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诗朗诵2篇

生命中的来来往往

我的家乡诗朗诵2篇

生命中的来来往往
有如古诗吟咏着忧伤
寂寞 泛黄

回首犹见
点滴
遗落的泪痕
悄然 流淌

仰望前方
铺展
笔墨的幻想
沧桑 消长

生命中的来来往往
有如琴筝弹奏在心上
日夜 清唱

年华轻换
情缘
却象流水
黯然 凄怆

天长地远
思念
正随幽弦
拉长 守望

我的家乡诗朗诵(2):

我的家乡烟筒山

――歌颂改革开放三十年家乡巨变
作者:吉林省磐石市实验中学教师杨洪春
巍峨的烟筒山啊,
它奇峰突起,高耸入云端!
奔腾的饮马河啊,
它波涛汹涌,滚滚向前!
在具有独特风景的烟筒山下,
在一马平川的饮马河畔,
有我可爱的家乡烟筒山镇,  
她与全国城乡一样:
经历了三十年的改革开放,
经历了三十年的沧桑巨变!
让我们把历史的日历翻回到三十年前:
中华民族正经历了不平凡的一九七八年——
在那以前的十几年,我们的家乡烟筒山――
与全国农村一样,经济贫穷落后,农民缺吃少穿!
回顾当年,我们的家乡烟筒山:
论吃饭:
家家餐桌上是玉米面窝头,见不到大米白面,
只有过春节才能吃上几顿细粮,
——也称得上是少有的家庭盛宴!
最愁的还是平时家有学生带饭!
做母亲的只能用——
高粱米仔大咸菜把孩子的饭盒装满!
论穿衣:
市民穿着过于“简单”,农民服装看不上眼!
真可谓:
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还三年!
论住房:
草房比比皆是,四家挤住三间!
最优越的也不过是
五六口人的家庭挤住在小平房两间!
论交通:
村村是泥土路,
晴天灰土飞扬,下雨天行走实在困难!
要想外出:十里八村没有机动车,
就是能借一台自行车也真不简单!
大多数人还要靠两条腿“负重致远!”
如果要去县里、市里办事,没有汽车,
只有乘坐火车才能实现!
论上学:
小学生也得背书包行走,
“徒步长征”十里八里不算稀罕!
能骑自行车上学者实不多见!
住宿学生,
只有靠吃玉米面大饼,喝白菜汤来渡过一日三餐!
农村学生辍学的很多,
青壮年文盲随处可见!
如果你是一个村里的高中生
就如同公认的秀才一样受人高看!
高考制度已被废除,
推荐上个中专或大专就象考上了“壮元”一般!
论学校:
初高中校舍完全是破旧的平房,
——百分之百用土火炉取暖,
最难过的是教室里的冬天,
学生上学要起早到校生炉子,
——弄得满屋子地冻“狼烟”!
第一节课无法上,
教室里往往是弥漫的一氧化碳!
论消费:
凭票购物已把人们束缚得苦不堪言:
布票、线票、棉花票、粮票、肉票、肥皂票;油票、糖票、烟酒票
手表票、缝纫机票、自行车票、到商店购物,样样都要票,
买点生活用品实在太难!
论收入:
无论是工人还是农民,家庭收入都是低得可怜!
一个工人要养活六七口人,
而每月的工资只有四十几元!
一个农民成天在生产队劳动,
到年底也分不到几十块钱!
那样的经济收入本来就是顾吃就顾不上穿!
谁要是有了疾病更是没有钱住院!
而这时更为可笑的是:
在公路两旁, 在铁路沿线,
在“农业学大寨”口号的笼罩下,
在极左路线的禁锢和压抑下,
农民正在进行着所谓的“改土造田”:
这不仅使得大量的水土流失,
而且造成了粮食的大幅度减产!
当时的农村现状是:
“大帮轰”的经济体制,
“大锅饭”的政策界限,
使人们摆脱不了那种——
“吃粮靠返销,花钱靠货款”的陈旧理念!
“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
平均玉义、穷过渡的左倾路线!
沉重地摧残着人们的精神世界,
极左思潮成为束缚群众手脚的无形锁链!
十年动乱给国家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国民经济已处于崩溃的边缘!
粉碎“四人帮”之后,国家正处在选择方向的十字路口,
各项事业或原地踏步、或徘徊不前!
在这样的国情之下,
在这样的形势面前,
有识之士为国家的前途担忧,
人民群众为民族的命运呐喊!
就在这时:
最贫穷的一个小山村,它就是安徽省凤阳县,
小岗村十八户农民,他们为解决温饱问题,
把家庭联产承包的土地合同签!
可想而知;当时他们是冒着多大的政治风险!
邓小平同志手握如椽巨笔,在一份文件上批示:
“承包也可以,只要能增产!”
恰在此时: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
邓小平同志挥动巨手,力挽狂澜!
拨正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航船!
十一届三中全会大胆地批判了“两个凡是”
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在当代中国,不改革,就没有出路,
不开放,就只能是死水一潭!
无论任何时候,发展是硬道理,
贫穷落后就没有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可言!
十一届三中全会,在神州大地拉开了改革开放的美好序幕,
十一届三中全会,为中华民族的振兴注入了新的能源!
从那时起,我的家乡烟筒山,
也同全国各条战线一样:
投入到改革的洪流之中,
扬起了艰苦创业的风帆!
走过三十年的艰苦奋斗历程,
经过三十年的建设与发展,
看今朝!我们的家乡烟筒山 ——
“到处莺歌燕舞,旧貌换新颜!”
家家有存款,粮食丰收堆如山!
农林牧副渔百业兴旺,改革使得城乡巨变!
如果你来到市场一条街里走一走,
农副产品应有尽有,山珍海味一应俱全!
如果你进入商业大厦里转一转,
各种商品琳琅满目,让你看得眼花缭乱!
啊!在社会主义的新农村里
村村通宽阔的水泥马路,
家家有宽敞明亮的大院!
家家都有拖拉机,摩托车、电风扇!
收音机、录音机、洗衣机一点不算稀罕!
电饭锅、电磁炉已成为普及的家电!
更不缺影碟机、冰箱、冰柜和彩电!
手机大人学生全有,
电话家家户户都安!
不少农民还买了电脑上网,
学会了在家里网上购物聊天!
论居住:
砖瓦房、住宅楼、比比皆是!
走遍全镇也找不到草房一间!
今天如要出行:
自家就有自行车、摩托车、和机动车非常随便!
出租车呼之即来、公交车招手就站!
大客车、公交车、出租车车都能热情服务,
乘火车、乘汽车、乘摩托车供你任意挑选!
论教育:
学校的变化更是沧海桑田:
镇内从中心小学到幼儿园,从初中到高中!
完全是重新建筑的美丽校园!
教学楼、宿舍楼、生活楼、科技楼拔地而起,
构建了教育、教学、科研的航空母舰!
教师个个都是科班毕业!
雇用民办教师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
论生活:千家万户,一日三餐,
餐桌上完全是大米白面!
人们再也不用为解决温饱而发愁,
而是要在劳动之余抽出时间、旅游、购物、娱乐与聊天!
街内的马路是又平又宽,
街面上是繁华的各类商业网点!
最美丽的还是烟筒山的夜景:
纵横的街道是诗行!彩灯是标点!
歌厅、舞厅、麻将厅等文化娱乐场所星罗棋布,
人们茶余饭后还可以到文化广场娱乐、休闲!
历史雄辩的证明:
每一项事业的成功——
都依靠党的惠民政策的指引,
每一个成绩的取得——
都离不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
走过了三十年的风雨历程,
见证了三十年的历史变迁!
经过了三十年的改革创新,
演绎了三十年的沧海桑田!
正因为有三十年的艰苦创业,
才有了三十年后的辉煌灿烂!
放眼未来:——
烟筒山镇人民的生活正在蒸蒸日上,
烟筒山镇的各项事业正在快马加鞭!
有各级党委和政府的亲切关怀,有党中央的英明领导,
烟筒山镇的各族人民群众,
正在奔向小康的道路上——谱写新的更加壮丽的诗篇!!

生命中的来来往往

生命中的来来往往
有如古诗吟咏着忧伤
寂寞 泛黄

回首犹见
点滴
遗落的泪痕
悄然 流淌

仰望前方
铺展
笔墨的幻想
沧桑 消长

生命中的来来往往
有如琴筝弹奏在心上
日夜 清唱

年华轻换
情缘
却象流水
黯然 凄怆

天长地远
思念
正随幽弦
拉长 守望

我的家乡诗朗诵(2):

我的家乡烟筒山

――歌颂改革开放三十年家乡巨变
作者:吉林省磐石市实验中学教师杨洪春
巍峨的烟筒山啊,
它奇峰突起,高耸入云端!
奔腾的饮马河啊,
它波涛汹涌,滚滚向前!
在具有独特风景的烟筒山下,
在一马平川的饮马河畔,
有我可爱的家乡烟筒山镇,  
她与全国城乡一样:
经历了三十年的改革开放,
经历了三十年的沧桑巨变!
让我们把历史的日历翻回到三十年前:
中华民族正经历了不平凡的一九七八年——
在那以前的十几年,我们的家乡烟筒山――
与全国农村一样,经济贫穷落后,农民缺吃少穿!
回顾当年,我们的家乡烟筒山:
论吃饭:
家家餐桌上是玉米面窝头,见不到大米白面,
只有过春节才能吃上几顿细粮,
——也称得上是少有的家庭盛宴!
最愁的还是平时家有学生带饭!
做母亲的只能用——
高粱米仔大咸菜把孩子的饭盒装满!
论穿衣:
市民穿着过于“简单”,农民服装看不上眼!
真可谓:
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还三年!
论住房:
草房比比皆是,四家挤住三间!
最优越的也不过是
五六口人的家庭挤住在小平房两间!
论交通:
村村是泥土路,
晴天灰土飞扬,下雨天行走实在困难!
要想外出:十里八村没有机动车,
就是能借一台自行车也真不简单!
大多数人还要靠两条腿“负重致远!”
如果要去县里、市里办事,没有汽车,
只有乘坐火车才能实现!
论上学:
小学生也得背书包行走,
“徒步长征”十里八里不算稀罕!
能骑自行车上学者实不多见!
住宿学生,
只有靠吃玉米面大饼,喝白菜汤来渡过一日三餐!
农村学生辍学的很多,
青壮年文盲随处可见!
如果你是一个村里的高中生
就如同公认的秀才一样受人高看!
高考制度已被废除,
推荐上个中专或大专就象考上了“壮元”一般!
论学校:
初高中校舍完全是破旧的平房,
——百分之百用土火炉取暖,
最难过的是教室里的冬天,
学生上学要起早到校生炉子,
——弄得满屋子地冻“狼烟”!
第一节课无法上,
教室里往往是弥漫的一氧化碳!
论消费:
凭票购物已把人们束缚得苦不堪言:
布票、线票、棉花票、粮票、肉票、肥皂票;油票、糖票、烟酒票
手表票、缝纫机票、自行车票、到商店购物,样样都要票,
买点生活用品实在太难!
论收入:
无论是工人还是农民,家庭收入都是低得可怜!
一个工人要养活六七口人,
而每月的工资只有四十几元!
一个农民成天在生产队劳动,
到年底也分不到几十块钱!
那样的经济收入本来就是顾吃就顾不上穿!
谁要是有了疾病更是没有钱住院!
而这时更为可笑的是:
在公路两旁, 在铁路沿线,
在“农业学大寨”口号的笼罩下,
在极左路线的禁锢和压抑下,
农民正在进行着所谓的“改土造田”:
这不仅使得大量的水土流失,
而且造成了粮食的大幅度减产!
当时的农村现状是:
“大帮轰”的经济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