媚娘”。时日既久,太宗又发现武则天学识尚好,且懂礼仪,便把她从侍穿衣着的行列,调人御书房侍候文墨。这一变故使武则天开始接触皇家公文,了解了一些宫廷大事,并能读到许多平时不易得见的书籍典章,眼界顿阔,日渐通晓官场政治和权术。

贞观二十三年,太宗死去,则天与所有嫔妃,发送长安感业寺削发为尼。武则天青灯古佛,忍辱负重。凭着自己的姿色才情赢得了太宗九子李治唐高宗的好感。唐高宗对她极有兴趣,遂经常往来于感业寺,并于两三年后重召则天入官,晋封为“昭仪”。永徽六年,极受高宗宠幸的武则天,在内宫的斗争中稳操胜券,并日促高宗立己为后。然而,在封建社会中,皇后的废立乃国之大事,须与重臣们商定。当高宗把废皇后王氏,立则天为皇后的打算向诸遂良、长孙无忌等元老重臣说明后,立即遭到强烈的反对。他们认为武氏出身卑微,不宜为后。但是,高宗的主张也得到武则天的同谋许敬忠以及李义府等一些朝中要员的支持。在他们的帮助下,高宗终于在这年的十月断然颁诏,废皇后王氏,正式册立则天为皇后。自此,皇家内宫大权,全部落入武氏之手。

则天登上皇后宝座后,机智精明,得天独厚的才气谋略得到很好的的发挥和发展,再加上武则天天姿国色,纯粹一个曼妙佳人,使高宗对她宠爱之余,刮目相看。她亦利用皇后的身份,皇上对己的宠爱,积极参与朝政,唐高宗下令“百司奏事,时时令后决之”。从永徽六年到显庆四年的五年时间里,她设法清除政敌,贬尚书诸遂良,使其郁闷而死;黜同中书门下长孙无忌,逼其自缢;罢免朝中诸遂良、长孙元忌的支持者,巩固和扩大了自己的影响和权力,扫除了她参政道路上的障碍。

显庆五年,高宗李治因患凤眩,目不能视,遂下诏委托武后协理政事。自此,则天从参政步人执政,人虽在幕后,却遥控了朝廷所有实权。武则天大权在握,居高临下,气势凛然,唐高宗有时也受制于她,让高宗心中有些不快,图谋收回大权,并密令中书侍郎上官仪草诏废后。岂知机事不密泄露,武则天当机立断,先下手为强,立将上官仪处死。高宗之举,功亏一篑,反使武后更为警觉。给武则天日后想独揽朝政埋下了伏机。

由于则天武后处理政务有章有法,不似高宗久诿不决,唯唯诺诺。甚为群臣敬服。高宗虽厌其独断专行,许多国家大事又不能不倚重她。这样,就使武后逐渐从幕后走向前台,竟与高宗同临紫殿,一起接受群臣朝拜。上元元年,高宗号天皇,皇后号天后,天下人谓之“二圣”。“二圣”执政,在中国历史上首屈一指。而且还是夫妻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自此,高宗形同虚设,唐朝权柄,尽在武后则天掌握之中。

从上元元年,则天以“天后”之尊开始执政,至天授元年正式称帝的20xx年中,武氏为当皇帝做了大量的长时间的准备,采取了多种有力有效的措施。首先,在王位的继承上,高宗想禅位于长子李弘。武后看李弘和自己有些针锋相对则不念母子之情,将李弘毒死,立次子李贤为太子。李贤被高宗委以临国之任,处理政务颇为精干,武后还是看不上眼,则废李贤为庶人,立三子李显为太子。弘道天年,高宗卒,中宗李显刚刚继位,武后则以皇太后名义临朝称制。一年后便废掉中宗,改封庐陵王,立四子李旦为帝,是唐睿宗。李显、李旦都是昏庸无能之辈,在皇帝位上也是傀儡,处处受制于武后。

其次,是修改《氏族志》为《姓氏录》,从传统上和舆论上打击和削弱一贯反对自己的士族官僚集团,扶植和依靠新兴的庶族地主阶级。这样使士族官僚不再有人仕做官的优越条件,也不能因出身豪贵而为所欲为。而对庶族出身的官员,也不再因门第贫贱而受耻受辱于人。修成的《姓氏录》再也看不到士族贵族的特权,原来连《氏族志》都不能列入的武氏,在《姓氏录》中,却定为姓氏的第一等级。

再次,是变更官名,改东都洛阳为神都,为自己登位称帝,建立新秩序,迈出重要的一步。向举国表示自己大位一统至高无上的权力。武后的这些新政措施,很快遭到皇族李氏和许多士族官僚的反对。柳州刺史,唐初元勋徐世之后徐敬业,召十数万兵马率先于扬州发难,名著一时的骆宾王《讨武曌檄》,遍撒域中。宗室琅玡王李冲在博州,越王李贞在豫州也相继反武,举兵讨伐。则天武后对此毫不手软,坚决镇压,在她的直接指挥下,这些叛乱很快平息,徐敬业、李冲、李贞等主要发难者,或死于战场,或被捕杀,无一幸免。

公元69O年,武则天认为亲临帝位的条件成熟,先借佛僧法明之口,广造舆论:“武后为弥勒佛转生,当代唐为天子。”接着又一手导演了,以唐睿宗李旦为首的六万臣民上表劝进,请改国号的壮举。至此,水到渠成,则天武后在“上尊天示”、“顺从众议”的“万岁”声中,登临大宝,君临天下,实现了梦寐以求的宏大夙愿,改唐为“周”,自号“圣神皇帝”。这年,她已是67岁的高龄。67岁高龄,已经属于老年年龄,若一般女人早已暮气糟糟,发白齿摇,步履蹒跚,而她精神振奋器宇轩昂,满腹经纶。足见她超尘脱俗非等闲之辈。

如果说,武则天在称帝前三十余年参政执政的政治生涯中,已显示出惊人的政治谋略和手段。那么,在称帝之后的十余年中,则更充分地显示了她在用人、处事、治国等各个方面杰出的政治才能和政治家的气魄。

则天称帝后,更重视人才的选拔和使用。她认为“九域之广,岂一人之强化,必伫才能,共成羽翼”。凡能安邦国、定边疆的人才,她不计门第,不拘资格,一律量才使用。为了广揽人才,她发展和完善了隋朝以来的科举制度,放手招贤,允许自举为官、试官,并设立员外官。此外,她还首创了殿试和武举制度,为更多更广地发现人才,搜罗人才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比如,中唐名将郭子仪,就是自武则天此举胜出。这样,在她施政的年代里,始终有一批文臣武将为其不惜肝脑涂地效命出力,有力地维护着武周的政权。具有政治家谋略的唐朝宰相狄仁杰就是武则天一手提拔重用的。狄仁杰以政治家的深谋远虑,曾经劝说武则天顺应民心,还政于庐陵王李显立下汗马功劳。狄仁杰因此被历代政治家、史学家称为有再造唐室之功的忠臣义士。

对于农业生产,则天也非常重视。她说:“建国之本,必在务农”,“务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粟多则人富”。她规定,能使“田畴垦辟,家有余粮”的地方官升任;“为政苛滥,户口流移”的“轻者贬官,甚至非时解替”。这样,在她执政的年代里,农业和手工业都得到较大的发展。人口不断增加。据当时统计,永徽时全国户数为38O万户,到则天临终的神龙元年,渐增为615万户,几乎增长一倍。仅此一点即可看出这一时期的农业经济发展情况。她还亲自养蚕,给劳苦大众增加了亲民的感觉,也冲淡了她心中的爱恨情仇。

在抗击外来入侵,保护边境安宁,改善相邻各国的关系方面,则天施政时期也做了很多努力。对吐蕃贵族的入侵和骚扰,则天给予坚决的抵御和反击。长寿二年,她派大将王孝杰击败吐蕃,收复安西四镇,复置安西都护府于龟兹。之后,又在庭州设置北庭都护府,巩固西北边防,打通了一度中断的通向中亚地区的“丝绸之路”。在她施政的年代里,坚持边军屯田的政策。天授年间,娄师德检校丰州都督屯田积谷数百万。大足元年,郭元振任凉州都督,坚持屯田五年,军粮可支数十年。武氏的这种大范围的长期屯田。对边区开发、减轻人民转输之劳,以及巩固边防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当然,在武则天掌权近半个世纪的较长时期内,也有很多过失。她重用酷吏,奖励告密。使不少污吏横行一时。他们刑讯逼供,滥杀无辜,诬陷于人,使不少文臣武将蒙受不白之冤。虽然对武周政权的巩固起过一些作用,但是,搞的统治集团内部矛盾激化,人人自危,必然影响国家的治理和生产的发展。她放手选宫,使官僚集团急剧。增大,官僚机构膨胀,必然要加重人民的负担。她晚年好大喜功,生活奢靡,耗费大量财资和劳力。这都不同程度影响和延缓了生产力的发展。不过,这些错误和过失,毕竟是武则天政治生涯中的支流。她作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能够排除万难,在统治长达半个世纪的年代,形成强有力的中央集权,社会安定,经济发展,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革除时弊,发展生产,完善科举,破除门阀观念,不拘一格任用贤才,顺应历史潮流,大刀阔斧改革的历史功绩相比,难以同日而语。她的历史功过,恰如她给自己立下的那块“无字碑”一样,只能由历史去作出评论和判断。

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女皇帝武则天,冲破男尊女卑的罗网,砸碎封建时代的桎梏,一跃登上皇帝宝座,生前唯我独尊,叱咤风云治国安邦,有经天纬地之才。一个在中国历史上举足轻重的名人死后在她的碑上却没有留下一个字,耐人寻味。

有学者则认为,武则天立“无字碑”是自知罪孽深重,所以,明智的做法还是不写碑文为妙。还有资深人士认为,武则天立“无字碑”是个聪明的作法,功过是非任凭后人去评说。看郭沫若的《咏乾陵》:

千秋公案翻云雨,

百顷良田变土田。

无字碑头镌满字,

谁人能识古坤元。

乾陵是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的合葬墓。墓前有两块石碑,西面为"述圣记碑",是唐高宗的,碑文主要是歌颂唐高宗的功绩,由武则天撰文。东面是武则天的"无字碑”。

“千秋公案翻云雨”,“无字碑头镌满字。”历史是无情的、公正的、讽刺的,随着时间的流逝,历代文人骚客都在歌颂武则天的功德,无字碑成为了有字碑。不凿一字,尽得风流!而歌颂高宗李治的“述圣记碑”在历史风雨的冲刷之下,一字无存,有字碑成为了无字碑。

更值得玩味的是,在我国历史上,大多帝王墓葬都曾惨遭盗劫,而乾陵是少见的一座保存完好,未遭染指的帝王墓葬。是几千年来唯一未被盗掘的唐代帝王陵墓。经历了几朝几代风雨无恙,到底是乾陵固若金汤还是藏有机关暗道呢?乾陵又是经历了怎样的风雨飘摇而屹立不倒的呢?

在我国历史上,挖乾陵一事,早已有之。长达1200多年中,梁山上,就没有断绝过盗墓者的身影。小毛贼多如牛毛,正史里不记载,野史里也懒得写。历史上有名有姓的盗乾陵者,就有17次之多,比较大的盗掘活动有三次。但是又都因各种原因中途停止而未盗成功。

第一次大规模的盗掘发生在唐末。当时唐末黄巢农民起义,声势浩大,因缺少军资,他动用40万起义军在梁山西侧挖山不止。直至挖出了一条深40米的“黄巢”沟,挖走了半座大山,也没有找到墓道口。因为军中无饱学之士,不懂乾陵座北朝南的结构特点,结果因为挖错了方向,终没得手,至今在梁山主峰西侧仍有一条深沟被称为“黄巢沟”。

第二次发生五代时温韬为后梁耀州节度使期间,据史书记载“唐诸陵在其境内者,悉发掘之,取之所藏金宝……惟乾陵风雨不可发。”温韬受了惊吓,才绝了发掘乾陵的念头。

第三次是发生在民国初年,当时军阀混战,盗掘古墓成风。国民党将领孙连仲以保护乾陵为幌子,率部下驻扎乾陵,用真枪真炮演习的办法掩护一个师的兵力盗掘乾陵。士兵们用炸药炸了许多处地方,却没能找到墓道口。后来,当士兵们盲目挖掘时,忽然雷雨大作,数日不歇,军中一时传言四起,称武则天显灵了云云,盗掘不成,孙连仲匆匆率部离开了乾陵。

种种迹象,无意间给武则天这个独领风骚功炳千秋的女人披上了一层神秘色彩。还有,据可靠消息称,国家至少在50年内,乾陵的发掘工作不会提上桌案,就是说,乾陵至今为止不但没有被盗过,而且国家都没有正式开启挖掘过,一直保护她的完好无损。

——是有神灵暗中福佑?还是天意不可违?大家知道一个人如果没有伏羲之貌帝王之相无论如何也是登不上皇上宝座的,更何况还是一个男尊女卑观念盛行时代的女人。

袁天罡是唐代著名的天文学家、星象学家、预测家,据说他是唐代以相术风水称一代术相大师,生前各种神奇的预测无不准确,想当年,袁天罡一见襁褓中的武则天大为震惊,说她“龙瞳凤颈,极贵验也,当作天子”,当时武家人都很惊讶,因为当时女人成为天子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在此之前,从来没有一个女人能够被称为皇帝,但是事实证明,武则天后来果然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个女皇帝,袁天罡的预言成了武则天一举登天登峰造极的箴言。

总之,武则天不仅是历史上绝无仅有一位杰出的女政治家,而且是一位杰出的女军事战略家。“政启开元,治宏贞观”,她在各方面都发展了贞观之治,并为开元盛世奠定了基础。她既有容人之量,又有识人之智,还有用人之术——她有狮子的雄心;狐狸的狡猾;骆驼的坚韧,创造了人类历史上很多传奇,填补了中国历史许多空白。

她一生嫁了两个皇帝——唐太宗李世民与唐高宗李治,而且这两个皇帝还是父子,她生了两个皇帝——唐中宗李显和唐睿宗李旦;自己又做了皇帝;和唐高宗“二圣”临朝空前绝后,死后和唐高宗合葬乾陵,绝无仅有。是中国历史唯一合葬乾陵的两个皇帝。

“无字碑头镌满字,谁人能识古坤元。”

——融融月,淡淡风,一如那花香袅袅香飘万里也有散去的时候,再华美的辞藻写出的功德也有消磨殆尽的时候,一切尽在不言中,留意到空白,让后世子孙揣摩她的骄傲与哀伤。

繁华绚丽的大唐早已经随漫漫岁月的流逝而散去,只留下荒冢草青青。正是:

旷世奇女临天下,一代天骄写春秋!

光披四海震神威,芳流华夏披九州!

关于武则天的随笔散文:杨玉环很美,武则天更美

“楚王好细腰,后宫多饿死。”中国古代的大多数帝王对女人的审美标准是“以瘦为美”的,因此,妃子们争先恐后比赛苗条。“楚腰纤细掌中轻”的赵飞燕,是苗条女子的代表人物,不仅瘦,而且美,而且深得宠幸,如愿以偿被汉成帝立为皇后,得以享受“国母”的殊荣。

然而,又有多少后宫佳丽会有赵飞燕那样的好运气呢?大多数的后宫佳丽,眼睁睁看着自己瘦也瘦了,美也美了,却很难亲近皇帝——她们共同的丈夫;终其一生,这些佳丽们对镜梳妆,以泪洗面,寂寞锁在深宫。后宫佳丽太多,皇帝哪有时间和精力一一宠幸?

到了李唐王朝,对女人的审美风气大大改变,鲜卑族血统的李唐皇族和蒙古皇族有亲缘关系,这两个皇族都有游牧精神,养羊以“羊大”为美,养女人则“以胖为美”。今天我们在出土的唐代壁画和宫廷画中,可以看到“以胖为美”的有力证据。至于“羊大”的风气,如今在许多城市的“草原小肥羊”餐馆仍然被发扬光大着,君不见,熙熙攘攘的食客们,张口就问:小肥羊大不大?肥不肥?

肥是外在的、身体的,而美往往是内在的、灵性的。遥想李唐后宫,胸脯丰满、身体肥胖的女子必定不在少数,杨氏玉环,想必一定是肥乳丰臀的楷模。然而,如果她单单只是肥胖,只是丰腴,而不是才艺双全、风情万种,怎能把唐玄宗迷得五迷三道,“三千宠爱于一身”,所以,杨玉环很美,很肥美。

既肥且美的女人,还有女皇武则天。这位中国历史上惟一的女皇,画像十分雍容华贵,大有母仪天下的气象。不仅肥美,而且才智过人。1993年,我在洛阳小住,在龙门石窟见到了久负盛名的卢舍那石像。据传说,这座石像是根据女皇的旨意凿刻而成,其形象源于女皇的形象,颈肩丰满,脸部丰润,异常大气,极为肥美。

从山西小女子武媚娘到大周女皇,武则天完成了从肥胖到肥美的跳跃,从肥美到才智过人的跳跃。纵观武则天执掌权力的数十年间,勇敢顽强,坚毅果断,才智超群,打击士族阶层,强化科举制度,破格选拔人才,重视发展农桑,改善民众生活。武则天把唐太宗开创的贞观之治的盛世维持了半个世纪。

杨玉环很美,武则天更美。

关于武则天的随笔散文:武则天,大唐的一声悲鸣

公元720xx年,一朵曾经灿烂和辉煌的女人花,从历史的枝头上凋落了,一地的月光和一地的花香也没有能够接住她的名字。一个81岁的老人,在人们纷纷扬扬的脚步声中,又回到了泥土之中,回到了自己永远的家。在人生七十古来稀的年代,她81岁的高龄本身就是一个奇迹,一个充满了悲壮的故事。

是什么力量,是什么动力,让她走得这么远,走得这么精彩。

回望历史,明明灭灭的灯火中,我们依稀可以看到她永远的背影,听到她敲打在岁月石板上的足音。

让她走得这么远的,除了权力,还有她的心胸和气度。

一个女人的胸怀和气度,一个帝王的胸怀和气度。

当我们巡视那些历史角落里的男人和女人,看到的大多是只有胸没有怀的人,没有怀,就没有大气。

就像慈禧,用海军的军费为自己盖了一个鸡窝,可鸡窝再漂亮,她也抱不了窝,倒是好好的北洋水师被人家给煮了。

中国的这辆马车,在这两个不同气度的女人手中,走上了不同的道路。

一个走上了一条大道。

一个掉进了山崖,死去的那些那个皇帝,成为永远的封底。

那些男人,碎石一样挡在武则天的面前,都没有能够拦住这辆武氏马车的滚滚车轮。

不仅仅胸怀,她还是一个理性的皇帝,她的施政纲领,建言十二事,第一方面就是施惠百姓,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唐朝从她执政时的380万户人家,到最后的615万户人家,和谐不是说出来的。

是她为天下所有的书生,打开了国的大门。

国家,不是一个名词,而是两个名词,国是帝王的,家是百姓的,如果帝王们不容许百姓走进国门,百姓就只有家。武则天让书生们走出家门,走进国门,激扬文字,指点江山。她的人才观,就是英雄不问出处,人才也是,用人不看门第,不看是不是官宦子弟,就看才能。于是天下的书生们,看文章,靠才华,不是靠金钱靠门庭,就可以一展宏图。

她甚至亲临考场,主持考试,于是,一个真正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盛世开始成为了她生命的底色。

就难怪她的身边“君子满朝”,娄师德、狄仁杰等著名的贤臣众星捧月。资治通鉴》评价武则天;“政由己出,明察善断, 故当时英贤亦竟为之用”。

《资治通鉴》不是黑板报,不是轻易就表扬人的。

唐人沈既济在谈及科举制度时也评价到:“太后颇涉文史,好雕虫之艺。”“太后君临天下二十余年,当时公卿百辟,无不以文章达,因循日久,浸已成风”。

这是怎样的开明啊,她知道知识分子需要什么,知道给他们一个事业的天空比给他们一把稻米更重要,这不但是国家的进步的需要,而且是知识分子人格的需要,知识分子不是摇尾乞怜的狗,一根骨头就可以哄他们一辈子。

无论人们怎么样去评说无字碑,我们能够读出的只是武则天的淡定和从容。

甚至对骆宾王讨伐自己的檄文,她也是以欣赏的目光去看。

这需要怎样的肚量,量小非君子,一个的肚量要是小了,别说君子,连小人都称不上,还谈什么君子。小人比君子更能忍,忍辱不是为了负重,而是利益。

一个平凡的女人,靠智慧在这个拥挤的世界上,有了自己的一次生命的灿烂。不仅仅是武则天,每一个人在这个世界上都想有所作为,这是一种追求或者说是人的本性,花都想让自己开得灿烂一些,何况一个生命。

她的书法不但精美,还颇具一股男人的气概。

她识人,而且会用人。

对于一个帝王,这就够了,有了这两把板斧,就能可以砍出一个江山,就能可以守护一个江山。

女人,从来都是历史给男人的奖励,对于大胜而归的将军,奖励几个女人是小菜一碟,而对于江山在握的武则天,多享受几个男人,不能算是正餐,至多是一盘小菜。于是,我们想从武则天的一生的一个细节破墙而入,我们为什么习惯去历史里找事,去找古人的事情。和古人打架,无论结果如何,都是我们在欺负人。

只是她太累了。

在历史的舞台上,演了那么多年主角,回归了泥土之后,只有在这泥土之下,她才是一个真实的女人,是邻家的女子,是故乡的大婶。

在她的无字碑前,我只是想问一句,晚饭,你吃了吗?

※本文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