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范文合集7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就有可能用到说课稿,认真拟定说课稿,那么优秀的说课稿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说课稿7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说课稿范文合集7篇

说课稿 篇1

各位领导、专家、老师们:

大家好。这节《黄山奇石》课例的说课内容,主要从以下七个方面进行阐述。这七个方面的内容是:【说教材】【说理念】【说学情】【说目标】【说策略】【说教学】【说效果】(幻灯片2)

【说教材】

本节课是人教版新课标实验教材第三册第2课《黄山奇石》的第二课时。这是一篇写景的短文,本课图文并茂,生动地介绍了闻名中外的黄山风景区有趣的奇石、怪石,课文语言生动、描写形象,富有情趣。

全文共有六个自然段,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先介绍了黄山风景区的地理位置,然后概括地描写黄山的景色——秀丽神奇,还特别指出了黄山的奇石有趣极了。第二自然段至第五自然段是文章的重点段落,它不仅具体形象地介绍了文中四幅插图的奇石,而且在最后一个自然段概括地介绍了其它怪石,表现了黄山奇石数量之多和形状之怪,突出了奇石的有趣。本课时重点解决2——5自然段。

【说理念】

1、新的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结合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教育理论,就本课而言,“黄山奇石”的“奇”是全文精华所在,为了使学生在学习中真切感受到千姿百态的黄山石,教学中王老师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通过大量文本的阅读及表象素材的感悟,拓展本课语文学习内容,让学生发现问题、主动学习和思考、独立判断,养成主动性地、创造性地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态度。

2、网络环境下的跨越式发展试验,使识字、阅读、作文做到了三位一体。

对语文来说,要最终落实到“读”和“写”。网络环境下的学习,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跨越式资源,这些资源内容丰富,而且与课文的主题、教学目标有关,深具实效性和科学性。这样的学习内容,不仅激发了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学生掌握的知识面大大增加,而且还为学生的打写创作积淀了创作的源泉,让学生在本节课的学习中,感悟语文、欣赏语文,最后还生成了属于自己的语文学习成果。这也充分体现了跨越式教学试验中“以生为本”的教学指导思想,尊重学生的自主权。

【说学情】

《黄山奇石》形象生动的语言文字,极具感染力地把祖国的黄山奇石描写得活灵活现。但据调查,很多学生没有到过黄山,没见过黄山那种变化多端,形态各异的奇石,大多数学生缺少对黄山的直接经验。又结合二年级的学生能独立阅读一定数目的篇章,较熟练掌握网上阅读、网上打写、网上浏览等信息技能;能根据学习的要求进行品词、品句,有初步的阅读理解能力。所以,本课时的重点是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培养。

【说目标】

l 知识与技能方面

(1)复习生字词和第一自然段的内容;

(2)看懂图意,能抓住“奇”字欣赏奇石的特点。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黄山有哪些著名的奇石,它们都是什么样的。

(4)熟读课文,为背诵课文打基础。

l 情感与态度方面

在体会黄山石的奇妙之时,同学们还要进一步体会黄山风景区的景色秀丽神奇,培养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l 信息素养方面

通过阅读网络资源,拓展自己的知识面,锻炼在网络中模仿、创编的能力。

【说策略】

本课根据上述目标和学生的情况选择和采用了如下策略:

(1)自主学习策略

自主学习策略的核心是要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体现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其着眼点是如何帮助学生“学”。

(2)创新学习策略

创新学习的课堂教学,打破了教师教学用书和学生教材的局限。从单一的、一刀切的“封闭式”教学转变到了多层次、多样化的“开放式”的教学,把课堂教学的内容与现实生活、当代科技相结合,把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引入课堂。

【说教学】

在黄山奇石的教学活动中,王老师依据新课标的要求以及跨越式教学理念,注意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入手,促进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发展。

一、品味词句、理解想象

想象是人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在头脑中产生没有感知过或现实中尚不存在过的事物形象的心理过程。小学生在学校所学的知识经验大部分是间接经验,只有通过想象,才能了解教师或教科书所描绘的事物的情形和性质,进而理解这些经验。由此可见,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是十分重要的。

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想象是模糊的,理解起来也比较困难。因此,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王老师注意从词句的比较中入手,让学生理解想象的内涵。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想象的方法,王老师把句子1“就说仙桃石吧,它好像从天上飞下来的一个大桃子,落在山顶的石盘上”与句子2“就说仙桃石吧,它在山顶的石盘上。”两句话进行比较,让学生分析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学生很快发现第一句比第二句多了“飞”和“落”两个字。于是王老师抓住这两个词,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想象的方法和作用。 仙桃石不会飞,这块像桃子似的巨石在山顶上是静止的。用“飞”和“落”两个词语描述它,变静为动,把这块桃石写活了,寓予了神气的色彩,作者就是这样运用想象的手法把景物描写的生动、形象、富有情趣。就这样,王老师从品味词句入手,让学生联系实际理解理想像的含义。

二、引导观察、创设想象思维的情境

小学生的思维最初是具体形象、动作和原有知识紧密相连的。而后才逐步转化为大脑的内部运动。根据学生的这一思维方式,王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通过看图来创设想像思维的情境,引导学生掌握想象思维的方法,例如: “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这些石头本身已充满了想象的色彩,王老师让学生根据这节课的学习方法,以自学与小组学习结合的方式进行学习,让学生细读重点句,从中找出“抱”“蹲”“望”等一批描写动态的词语,品味想象的意境。

王老师让学生结合看书上的插图,自己在小组内交流脑海里想象到的景象。她对学生的自学情况,进行随组式巡视和倾听。在王老师巡视指导过程中,发现学生们有的`说:“这只蹲在山顶上的猴子被翻滚的云海惊呆了。”有的说:“这只猴子被眼前的云海吓坏了。”还有的说:“这只猴子望着翻滚的云海在沉思。”小组的讨论交流显得扎实有效。这时,王老师又抓住时机,让学生将自己把看到、想到的情景进行即兴表演,把图中景物,由语言变为动作。以此激发兴趣,强化想象思维。

三、想象训练,培养创造思维能力

在重点学习2——5自然段的基础上,学生初步掌握了想象思维中语言表达的顺序,即先介绍景物的名称,然后叙述景物的形状特点,最后介绍景物所处的地理位置等等。为了拓展学生的阅读面,王老师让学生进行拓展性阅读,让学生先了解更多有关黄山奇石的文章资料,然后再让学生大胆地对黄山的其它岩石展开丰富的想象,如:天狗望月,狮子抢球和仙女弹琴等岩石进行再造想象,续编新内容。

学生在大量阅读了相关的黄山奇石的其他文章后,脑子里的文字素材大大增加,王老师就让学生从她提供的黄山奇石图片中,找自己喜欢的图片进行打写创作。就这样,学生把这节课对语文的学习感悟最终生成为了自己的学习成果。这使创造性思维与信息化技术有效地整合,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的作用,体现了开放性、自主性、探究性和实践性的课堂学习,使学生在阅读和创作的过程中提高了自身的语文素养。

王老师还认为,现代课堂教学,不仅要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展示聪明才智的机会,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法,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只要我们平常在语文教学中,能这样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想象力,相信学生思维逻辑性和广阔性会得到有效的发展,也为学生今后的创造性思维奠定基础。

【说效果】

这节课总体给人的感觉是:落实目标扎实,教学环节清晰,学生主体性与主动性充分发挥。学生通过学习,在知识、技能、情感等方面都的得到了较好的提高和发展。

说课稿 篇2

说教材

我说课的内容选自大班数学领域《生活中的数字》。"数"来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寻找生活中的数字这一活动内容灵活丰富,根据大班年龄特点和已有的生活经验,他们对生活事物充满好奇心。《纲要》中指出:"教学活动内容的选择既贴近幼儿生活,使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因此我选择了这一活动。

活动目标

1、发现生活中的数字,初步了解数字在不同物品上的不同用途。

2、尝试运用数字纸条进行游戏活动,从中体验游戏的乐趣。

3、幼儿能对数字产生兴趣,能积极关注身边事物的情感态度。

说教法: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该成为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着。活动中教师要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幼儿,时时有教育,以互动的、开放的研究理念,让幼儿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因此我采用了操作法、情景法、互动法,并设计游戏形式,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充分发挥幼儿学习的积极性。

说学法:

本次活动中,主要的学习方法是让幼儿在游戏和实际操作中运用各种感官,感知周围生活中的数字,体验数字与人们生活中的关系。本活动自始至终让幼儿处于活跃、积极的学习状态中。

活动重点难点:

发现生活中的数字,了解它们的不用用途,并知道人类与数字的密切关系。

活动过程:

1、数字找朋友--激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2、找数字--幼儿在食物上找数字,并激励幼儿相互交流,说说自己的.发现。

3、生活中的数字--通过讲述、猜想来激励幼儿畅所欲言,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营造轻松愉悦的氛围,拓展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

4、幸运号码--通过游戏发现数字的趣味性和丰富性,从而更真切的体会数字的神奇,随便的调换数字的位置就可以排成不同的数字组合。

5、设计电话号码--幼儿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问题,为自己编电话号码。让没个幼儿参与其中,从而体验成功感,使他们对数字产生极大的兴趣,激励幼儿在生活中主动观察事物和运用数字,为以后学习奠定基础。

活动预测效果:

根据《纲要》中指出: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本活动利用游戏导入,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气氛活跃,而重点部分的教学采取动手操作实践,保证数学活动效果,本教学活动是环环相扣的,让幼儿在学中玩,玩中学,使新知识得到巩固和利用。

说课稿 篇3

各位老师,大家好,我今天的说课的课题是《猫》。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学目标、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六个方面展开我对本课教学的理解与设计。

一、说教材

《猫》是小学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5课的一篇精读课文。本单元以“人类的伙伴”为主题,每篇课文,都会让我们感受到人与动物之间那份浓浓的情意。《猫》是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写的一篇散文。本文以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为主线,贯穿了猫的古怪性格及满月小猫的可爱形象,栩栩如生,容易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根据新课标要求和四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参照单元目标,结合本篇文章的特点,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几点:

知识与能力:

了解猫的古怪性格和它小时候的可爱,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积累语言。

过程与方法:

学习作者细致观察,用具体事实表现动物特点的描写方法,练习说话,写话。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感受老舍先生对猫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热爱小动物的感情和观察事物的兴趣。

教学重点:

了解大花猫的古怪性格和它小时候的可爱,并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并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好习惯。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二、说教法

俗话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为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阅读指导法:本课教学中我通过自由读、合作读、指名读,对学生进行指导,让学生的读步步深入。

2、直观教学法: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拉近学生与课文的距离,理解重点词句。

三、说学法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课堂的引领者,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本课我将采用以下学法:

1、朗读法。读书百遍其义自见,通过创设情境,开展多层次,多视角的读,让学生读中入情入境,读中培养语感,读中受到情感熏陶。

2、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法。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为达成以上的教学目标,我采用一下教学步骤。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上课一开始,让同学们欣赏猫的图片,看这些猫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并上台演示各种猫的动作及声音。今天我把老舍爷爷喜欢的猫也带到了我们的课堂上,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和老舍爷爷家的猫交朋友吧。

这样的导入,会引起学生对猫的强烈的探究欲望,激起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

(二)检查课前预习及课后复习的情况。通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有关“猫”的哪些特点,勾画出来。

五年级的学生学习能力已经加强,自己有能力独立进行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这样可以很好地掌握所学的知识。

(三)整体感知,读中感悟

1、让学生默读课文,自读感悟,以小组交流的形式,派出

代表,概况一下“老舍爷爷笔下的猫是怎样的?”

通过学生的概括总结出猫的性格主要表现在:性格古怪、满月可爱)

【板书:性格古怪、满月可爱】

再来引导同学思考:看着这些表示性格的词,你有什么疑问吗?作者讨厌猫的古怪性格吗?为什么?

(四)细品精读,撞击情感。

1、通过细读课文的1-3自然段,感受猫的古怪性格的特点作为本课的精讲部分。

让学生从文中找出表现猫性格古怪的词语。

并通过填空练习来体会猫性格古怪的特点: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它既( ),又( );既( ),又( );既( ),又( )。

【板书:既( ),又( )】

归纳起来有三个方面:既老实又贪玩,既贪玩又尽职;高兴(温柔可亲)和不高兴(一声不出);既胆小又“勇猛”。

针对本课的教学重点先通过朗读表现猫的性格古怪,在朗读过程中能更进一步体会到猫的性格特点,在此基础上设计如上填空练习,学生水到渠成的体会到了猫性格古怪的特点,而且还培养了概括能力。

2、指名读课文第4自然段,感受小猫的可爱,重点体会作者爱猫之情。

投影出示:小猫满月的时候很可爱,腿脚还不稳,可是已经学会淘气。小猫满月的时候更可爱,腿脚还不稳,可是已经学会淘气。

重点体会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说小猫满月的.时候更可爱呢?怎么理解?

【板书:更 】

在体会到了老猫的性格古怪之后,引入对小猫可爱的感受,既激发了学生对小猫的可爱研读的兴趣,又能体会到作者写作时的用词之精。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板书:喜爱】

最后再来读读描写小猫可爱的内容,边读边想象。想象一下小猫淘气可爱的样子,播放课件,进一步感受小猫的淘气可爱。

(五)总结谈话,升华主题。

猫,在日常生活中,是一种极其普通的小动物。然而,在作者老舍爷爷的笔下却显得那么惹人喜爱。这正说明了在我们身边,处处都有美好的事物,只要我们热爱生活,用心去感受,就能像老舍爷爷那样——不但能发现美,欣赏美,而且能创造美。

(六)拓展练笔

请选择你自己最喜欢的一种小动物,用一两段话把这种小动物的特点记述下来,与同学们共分享。

这就要求学生能够体会作者是怎样仔细观察,并把动物的特点写具体的,又是怎样真实地表达人与动物之间的感情的。同时,这种训练形式就会成为学生乐学、会学、善学,写作创新的新平台。

五、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可以说是一个微型的教案,其概括性强,条理清楚,突出重点,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这一板书设计由师生共同完成,这样能使学生直观地抓住线索,理清思路,体会中心。

6 猫

性格古怪:既( )又( )满月(更)可爱

六、说练习设计

通过精心编排的一些习题,以帮助学生达到巩固知识、形成技能的目的。

总之,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我按照预设进行教学,设计多种读文形式,因为语文是学生读懂的,正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同时关注课堂生成资源,灵活采用教学机制,结合“四有”教学模猫 喜爱

式展开教学,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最终达到教学目的。

说课完毕。

说课稿 篇4

尊敬的各位评委专家,你们好!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枣核》,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六个方面来谈谈我的课堂教学设想:

一、说教材

第一点、教材地位及作用

《枣核》是当代著名作家萧乾表现海外华人思乡之情的美文。编入苏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上第二单元——爱国情怀单元。本单元主要是让学生倾听海外游子的心声,聆听爱国主义的赞歌,感受志士仁人的爱国情怀,培养崇高的爱国主义感情。学习本文旨在让学生从作品中了解所叙述的具体事件,倾听海外游子的爱国心声,进而引发学生热爱家园、报效祖国的情思。同时学习写人记事的写作方法:剪裁精当,结构精巧,从而提高语文写作水平。

第二点、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的设计

1、把握本文明晰的线索。

2、通过理解重点语句进而明白富有含义的词语中透出的爱国热情。

3、理解本文以小见大的写手法。

教学重点、把握本文明晰的线索。

教学难点、通过理解重点语句进而明白富有含义的词语中透出的爱国热情。

二、说学情

八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分析能力,也有了初步的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但缺乏特定的情感体验,所以老师先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激活学生原有的情感体验,进而联系课文中同窗思乡的心理活动和表达思乡心切的独特方式来体会海外游子的心境:身处异国他乡,心恋故国故土。

三、说教法

陈钟梁先生曾经说过:“语文课是美的,这种美潜伏在语言的深处。语文课首先要上出语文味儿,要上得朴素自然,要向学生传递语言深处的美。”我觉得语文课必须在充分的课堂实践活动中,提高学生的阅读感受能力,使学生在阅读中能把握作品中的人物与事件,对作品中感人的形象、动人的情境和独特的语言,形成自己的感受、体验与评价,不断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为了“让学生在大量的语言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我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设计了放声朗读、定向感知、思考解读、创意表达四个学习环节,具体做法有:

1、配乐朗诵法:选取思乡的配乐,让学生跟着配乐朗诵课文,激活学生原有的情感体验。

2、设问教学法: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明确文章是以“枣核”为线索的精巧构思,理解文章中通过设置悬念所取得的效果。

3、情感教学法:推敲和体味饱含深情的语言,让学生在简洁质朴而又富有抒情色彩的语言中体悟海外华人依恋故土的.民族感情。

四、说学法

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是由浅入深、不断积累、不断体验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尽量让学生自己动脑、动口、动手,采用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方式,把课堂的时间交给学生。而八年级的学生还是得打好基础,字词的积累以及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少不了的,结合本课特点,就学法而言,让学生做到以下两点:

1、 预习工作:落实“蹊跷、掐、玛瑙、殷切、嫣红”等词语;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做到能复述故事,在复述的基础上整体感知课文情节的要点。

2、 采用配乐朗诵方法整体感知内容,运用提问的方法理清文章的线索,并能快速找出文章设置悬念的几处地方。而对于本文的难点,采用诵读、讨论的方法体味饱含深情的语言,通过设计问题,以启发引导的方式,激活学生原有的情感体验,体会文中海外游子对几颗枣核的盼望与爱惜,从而表现他的拳拳爱国之情。

课时安排:1课时

五、说教学过程设计

1、聆听熟悉旋律,走进枣核故事

课前播放歌曲《我的中国心》,渲染气氛。这首歌词学生上学期就已学过,伴着这熟悉的旋律,同学生一起走进课文——一个关于“枣核”的故事(投影课题、作者)。

(设计意图:本环节用音乐把学生带入文本,勾起学生原有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心灵贴近文本,形成阅读期待。)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枣核故事

(1)学生朗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教师提问: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主要内容。

(2)让学生理清课文结构:索枣核→见枣核→话枣核→点主题。

3、理清线索, 初步感受爱国情感

(1)这是一篇具体叙述同窗言行的叙事文章,文章结构明显,内容鲜活实在,读后情景历历在目,教师提问:从文章的结构可看出,整篇文章都是围绕枣核来展开的,因此,文章的线索很明显就是?(学生很快可以明确线索是“枣核”。)

(2)教师提问:既然“枣核”是贯穿全文的线索,那么朋友索要这些枣核做什么?课文前面有直接提到么?课文又是怎么介绍的呢?有什么作用?

让学生找出文中设置悬念的话语:一句是“东西倒不占分量,可是用途却很蹊跷”。作用:文章开笔就设下悬念,引人入胜,将读者的目光都吸引到“枣核”上来。另一句是“友人拿到枣核后,还故弄玄虚地说,‘等会你就明白了’”。作用:枣核的用途仍不明白交代,进一步紧紧吸引读者,增添了文章的魅力。

4、课中话题,理解慰藉思乡之情

(1)先让学生解开前面所设置的悬念。教师提问:这几颗小小的枣核到底用来做什么,课文在哪个地方解开了这个谜团?引导学生找出“我想厂甸,想隆福寺……想旧历年……想总布胡同院里那棵枣树”这几句话,由“想”字切入,解开前面设下的悬念,要枣核是为了种枣树。

(2)为了让学生更深入的理解种枣树的原因,教师提问:同窗为什么要种枣树?是闲着没事做么?由此引导学生理解:枣树是故乡的象征,而种枣树是为了慰藉思乡之情,是思乡之情的集体体现。

(3)为了让学生能更充分理解了这位游子的心境——国外千好万好也难以弥补长期远离故土的缺憾。教师提问:第5至6段讲同窗在国外的生活这一部分是不是作者的闲笔?由此引导学生理解:山城美丽,生活富裕,事业如意,按常理说应该乐不思蜀,可是友人却说“家庭事业都如意,各种新式设备也都有了。可是我心上总像是缺点什么。也许是没出息,怎么年纪越大,思乡越切”,对友人说的这句话作简单分析后得知:对于一个海外游子来说,国外千好万好也难以弥补长期远离故土的缺憾,因为这里不是心的归宿,原来缺的就是故乡的温暖,短短几句就将炎黄子孙的思乡之情溢于言表。

(4)学生理解了饱含深情的语言后,引导学生深入研读课文,找出体现友人思乡之情的行为,教师提问:同窗还有很多言行体现了他的思乡之情,值得我们欣赏品味,哪些言行还深深打动你了?找出来说说理由。

让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交流、发言。师生共同点评。

明确友人的行动,如栽垂柳、植睡莲、垒假山、建北海,学生都很容易就找出,在这基础上引导学生明确:这些举动实际上表示了友人自己蛰居海外思乡心切,倾诉了思乡之情,尤其是对“北海”所作的详细描写,让学生懂得“这一切都是同窗精心挑选、特意构设而成,是家乡北海公园的具体而微的再现”,深深理解了友人是通过这些举止寄托了浓重的思乡忆旧之情,文中的这一部分,进一步突出了海外赤子的乡土情结。

5、点明主题,叙事朴实以小见大

(1)教师提问:本段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让学生在主旨上把握文章,起到了点明主题,深化主旨,呼应开头,从更深的层次上解开了悬念的作用。

(2)给文章的特色做个小结:从文章的语言和手法入手:文中与友人在后花园时的谈话,作者用看似“实录”的笔法记叙谈话的经过,不加修饰,朴朴实实,把这位海外游子的思乡之情表现得深切感人,读来如闻其声,如见其人。本文作者不像别的作家,通过气势磅礴的重大事件去表现爱国,作者他却另辟蹊径,通过几颗小小的枣核来表现思乡之情,文章题材虽小,却反映了爱国主义这一个大主题,通过友人对几颗枣核的盼望与爱惜,表现出海外游子的拳拳爱国之情。引导学生在写作时,用小题材表现大主题,更容易打动读者,做到以小见大。

6、创意表达,捎去故国美妙乡音

(1)教师创设情境:读完这篇课文,久别故园的海外赤子的桑梓恋,让我们动容,让我们震撼。虽然我们不能与美籍华人朋友面对面交流,但我们可以借助互联网,利用电子贺卡捎去我们的祝福。电子贺卡的封面我已经绘制好了——一株枝繁叶茂的枣树。现在请同学们将你对这篇文章的阅读体验写下来,作为内页的祝福感言送给美籍华朋友,让海外游子倾听来自故国的美妙乡音。

(2)教师示例:你是这棵树上的一叶碧绿/由浓浓的乡情染成

这一树思乡的情愫啊/是永远不会老去的乡愁

(3)同学活动,教师评说。

附板书设计:要得种枣核

点明主题

以上,我从教材,教法,学法、学情、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这六方面对本课课堂教学设想进行了说明。其中一定有不到之处敬请批评指正,我满意接受。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评委专家给我这个机会。

说课稿 篇5

我说课的内容是《四个太阳》

一. 说教材

《四个太阳》是人教版新课标实验教材一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课文以儿童的口吻,叙述了小朋友要画四个太阳,分别送给夏天,秋天,冬天和春天,表达了自己的美好心愿,抒发了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二. 说教法

课文的内容很短,这里我先朗读一遍课文。(朗诵课文)可以看出,课文的语言优美,充满童趣,相信是一篇学生爱读的课文。

到现在为止,学生已经掌握了汉语拼音这一识字工具,基本上能做到用拼音主动识字,在拼音的帮助下进行阅读活动。

三. 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以及语文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一是认识本课的13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在识字和写字中继续培养学生良好的识写习惯。

二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中小朋友的美好心愿,在朗读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教学的落角点主要在于识字,朗读和兴趣习惯的培养,同时发展学生的想象力,这也是教学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四.说教学过程

教学的基本过程是:

第一步: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太阳的笑脸后,启发学生:小朋友们,你们看,这是谁啊?是啊,今天太阳走进了我们的课堂,咱们热情地和太阳打声招呼吧!你们喜欢太阳吗?为什么?有一位小朋友,他也特别喜欢太阳,他更有神奇的魔法,画了四个太阳,分别送给四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四个太阳〉。

板书课题时,重点指导学生写“四”字和“阳”字,认识“阳”字的偏旁,让学生书空,描红。

第二步:试读课文

请学生借助拼音,试着读一读课文,把句子读通顺,把字音读准确,在读中自己认识生字。在学生自读的基础上,指学生轮流读课文,了解学生试读的情况。

第三步:指导朗读

首先,朗读第一自然段。课件出示第一自然段的文字,先指名学生朗读,学生读后,出示“挂 街”这两个字,请学生记住这两个字,积累词语,以丰富学生的语言,认识这两个字后,把字还原到课文中,指导学生朗读,读出“绿绿的太阳”给夏天带来的“清凉的”感觉,读得背诵下来。

接下来,用同样的方法,指导学生朗读第二,三,四个自然段。在朗读中识字,在朗读中积累背诵,发展学生的语言。

第四步:感悟内容

首先,师生一起朗诵全文。然后出示课件,让学生填空:

夏天 绿绿的

秋天 太阳 ————

冬天 ————

春天 ————

学生填空后,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小朋友,现在让我们也来画画太阳吧,在春,夏,秋,冬四季里,你想画什么颜色的太阳呢?为什么?鼓励学生交流,在交流中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发展学生的语言,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最后一步:指导学生写汉字,在写字的过程中,注意指导和评价,培养学生的还习惯。

总之,本课的教学,我以读为主线,在读中识字,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想象,在读中培养兴趣和习惯,在读中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

说课稿 篇6

尊敬的评委老师们:

我说课的课题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刘成章的散文《安塞腰鼓》。我设计了文本细读、学情分析、教学流程以及课堂预设四个环节,来进行我的说课。

通过文本细读,我发现这是一篇形神兼备的优美散文,它以独树一帜的语言,丰富多彩的修辞,再现了“安塞腰鼓”的冲天激情和生命力的张扬。根据文本价值我们可以提取如下的教学价值:一、进行诵读教学的价值;二、优美语言传达蓬勃生命力的审美价值;三、文章蕴藏多元化主旨的探究价值。

要在教学中体现以上价值,就必须了解学生的学情。我总结了一个陌生:即对安塞腰鼓表演形式的陌生;两个障碍:对散文的激情朗读技巧把握不够,不能充分传达鼓声中所蕴含的磅礴气势;对本篇散文厚重的思想内涵解读不到位,不能顺利的透过安塞腰鼓本身看到其背后隐藏的深意。 ;三种能力:初二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散文诵读能力、语言赏析能力和感悟表达能力 。

 基于以上分析我预设了本课的教学流程。

指导思想:

少教多学思想,这是我校刚刚申请的国家级课题的主导思想,即尽可能的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习结果

1、激情朗读散文,赏析优美语言,感悟散文意蕴之美。

2、渗透方法指导,提升散文的诵读、赏析及体悟能力。

教学重点:

反复诵读,赏析语言之美,感受意蕴之美,体悟修辞之美。

教学难点:

少教多学----自主探究文字背后的文章主旨。

教学方法:

少教多学法,读析教学法,情境教学法。

 教学流程

导入新课、倾听美文----理清文路、读出气势----探寻主旨、升华精神。

下面,我结合课件来具体汇报一下我的课堂预设:

导入新课、倾听美文:课前播放《黄土高坡》,激情造境,使学生快速进入情境。美文听读,打造视听盛宴,使学生在视频中认识安塞腰鼓,在听读中酝酿激情。

理清文路、读出气势:此情此景,我顺势抛出一个提纲挈领的问题:文章中四次反复出现一句话强烈赞美安塞腰鼓,请找出来。这四句话既是指导朗读的突破口,也是明晰文章内容和结构的切中点。朗读技巧指导最能体现少教多学思想,我就指导一个 “鼓” 字,许多学生是这样读的,但是你再听,学生恍然大悟,鼓字上扬更能凸显安塞腰鼓的磅礴气势,他们纷纷效仿,跃跃欲试。一个字点燃了学生激情朗读的热情火焰,四两拨千斤,一字带全篇的目的轻巧达到,课堂气氛渐入佳境。接着,我仍以这四句话为突破口,顺势解决文章结构和主要内容。课堂到此,学生朗读的欲望特别浓烈,我适时地给他们一个抒发的时机,让他们的感情在咏叹中得到升华。他们陶醉其中,激情四射。我知道这样的做法已暗合了以读促解的语文规律,他们有了想说的`欲望,我提供了一个品味语言的平台,让学生品味自己喜欢的句子,巧妙涵盖了文中纷繁复杂的修辞、多种多样的句式、正面侧面的描写等内容,使学生对安塞腰鼓的意蕴之美有了更深层面的认识。这样,我再锁定这几段进行朗读验收,我采用多种朗读形式,而师生合作读是又一大亮点,老师是引导者,参与者,呈现出一个民主化的和谐课堂,教室里充满了此起彼伏的朗朗的读书声,不,是安塞腰鼓的隆隆声!在背景音乐的的烘托下,课堂气氛再次进入高潮。

探寻主旨、升华精神:在品味文字魅力之后,我抛出这样一问题,作者仅仅是在赞美安塞腰鼓么?让我们再欣赏一段安塞腰鼓的视频,看看安塞腰鼓背后隐藏的深意。再次观瞻安塞腰鼓的火烈场面,学生看到的不仅仅是安塞腰鼓本身了,而自然而然进入到蕴藏其中的精神层面,为学生突破主题做了铺垫。此处是难点,我适当点拨,把抽象的黄土高原的精神具象化,采用情境教学法,出示图片:贫瘠的黄土高原,却有这样一群生龙活虎的后生,他们乐观、积极向上;而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因此,黄土高原的精神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多元化的主题水到渠成的展现出来。出示以前黄土高原的破窑洞图片,贫瘠、荒凉、沧桑的面貌不言而喻,几十年过去了,黄土高原会有怎样的变化呢?你来看!学生一定是一片惊呼。再次升华了主题,使文章隽永,回味无穷。

教师寄语:中华民族历经沧桑,走过一段又一段艰难的历程,创造了美好的今天,靠的就是乐观向上、不屈不挠的精神,。而人生的道路上,我们也要带上民族精神,风雨兼程,一路高歌,一路前行!

课堂戛然而止,我的说课也到此为止,请各位评委老师批评指正,谢谢!

说课稿 篇7

一、说教材:

本课是人音版七年级第五单元劳动的歌的一篇,是属于搬运号子类的抬木号

“吆号子”,在中国东北和内蒙古境内的原始森林区中,群体性劳动很多,因此这种劳动号子十分繁盛。通过对《哈腰挂》的学习不但使学生感受《哈腰挂》的特殊风格,同时对孩子爱劳动教育。

二、说教学目标:针对本课的内容设计的三维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通过聆听《哈腰挂》,感受体验《吆号子》的风格。

2能力目标:了解吆号子的相关知识和文化。进一步体会上声部、下声部的不同作用与唱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热爱我国传统民族音乐。

3情感目标:聆听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和表现印象,培养学生鉴赏能力。通过欣赏,感受到劳动人民创造音乐的美。

三、说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应该是:熟悉乐曲的曲调和所表现的内容。

本课的教学难点应该是:能够感受、体验《哈腰挂》风格的音乐在表现音乐上的作用。

四、说教法:

新课标指出:教学中要以听赏为主。教师的讲解、提示,力求简明、准确、生动,富于启发性。应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联想、想象,让学生体会音乐表现手段在塑造艺术形象中的作用。七年级学生通过几年的系统学习,积累了许多的欣赏曲目,音乐欣赏知识有不间断的增加,对乐曲各种音乐要素的分析能力不断增强。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水平,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 聆听是很易忽视的重要环节。我没有单纯地“听”,而是运用问题策略,引导学生带着问题 “你听到了什么?”、“仿佛看到了什么?”在欣赏的时候教师点拨、引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想象力和观察分析力,让学生联想:在一篇大森林里,一群伐木人在进行着伐木搬运工作,在搬运的过程中,木头两侧各站四个人,边走边唱。前边一个领唱的,当领唱的长处第一句词时,大家一起哈腰,用钩子挂上木头,当挺起腰来开始起步后边走边唱,领唱者唱一句上声部,大家挪动一步,同时应和一声下声部,形成一幅很壮观的劳动场面,从而激发了学生对特有的劳动号子的喜欢和对劳动人民的热爱的`思想感情。

2.采用讨论法,本课的主要特点是什么?让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理解这样一首优美的艺术品包含的深刻的思想感情。

3.采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情境,丰富课堂内容。让学生通过大量的图片、音频、视频等媒体多方面去感知音乐,了解音乐作品及音乐形象。

4.加强对主题音乐的理解。音乐主题是乐曲的灵魂,了解了主题,可以帮助我们

更好地了解乐曲结构。

五:说学法:音乐新课标认为:音乐教育应该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

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音乐课的全部教学活动都应以学生为主体。因此在学法的指导时,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坚持以学生自主感受、自主体验、自主思考反馈,注重发展学生的能力。

1.在教学有意识地进行学法的指导与渗透,不仅让学生学会,而且让学生会学。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多听、多想,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听中有想、听中

有画,听中去品、听中去创。学生们学得自然、轻松、投入,达到聆听的目的。

2.教育心理学中提到联觉现象,即一种感觉引起另一种感觉的心理现利用多媒体手段,创设音乐情境,问学生你“感觉到了什么?”、“你想到了什么?”从而进一步了解《哈腰挂》这种劳动号子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大森林和对劳动人民的崇敬和热爱心情。

六、说教学设计理念:

1.以音乐审美为核心。音乐欣赏的思维方式主要还是形象思维,形象思维来自感性认识,却又高于感性认识,音乐欣赏可以借着媒体,图片、情景让学生从视觉的空间得以很好的提升,让音乐成为立体的音乐,而不是单调的、看不见、捉不到的。 这一理念贯穿于欣赏教学的全过程,在聆听中让学生感受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

2.力求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是我们教学的关键,本课则通过多媒体架起师生实现课堂教学目标的桥梁。

七、说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放视频,听有关歌曲等等。)

1.音乐简介。

2.简单说说音乐的特点。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视听,先期感受大森林群体伐木、运木的劳动场面。让学生马上对本节课乐理知识有初步的认识,为接下来的欣赏作一个铺垫,也能够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三、欣赏乐曲。

(一)初步感受音乐。

1.提一些问题

2.学生边听边想,听完后四人小组讨论

(设计意图:这是三个有梯度的设问,可以帮助学生层层递进地理解音乐,对乐曲有初步的印象。第一问所有的学生都可以有自己独特的看法,第二问可以引导学生带情境去联想, 启发学生的思维,运用联觉现象,引导学生想象当时的情景。第三问则引导学生关注音乐本身,去关注音乐结构上的几大要素,为进一步

深挖作品做铺垫。)

3.师提问,生反馈。

4.介绍该音乐的风格特点。

(设计意图:这是以音乐为主线学科的综合,建立与音乐学科外的联系,使它能为教学服务。)

8.出示课题:刚才我们欣赏是《哈腰挂》。

9.乐曲简介:

《哈腰挂》是电影《漩涡里的歌》插曲,是一首黑龙江民歌。是一首反映劳动场面的劳动号子。 (设计意图:乐曲简介主要是介绍这首乐曲的一些基本特点,让学生在深度聆听作品前的有更多的知识储备。)

(二)二次感受音乐。1.你可以边听边唱主题旋律吗?(学生与老师一起哼唱音乐的主题旋律)

(设计意图:加强对主题音乐的理解。音乐主题是乐曲的灵魂,了解了主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乐曲结构,听懂音乐。这也是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音乐欣赏的重要手段。)

2这首歌曲的情绪是高涨的?为什么?

3.通过再次地欣赏,进行讨论 。

(设计意图:音乐是情感的艺术,欣赏教学一定要让学生体会到作曲家创作的情绪与情感,引导学生体验音乐中快乐的情感。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只有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才能达成教学目标中的情感目标。)

(三)再次感受音乐。

1.音乐中有哪些节奏令你感觉十分独特?

(设计意图:乐曲中大量切分节奏的运用,使得风格十分鲜明。通过节奏要素的感受,进一步加深对乐曲的理解,让学生明白这种独特风格的形成和节奏有很大的关系。)

4.小结。

八、说板书

这是我的板书设计,它能够帮助学生学习本课,辅助教学,更好的把握本节课的内容。

我的说课完毕,请各位评委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