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基础等级(四)—话题作文的结构技法

关于基础等级(四)—话题作文的结构技法

结构是文章的“骨骼”,我们又称之为谋篇布局。《考试说明》对”好”和“较好”的作文在结构上分别提出了两个要求:一是完整,二是严谨。
所谓完整,第一,构成文章的各个局部应该结合成一个完美统一的整体;第二,构成文章整体的各个局部要相对齐备,不可残缺;第三,各个部分在文章结构中所占的地位要适当。
所谓严谨,是在完整的基础上提出的更高要求,它应包括以下几点:第一,和谐自然,上下文之间要脉络通畅,承接自然,过渡得当,层次井然,全文浑然一体;第二,各部分之间有严密的逻辑关系,不得出现互相矛盾或互不相干的现象;第三,有曲折变化,文章的结构如同音乐一样,要有曲折变化,正如朱熹所说“文须错综见意,曲折生态。”
结构技法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思维的条理性,二是篇章组织的技法。前者着眼于文章的整体构思;后者是从文章的局部来分析,如首尾与过渡等。
(一)思维的条理性
思维的条理性实际上是一个文章构思(布局谋篇)的问题,是指从整体上构建文章的框架。
怎样使文章具有条理性呢?下面以记叙文和议论文为例加以说明。
1记叙文
根据其叙事特点,可按一般事物发展顺序,也可运用倒叙、插叙,设置悬念,先抑后扬,欲擒故纵等,使行文跌宕多姿,富于变化,增强文章的可读性;较复杂的记叙文还可以有双线甚至多线并进、“花开两朵,各表一枝”等传统手法技巧,使文章更具风采。
先请看1999年湖北一考生的作文:
琴声不息
高贵典雅的演播厅中央,一位瘦弱的小女孩正在演奏《梁祝》这首曲子。优美的旋律从她纤细的手臂上抖落出来,接着又流进每位听众的耳中,让人们陶醉在这如幻如梦、如诗如画的琴声中。
一曲奏毕,台下过了好一会才响起雷鸣般的掌声。台下一位记者捧着一束鲜花送给这位小女孩。”小朋友,你叫什么名字,今年几岁了?”记者问道。”我叫林娜,今年刚八岁。嗯,我可是二年级的学生哩!”小女孩脸上充满了自豪。
“小林娜,你的小提琴拉得真好,告诉阿姨,你学了几年了?”
“第二次,今天才第二次拉小提琴。”小林娜的话如同滴水溅到油锅中,台下观众你一言我一语说什么也不相信。
“是的,小林娜今天才第二次拉小提琴。”一位老者从幕后走了出来,他接着说,“小林娜是我们记忆研究工程的第一名自愿试验者。我们将著名的提琴演奏家沈一弘的记忆蛋白分离出来,注入到小林娜的脑中,这样使得她也可以拉提琴了,而且与沈老师有同样的造诣。”
这位老者的话使大家都感到惊奇,有人站起来说道:“请问什么叫记忆蛋白,您能简要地为我们介绍一下吗?”
“当然可以。记忆蛋白是人脑记忆的载体,它由脑啡呔和脱氧核糖组成,外界的信息通过大脑反馈,贮存在脑啡呔中,并使脱氧核糖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这样便形成了记忆。我们通过记忆蛋白移植便可以达到移植记忆的目的。”
“简直太神了!是不是所有的信息都可以移植呢?”站在小女孩旁边的记者问道。
“目前还只能移植音乐记忆蛋白,因为这种蛋白分布在左脑丘以下,一般人对这种蛋白开发较少,而且这种蛋白的成分也比较单一,有利于分离出来。但我相信在不远的将来,我们一定可以移植所有的记忆,到那个时候,我们国家的科研事业将会以更快的速度发展,我们国家也一定会成为世界上的科技大国?
接下来又是一阵热烈的掌声,久久不息。人们仿佛从这儿看到了中国的发展,中国的崛起。
这篇文章结构严谨,得益于构思的新巧。一是善设悬念,开篇描写小女孩高超的演奏技艺,成功的演奏自然引起人的注意;二是巧设记者采访情节,以记者之口提问,借老者之口答疑,清晰地道出”记忆移植”的奥秘。作者巧用插叙手法(第⑤段)使行文一线贯串,情节不枝不蔓。
2议论文
议论文的结构通常分为并列式、总分式、层进式和对照式四种。
并列式:先提出总论点,然后列出分论点,从几个方面对总论点加以阐发,几个层次的联系是平等并列关系。并列式是议论文中最基本的结构方式。
总分式:先提出中心论点,然后根据中心论点中提到的几方面内容,逐项展开论述;或围绕所要论述的中心问题,在逐步论述分论点的基础上先分说,再总说,即由个别到一般,由具体到概括。
对照式:在论证中,把两种事物(或意思)加以对比,或者是用另一事物(或意思)来烘托某一事物(或意思)。
层进式:文章各层次之间是层层深入、步步推进的关系,各层前后顺序有严格要求,不能随意改动。
这些结构特点不难把握,但在构思时,怎样选择论据进行论证决定着结构的形式,它是行文思路的重要体现。因此,下面结合组材以论据为切入点来看看如何安排议论文的结构。
[1]点面结合法
“点”是指花费较多的、能有力证明论点的,并且是新鲜生动、比较独特的某个事例(“独家新闻”最好),这样的事例能让人过目不忘。再用一个排比句,一个一个地罗列出与“点”内容相映的、同样有针对性、典型性的一般事例,这叫“面”,这些事例人尽皆知,所以只需提及。虽然“面”可能一般化或陈旧,但这个“面”与“点”配合起来,能使文章显得充实饱满,增加说服力。
下面是一篇论“挫而弥坚”的观点的应试作文,作者先举了爱因斯坦成才的事例做重点论据,然后写道:
正是这样挫而弥坚的奋进精神,使爱因斯坦终于成为举世闻名的大科学家。由此,我还想到达尔文长达8年的环球考察;爱迪生经过几十万次试验,才有了那造福人类的一千多项发明;唐玄奘艰苦卓绝的印度取经之行,还有中国女排的姑娘们用汗水和眼泪换来的胜利。……
这段论据点面结合,“面”的事例纵横交叉,有古有今(纵向),有中有外(横向)。思路清晰,有说服力。
[2]正反法
用内容相反的两个论据从正反两个方面来说明论点。
如1999年广东一考生《神奇的记忆移植》一文即是从正反两方面论述的:正面看,人类将变得神通广大,社会乃至宇宙都将绽开人类文明之花;反面看,记忆功能丧失,知识理解困难。文章的论证一分为二,条理清晰。
[3]变换角度法
从不同角度选择论据。
2002年有位考生在《人生的选择》中这样写道:
选择诚实和信誉。不仅是对得起他人,更是对得起自己。假如你选择了欺骗,总有一天会吞下自己栽下的苦果……
选择赞美和歌颂。当一位比你出色的学友获得嘉奖时,你能真心诚意地走过去说一声发自内心的赞美和祝福吗?……
选择隐忍和坚持。人生的许多时候,不成功是因为我们面对困难的放弃和退缩,坚持下去,你会发现你比自己想象的要强!……
文章从不同的角度阐述心灵的选择。用排比形式展开全文,呈横式结构,富有说服力。
[4]递进法
指在内容上一个比一个深入的论据,如从一般事例到特殊事例,由小事例到大事例等,使文章呈“层递式”结构。当然这种方法常常与论证的思路联系在一起。如有一篇《照镜子的启示》,文章先亮出观点:”在工作和学习中,我们也应该经常‘照镜子’——坚持开展自我批评,力求不断上进。”随后围绕这一主题,分三层论述:一是说“照镜子”首先要选择一面合适的镜子;二是说要懂得照的方法;三是说照了镜子之后,看到有不干净之处要及时洗刷掉,做一番细致的整理工作。这样层层深入,结构非常严谨。
以上所讲方法,并不是篇篇都要用上,侧重一点用好就行。但无论采用哪一种方法,都要注意与中心论点挂钩,否则,你论证得再好,也有损文章的说服力,文章的结构就不可能做到严谨。
(二)篇章组织的技法
我们着重对文章的首尾与过渡进行分析。明谢榛云“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元人乔梦符有“凤头、猪肚、豹尾”之说,“凤头”指开头小巧玲珑,俊秀漂亮;“猪肚”指文章的主干饱满充实;“豹尾”指文章的结尾结实有力,色彩斑斓,卒章显志,启人深思。而联系这三者的纽带就是“过渡”。《考试说明》中特别要求的“文气连贯”就是指段与段之间,一段内层次与层次之间要有内在联系。这个“内在联系”就靠“过渡”来体现,使之做到“连贯”“得体”。
1开头——小巧而俊秀
[1]单刀直入,开门见山。或揭示全文内容,或交代写作动机,或切入正题,使全文纲举目张,便于下文条分缕析。
口头语也是一种习惯,在许多场合下,人们往往脱口而出。(《习惯》)
世界千变万化,疑问层出不穷,答案丰富多彩。(《答案是丰富多彩的》湖北一考生)
值得一提的是文章多喜欢开门见山,切忌转弯抹角,看了半天不知所云,尤其是议论文。
[2]运用修辞格(如引用、比喻、排比等)开篇,营造一种氛围,引人入胜,然后急转直下,切入正题。引用指引用名言、警句、诗文或与文章有密切关系的话语(包括材料作文引述材料)。
曾记得一首歌词:“莫怨人情冷,将心来比心,一人种下一棵苗,沙漠也能披绿荫。”质朴的歌词道出一个深刻的道理,只要对社会、对他人满怀爱心,从我做起,乐于助人,就一定能使社会变得更加灿烂美好。(《从我做起》)(引用歌词,阐明观点。)
心灵的选择是一组生命的方程式。在无限的空间求解着有限的未知,在茫然的心灵中找寻着最终归宿,在付出与收获的天平上衡量是非与对错。(《心灵飞扬》湖北一考生)(运用比喻,排比,极富思辩色彩。)
人生就是一张答卷,它上面有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和问答题。(《人生也是一张答卷》湖北一考生)(开篇点题,比喻形象,令人深思。)
[3]抒情开篇,拨动读者心弦,烘托渲染气氛,引出所叙说的人和事。
黄山!这就是以奇秀俊美而闻名于世的黄山!有道是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我可要好好记下这里的世外美景!(《答案是丰富多彩的》湖北一考生)(奇峰突起,直接抒情,运用反复、引用,开篇就吸引住了读者。)
[4]设置疑问,引起读者注意,急于卒读。
谁是最美的人?——“亚洲小姐”?“世界小姐”?“最上镜小姐”?(《谁是最美丽的人?》)
湛蓝长空上云彩是什么形状?似鲲鹏,像蛟龙,如骏马,没有一个固定的形状。鲜花怒放的苗圃里哪种花最迷人?牡丹高贵,秋菊雍荣,玫瑰艳丽……(《答案是丰富多彩的》湖北一考生)
2结尾——华美而有力
“头难起,尾难收”,结尾的好坏对文章有相当的影响,切忌虎头蛇尾或画蛇添足。
[1]照应开头,结构圆合。这种方法因为前呼后应,常给人一气呵成之感。
下面是2000年湖北一考生《生命的出口》一文的开头与结尾,可见这位同学的匠心。
开头:“坐在窗边细细地品着一盏龙井(茶),漫不经心地翻着一打报刊,感觉生活是如此美丽。无意间翻到一篇令人触目惊心的报道:一名中学生跳楼自杀未遂,高位截瘫……”
结尾:“轮椅上的孩子,愿你已经找到了你生命的出口,找到了一个关于生命满意的答案,愿你生命能够更精彩!”
[2]篇末点题,画龙点睛。这种结尾大都以议论总结,把文章推向高潮,使意境得以升华。
世上无难事!朋友们:只要你们都能够拥有坚忍不屈的品格,再大的困难也只是一时的“纸老虎”。让我们共同记住奥斯丁的这句话吧:坚强不屈的品格是每个人都应当去奋力追求的。(《坚韧——我追求的品格》)
[3]抒发情怀,余味无穷。这种结尾法,因为感情激越,常使读者久久难以忘怀。
……妈妈,我不知道如何安慰您啊,为什么您一想起外公就满脸泪花。假如记忆可以移植,妈妈,把我的记忆移植给您吧,我的记忆里不仅有欢声笑语,还有感动和幸福。把我的记忆移植给您,抹去您眼中的泪花,让您重现昔日的芳华!(《妈妈,把我的记忆移植给您吧》)(平实的语言,蕴含着赤子的脉脉深情,令人动容。)
[4]蕴含哲理(包括引用名言警句),发人深思。
朱熹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无源之水绝不会清,让我们记住这句话吧!(一考生作文)(无论是引用的诗句,还是作者的话均富有哲理,令人回味。)……突然,我竟有一点恐惧,一丝茫然。我还是我吗?思想的获得需要生命去体验,需要阅历去滋润。……这样或许不能达到那些大师的境界,但它属于我。脚印歪斜处有我的人生。(一考生作文)(精美的语言,揭示出人之为人的真谛。难得!)
文无定法。文章的结尾同开头一样,要看文章的体裁、内容的表达和中心的需要而定。文章好的结尾方法也是千变万化,多而不定。如还有“希望号召式”、“反问作结式”等,同学们要善于灵活运用。
回顾这些年的高考作文,有的同学是很讲文章的“豹尾”的。试看以下几例:
付出,不一定有回报;然而,没有付出,绝没有回报。伸出援助的手,挽起来,是一个天,撑起来,就是高大的“人”字!(1997年)(这个结尾有对比,有比拟,简洁有力,颇有阳刚之美。)
人生的十字路口,有着暗香浮动,有着恶浪汹涌。勇敢地作出自己的选择,迈出关键的一步,休管他人论长短!(2002年湖北考生《在人生的十字路口》)(这个结尾暗引,排比,语言隽永。)
朋友,走过历史的烟云,你对生活有什么答案?你将如何面对现实?你将以什么姿态去面对未来生活的挑战?别忘了,我们正年轻,“看云”的日子不要迷失在天真浪漫中,寻找一个理性的答案,让我们追,让我们飞。生活要我们去创造,美好的未来是我们自己的!新世纪的大舞台,将旋转我们自己的人生风采!(2000年湖北考生《沧海看云》)(这个结尾写得文采飞扬,运用呼告、设问、排比、双关等修辞手法,激情而又富于理性。)
有美丽、有悲怆,有璀璨、有痛苦,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但无论如何,我的心中都有一首歌:唱出你的热情,伸出你的双手,让我拥抱着你的梦,让我们的笑容拥抱着明天的骄傲,让我们期待:明天会更好!(2000年湖北考生《20世纪你美吗?》)(这个结尾,号召、激励,意味隽永,引用脍炙人口的歌词,增强了艺术魅力。)
一个守信用的民族,才能跻身世界民族之林,一个守信用的国家,才能为国际所信赖。最后,我想起了一位哲人的话:要使一个民族所有人都守信用,那么未免过于天真;而若连守信用的人都找不出,那又未免过于堕落。(2001年广东一考生)(这个结尾,运用对比、引用,语言整饬,富有思辩色彩。)
3过渡机动而灵活
“过渡”指上下文之间的衔接和转换,它如同“粘合剂”、“纽带”,具有搭桥接榫、承上启下的中介作用,能将上下段落、前后层次连接起来,构成一体。
注意两个问题:
[1]文章哪些地方需要过渡?
内容的转换处。文章的内容由一层意思转入另一层意思,一个部分转入另一个部分,其相邻之间需要过渡。
写作手法的变换处。如由叙转议,由议转叙;由叙议转抒情等。
表达方式的变换处。叙述方式的变换,如由倒叙转顺叙,由顺叙转插叙,往往靠过渡来实现。如《祝福》“然而先前所见所闻的她的半生事迹的断片,至此也联成一片了。”由前文的顺叙过渡倒叙祥林嫂的一生。
[2]怎样过渡?
过渡的方法一般有三种:一种是用段落过渡,一种是用句子过渡,还有一种是用词语过渡。另外,还可通过小标题(如《义理、考据和辞章》)或序数词(如《改造我们的学习》)来过渡。这些就不一一举例了。
在线训练
(一)根据下面故事梗概,合理扩展,写一篇800字左右的记叙文,结构要得体、巧妙,能较好地突出主题思想。
十月革命前的彼得堡。一位青年作家看到一个穷孩子又冷又饿,就在电车上偷偷地把钱塞进那孩子衣服的口袋里,结果遭到误会,竟被当成小偷。
[提示]写作本文,首先要确定一个正确的立意——展示青年作家的高尚品格。其次,再选择个恰当的下笔突破口,构思全文。或设置悬念,几经周折,终于开释;或侧面衬托,激化矛盾,形成高潮。要注意矛盾、误会解除时过渡的合理性、巧妙性。
(二)写一篇题目为《吃》的议论文。要求:从全文看,运用层进式的结构;在论证的过程中运用纵向和横向的思维方式。
[提示]可以运用以下几种思维方式来构思全文:其一,横向思维,采用横式结构,如用对比式,赞颂正面”吃”,批判反面”吃”,一正一反形成对比;或用并列式,从”民以食为天,吃饭第一”联想到为广大人民着想,要摆脱一穷二白的困境,走共同富裕的道路,首先是如何解决温饱问题。其二,纵向思维,先举实例(列举社会上各种各样?吃”),再进行剖析(分析各种”吃”的利害),最后得出结论,发出号召。
(三)下面是一篇高考作文的开头,请指出它的毛病并加以改正。
中国人的公德心真的”缺”了吗?
潇潇春雨夜,在朦胧的灯光中,出现了一对身影,那是一对恋人。他们共撑着一把伞,呢喃着走过来了。男的英俊而潇洒,女的漂亮而摩登。女子的高跟皮鞋敲打着路面,就像为“春雨进行曲”而进行伴奏。突然,她的高跟皮鞋踩到一堆破玻璃;随着一声大叫,她漂亮的皮鞋已形成了黑糊糊的东西,爱的进行曲停止了。她愤愤地骂道:“唉,真缺德,中国人的公德心呀……”
听到女子的话,我的心真难平静。我久久地想着这样一个问题:中国人真的缺乏公德心吗?
[提示]病因有二:一是开头过长,拐弯抹角,拖沓冗肿,迟迟不亮出自己的观点,弄巧成拙;二是文章开头要符合文体特点,从拟的题目看,这是一篇议论文,因此,这种叙述性甚至是描摹性的语言,不适宜(议论文可用叙述性语言,但要简洁形象)。
改正:潇潇春雨夜,朦胧的灯光中,一对恋人撑着伞相拥而行。突然,高跟鞋踩到了一旁的碎玻璃上,漂亮的鞋子沾上了黑乎乎的东西。“唉,真缺德,中国人的公德心呀……”愤愤的骂声渐渐远去。——中国人真的缺乏公德心吗?
(四)给文题《挑战》写开头,要求运用不同的方法,不能少于两种。
[提示]要写好开头,首先要认真审题,”挑战”可写议论文,也可写记叙文。不同的文体也影响着不同的开头。”挑战”的内容很多,诸如学习、生活、科技、习惯、势力等。要选择与自己生活最紧要且感受最深的内容。结构安排要恰切,段落、层次要呈现出内部的联系性,开头可以场景描写,也可以用名言警句(引用法)。
运思举要一:”我要向小A提出挑战,期末考试超过她。”随着台下热烈的掌声,我还是红着脸低下了头,种种感情纷至沓来……(这是记叙文的开头,先设置场景。)
运思举要二:达尔文的进化论告诉我们,竞争是硬道理。作为社会动物的人类,与自然斗争,与自身斗争,就必然会遇到许多挑战。(暗引达尔文理论,然后直接入题。)
运思举要三:IBM公司要与世界棋王卡斯帕罗挑战下棋。他们的选手,是一名叫“深蓝”的电脑。棋王欣然同意,结果棋王赢了。几年后,今非昔比的深蓝再度与棋王对弈,棋王输了。对于挑战者,失败是成功之母,而对于被挑战者,胜败兵家事不期。(引用事例,亮出观点。)
运思举要四:历史只为勇于挑战的人喝彩,历史总是给挑战成功者最多掌声。什么是挑战?挑战是登山队员在功近垂成时突遇的风暴,挑战是起跑线上运动员们静候发令的枪声,挑战是在物欲横流面前洁身自好的抉择……挑战无时无刻不在我们的身边。(设置疑问,用一组排比句引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