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学习教育心得体会4篇

当我们经过反思,对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时,可以将其记录在心得体会中,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使我们今后少走弯路。一起来学习心得体会是如何写的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学习教育心得体会4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关于学习教育心得体会4篇

学习教育心得体会 篇1

这几天外国教授一阵狂灌——传统的管理理论、人际关系的管理理论、系统的管理理论。大量的关于学习、教学、技术的思想需要自学和交流。特别是要用它分析案例、写出感想。不得已去思考它的本源,以便能把各种理论加以同化。人为什么要提出理论?理论是如何提出的?如何发展的?为什么会形成不同的流派?为什么我们感觉很有理的理论在现实中感觉很没用?很多有用的又感觉很不想理论?等等。

一个人他发现事物A具有某种性质,当他同样发现其他大量的事物具有这些性质时,他就提出来了-----类似A的一类事物有特性M ,这就形成了最初的理论。当另一个人看到A时,他就会用这个理论去判断A应具有M特性,前提是他判断这个事物是A和他知道这个理论,这就是这个理论的应用。好处是其他人可以借助理论直接解决问题,缺点是理论有其适用范围和真理的不确定性。

下面进入理论发展的阶段: 很多人感觉这个理论太好了,就想对它加以推广和完善,这样就形成了更加完善的XX学说。另一些人感觉这个学说有问题,又回到原始的事务上重新观察,重新思考,借鉴前人的'经验,找到自己新的视角,从而提出来了另一种理论。这就叫创新。两种理论都是对一种事物的不同方面的不同角度的论述,因为事物本身是复杂的,所以,每一种理论都是不完善的,造成了我们需要学习各种理论。还有一种情况,有人对观察的对象进行了调整,从而归纳出了有一种新的理论。这些不同的新理论就形成了不同的流派。

当有一些人专门从事教学和研究的时候,他就需要给各种流派加以梳理和整合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符合逻辑的无矛盾的系统。Euclid整理的《几何原本》是西方的代表,孔子整理的《诗经》是东方的代表。专门从事研究的分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研究,而自然科学又有实验研究和数学推理两种方法,实验研究的科学性体现在可重复,即你公布的实验结果必须保证别人在同等条件下能得到同样的结果,那么,这个结论就是真实的科学的。数学推理所建立的结论是否正确是由实践应用的情况来检验的。社会科学研究借鉴了大量的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如大量的心理学实验,数据统计分析等,但是,社会和自然的复杂程度远不是人类能完全掌控的。我的感觉,在教育领域评判理论对错的标准是多少人的认同,或者是说多少相关专业人士的认可,即被引用的的多少和多少知名人士说过类似的话。

在理论学习时,由于理论产生的背景被抽调,理论应用的案例不可重复,所以造成了教育理论应用的困难,总有胸中似理念澎湃,但无一良策可用之感。

如何学习理论,我个人之见。要想象一个场景,把他们所说的加以复原,是指具体化。有些大师认为理论就是一个理想化的实例。然后把各种理论都复原到你的模型上,如果不够就修改和扩大你的模型,这样,所有的理论学完之后,你自己的完整的理论体系就建立了。当这些理论在你的模型中能够和谐共处时,你就完成了在他们之上的理论构建。记住,千万不要,用各种模型去适应各种理论,那样你将永远是理论的奴隶,永远解决不了你自己的理论构建,也就永远解决不了如何应用理论指导实践的问题。

所有的高僧、思想家、大师与常人的区别就是,他头脑中有一个万物的相关的模型,并且能用语言和文字展现出他的模型,他自己或他的学生一定有超强的说服别人的能力,使得它的学说得以推广。如,布鲁诺对于哥白尼的日心说,董仲舒对于孔子的儒家学说等等。

学习教育心得体会 篇2

作为迈入大学生活的学生来讲,一开始,大学、社会对我来说都是很陌生的,甚至有时候觉得它们距离自己是那么的遥远。当前的大学生活除了孤独,就是对大量课余时间无法利用的茫然,整天过着一种教室——宿舍两点一线的生活,没有对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做一个整体的规划。甚至没有正确的审视自己,审视自己的专业。而经过职业发展教育课的学习,在老师的讲解和指引下,我开始慢慢地拨开眼前的团团迷雾,掺望自己的未来,开始重新认识自我和自己所选择的专业,甚至也开始构画自己未来的职业蓝图。我想在职业生涯中我的收获和体会是颇多的。

随着我国劳动力市场竞争与开放程度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走向失业,就业问题随之凸显。全国绝大多数高校都开设了职业发展课,有的高校将课程的时间跨度从大一延续到大四,还有很多高校建立了针对本校学生的就业网站,初步实现了“制度化、专业化、全程化和信息化”的目标。然而,职业发展教育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其课程体系建设还不完善,而与这门课程有关的理论研究和教改实践更是处于起步阶段。大学生职业发展课的课程既强调职业在人生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又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通过激发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自主意识,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促使大学生理性地规划自身未来的发展,并努力在学习过程中自觉地提高就业能力和生涯管理能力的—门公共必修课程。通过教学,使大学生能够从态度、知识和技能三个层面做好就业准备,并对自身职业生涯进行合理规划。大学生职业发展课既是一门“理论课”,又是一门“实践课”;既是一门“知识课”,又是一门“技能课”。学习这门课程之后,让我对职业发展的相关理论有所了解,具体实践当中以规划发展自身的职业生涯。

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 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日益严峻。 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及对 大学生职业素养、 职业技能的要求日渐提高, 大学生就业指导和职业教育已引起了高校和全 社会的广泛关注。构建大学生职业教育与发展服务体系,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率,提升 大学生就业质量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长久之策。 为顺应形势, 高等学校应不断加强大学 生职业教育, 切实提高职业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和学生自身成才 的需要。

作为一个大学生,对职业认识不强是客观存在的大问题。对职业的是认知不够,从而导 致大学生在择业的时候,不能从自我认识出发,不能从兴趣、价值观、能力等方面深入分析 自身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位。在整个大学学习过程中,学习的目的性、方向性不足。或 许,再考大学的时候,很多人能明确的认识到自己喜欢什么、知道将来选取那个专业 。但 这并不意味着随着高考压力解除, 接触到不同于高中被动式学习的环境, 每个人都能够明确 的知道将来自己要走上什么样的道路,心得体会《学习职业发展教育后的心得体会(一)》。 很多学生要么对学习感到很茫然, 要么就跟风的去考 取各种各样的证书。 最终直到毕业的那一天, 才认识到大学四年的时间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利 用。这也将导致择业的时候,不清楚职业的具体要求,对选择的`职业不喜欢从而跳槽,或者 没有获得所择职业要求的能力,在升迁的路途中并不顺利。 我国高校在职业发展教育上有所短缺。 很多高校并没有一个完备的、 健全的职业教育组织。很多学校只是设立了大学生职业就业中心, 而中心仅仅指导大学生如何去获得一个职业,并没有指导学生怎么去选择自己的职业。 就业指导局限于帮助学生了解就业政策、准备就业 材料、提高就业技巧等方面,以便毕业生就业时现学现用。这就导致了一个问题:大学生知道自己将来要工作,可不明白自己将来的工作和自己所学的知识有何联系学生正处在职业的探索期间,需要对自己的未来做出决定,他们所需求的远远要超 出一门职业教育课所给予的。没有专门机构的负责,没有专业老师的指导,学生的内在需求 给本得不到满足。社会也要对职业教育的缺失负起责任。现代社会商业化、市场化的转变是必然的。这就 意味着大学教育和要和市场紧密的接轨。 大学教育固然要负起指导职业教育的重任,市场也不例外。很多企业公司只在用人的时候抱怨员工在某一方面的欠缺,指责教育的不完善,却不明白自身对职业教育知道的不作为。一些专家认为大部分的大学生将来所就的职业和大学生的所学专业是没有关系的。这个理论在社 会上甚是流行。好像还得到了很多认可。甚至有的学者专一写书来阐释:大学的学习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学会一种生活态度。大学四年所学知识无助于就业,大学重要的是学习生活态度。这就导致了新的“读书无用论”的产生。这是对大学教育的否定。这是对知识的否定。 这种理论将会误导整个社会。 职业发展教育对学生的择业、 就业有着重要的指导和教育意义。学生对职业的认识需求是很强烈的,仅仅几节课的时间是远远不能够满足学生的内在需求的。 当今社会处于激烈的变化过程中,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观念也要相应地改变,打破传统 的"一业定终身"的理念, 就业, 再就业是大趋势, 职业生涯规划也随之根据各种变化来调整. 所以环境的变化导致自我观念的变化, 反映到职业生涯规划上来, 就不能一次把终生的职业 生涯的每一个具体细节都确定下来. 再者,我觉得大学毕业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重点内容应该是职业准备,职业选择与职业 适应. 从职业生涯发展过程来看,职业生涯发展经历了不同时期,一种观点认为职业生涯的阶段分为四个时期:①职业准备期:职业准备期是形成了较为明确的职业意向后,从事职业的 心理,知识,技能的准备以及等待就业机会.每个择业者都有选择一份理想职业的愿望与要 求,准备充分的就能够很快地找到自己理想的职业,顺利地进入职业角色;②职业选择期: 这是实际选择职业的时期, 也是由潜在的劳动者变为现实劳动者的关键时期. 职业选择不仅 仅是个人挑选职业的过程,也是社会挑选劳动者的过程,只有个人与社会成功结合,相互认 可,职业选择才会成功.③职业适应期:择业者刚刚踏上工作岗位,存在一个适应过程,要 完成从一个择业者到一个职业工作者的角色转换.要尽快适应新的角色,新的工作环境,工 作方式,人际关系等.④职业稳定期:这一时期,个人的职业活动能力处于最旺盛时期,是 创造业绩,成就事业的黄金时期.当然职业稳定是相对的,在科学技术发展迅速,人才流动 加快的今天,就业单位与职业岗位发生变化是很正常的.⑤职业结束期:由于年龄或身体状 况原因,逐渐减弱职业活动能力与职业兴趣,从而结束职业生涯. 所以大学毕业生职业生涯规划的侧重点应在职业准备,职业选择,职业适应三个阶段. 大学生要对职业进行物质,心理,知识,技能等各方面充分的准备,还要根据各方面的分析 与自己的职业锚合理客观地对职业做出选择. 对即将踏入的职业活动要有一定的合理的心理 预期,包括工作的性质,劳动强度,工作时间,工作方式,同事以及上下级关系都要快速适 应,迅速成为一个成功的职业者。

职业目标的日渐清晰,使我对自己有了一个更明确的定位,一旦确立了自己的职业目标后,就会朝着这个目标奋进,更积极地学习,不断充实自我,使自己更多地具备职业目标对我要求的知识和能力。职业发展教育课也有利于我们把握现阶段学习和工作的重点。从自己今后的目标中,找寻自己现阶段所必须把握住的东西,有重点地学习,提高自己的素质和能力。

同时,让我重新开始重视社会发展的趋势、考虑社会对各类人才的需求,甚至对每个人才所应具备的各项能力的要求。使我的职业规划能更为贴近现实社会的实际需求,具有现实的可能性和可行性。 让我们深刻地理解了职业生涯规划的内涵以及它对于我们未来生活的重大意义,也使我对职业有了进一步地了解,解开了我原来对职业诸多的偏见和迷团。。

在总体上,大学生就业工作任重而道远,做好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的规划与指导,不断 完善其指导服务体系是教育工作者一项常抓不懈的工作, 只有以此为突破口, 把大学生职业 发展教育作为当前素质教育的一项核心内容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各个阶段, 建立完善的职业生 涯教育体系,多层次、多角度地对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提供科学的辅导。我觉得职业发展教育课十分贴近我们大学生的生活,具有很大的现实指导意义,让我受益匪浅。

学习教育心得体会 篇3

通过有关资料的补充学习,使我初步的认识到“生本教育” 那就是“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

俗话说“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生本教育给我的感受就是这样,把课堂的主动权放给学生,其实这也正是课程标准所倡导的。生本教育课堂,就应该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构成积极、欢乐、高效的课堂。

本学期,学校也要求每位教师认真学习生本教育的理念、理论,并能够运用到自己的课堂中。因接近学期末,我们生物剩下的课也不多了,也按生本教育的有关理念,给学生设计过两课的预习作业,通过预习作业上的内容,自主的把握课文内容,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我再拿出一节课来进行小组交流、回报。因是初次尝试,学生在汇报时的语言流利性、逻辑性的层次性比较差,但是从汇报的情况来看,学生在课下确实是搜集、交流过了。生本课堂就要求以学生为本,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设计要符合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新课程理念。因此我们教师在传授知识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上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正确、合理的运用小组合作交流,让每位学生在小组合作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和成长的幸福。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结合自己的课堂,合适、适时的运用小组合作、交流、回报的形式来构建我的课堂,真正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育的讨论、学习中,真实感受生本教育的快乐和幸福。

推荐“关注人”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生本教育既是一种教育理念也是一种教学模式,它的核心就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是以生命为本,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

郭教授指出:“教育的本质--是(在教师帮助下的)儿童发展”。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郭教授对于教师这一角色的重新定位。教师的职责就是帮助,帮助的意义仅仅是激发和引导。郭教授引用苏霍姆林斯基的话说:“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生本理念指出,教育的终端是学生,学生学会任何东西,最终都要通过自己内化,人的获得最终是依靠学生。学生不仅是教育对象,更是教学资源。学生的全部既有经验、智慧、知识和学习内化的积极性是基础性资源,其他资源最终必须和学生资源相结合或化合,才能发挥效益。依托学生资源进行教育,容易获得事半功倍之效。“生本教育”思想,不是要求教师有超出专业要求多么高的知识水平,而是有指导学生、激发学生产生学习的动力,学会学习的方法的能力,教师的这种对学生学情的驾驭能力,是与老师在平时教学中不断积累经验,不断进行反思离不开的。

生本课堂主张“无为而为”的原则,主张教师不给学生过多的干预,而是给他们学习尽可能的自主。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独立意识,保证他们有独立的活动空间、人格空间和学习空间;同时创设情景,引发学生自我意识的产生,并不断强化。在生本课堂,不是“教”决定“学”,而是“教”引导“学”,为“学”服务。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课堂少预设性多生成性。

“生本教育”的课堂,学生的学习在课前,课堂上是反馈、交流、讨论和互相质疑,课堂只是起到调度和调整学生学习方向和方式的作用,让学生一直保持激情,自主地学习下去。然而,我们的课堂往往是老师教,学生听得课堂,在课堂上学习新知识,却不知学生是否都接受了,是否都学会了,哪里还有不懂的、不明白的,都没有机会表达。相比较一下,的确是差得太多。郭教授的“生本教育”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其产生动力,老师给予一定的指导和调控,让学生学会自主探究学习的方法。久而久之,教学活动形成良性循环,“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通过学习郭教授的“生本教育”思想,对我们的课堂改革确实有很好的指导作用。当今社会日新月异,教育改革已成为时代教育的主题。及时的改变传统的教育思想,投身到教育改革中来,我们的教育才有出路,才会彰显其独特的人文魅力。

学习教育心得体会 篇4

培训已到一半了,说实话,这是我经历的所有培训学习中最紧张、最有压力的一次。这种紧张和压力不仅在于学习任务,更是一种心理效应,原本以为学起来不会这么困难,因为我已经接受过初级培训了,以前学的时候没觉得有什么大的困难,没想到这次中级培训学习给了我当头一棒。

开始几个模块的学习,对于思维导图的运用,以及其它一些作业,完成起来都算得上是得心应手。心里暗暗得意:中级培训也不过如此嘛!进入第三个模块,我便开始手忙脚乱,一提到作业就焦头烂额。从主题单元的规划,到研究性学习的设计、主题资源的创建和利用、单元学习评价的设计,以及单元教学过程的`实施,可以说,个个都是新尝试、新挑战。尽管有老师不厌其烦的演示与讲解,可由于自己平时很少接触电脑,要真正掌握并熟练完成各模块的作业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特别是后来的网也制作课件,做了两次还是一塌糊涂,真的让我有些无从入手,今天学的应用博客工具进行教学反思也让我头疼。

回顾这几天的学习,确实倍感辛苦。

可是回过头来再想,尽管培训学习的过程是苦的,但经过培训给自己带来的收获是让人欣慰的。很多知识都是由陌生到了解,再到基本掌握、学会操作,也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关键是通过这几天的学习,我的教育观念得以更新,自身能力得到提升。学习还得继续,我将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尝试运用这次所学知识与技能,让信息技术与课程尽可能有效整合,从而真正提高教学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