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素年锦时》有感

读完某一作品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何不写一篇读后感记录下呢?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读《素年锦时》有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读《素年锦时》有感

读《素年锦时》有感1

我想我是喜欢安妮的,但有的时候我回主动地拒绝。因为安妮总是给我大片大片措手不及的空洞以及内心流离失所的荒芜。然而空洞确是一种真实的存在。可是很多时候我需要一些敏锐细小的疼痛,让我低空呼啸而来的麻木。

四维曾说安妮像是一朵水中的蓝色鸢尾,有着破碎的激情和精致的美丽,可是易碎且易逝。安妮的文字总能抽离人们身边的氧气,然后直到别人窒息。

这些天来,一直在读安妮的《素年锦时》,在她阴郁冷艳的文字又一次给我带来了伤口和小疼痛后,我学会安静。十八年来,我真正意识到我应该做个安静的人。沉静、笃定、孤独、优雅、坚定;女童、父亲、女子、男子、写作。她亦多次写到梦境。这些短句,这些断章,源自时间深处,抑或尽头,带有某种自足的迷恋、神秘,但不乏深刻,顽强保持着清醒、独立。像是她的呓语,无需回应,无关对错。

纤细笔触,有着她赞赏的自控、优雅,生出一种质朴跃动的'力量。看似客观、近如真理,不容置疑,字里行间却无不是缜密的主观心绪,应是她对生命的一次次回眸完成的确认。怀着爱与痛楚、欢愉,抽身回望,她看到今生、前世。那声音悠远清凉,那画面凄美寥廓,仿佛荒凉仙境中兀自静默的树,她或许就是她心中的那位“植物女子”。

面对那些形式或紧密或疏稀句子,常常只能是无语。“每个人的生活,需要一种可以得到内心支撑的形式”,作者、读者皆通过文字的重量完成对内心的确认或纠正,殊途同归,获得片刻的喘息与宁静。

落笔有大朵大朵的栀子,言及盛放,又重彩凋谢。——依然是令人心怵神伤的女性气质。在一些文字下划下一条条灰线,这也是我的确认吗?

素年,锦时,确是印在纸上的灰烬。我们终忆起它的旧日模样,我们终识得它的旧日模样。它曾熊熊燃烧,爆裂如莲花开放。——大声,再大声。

等待末世,接受宿命。

读《素年锦时》有感2

繁花落尽之后,青春的张扬逐渐收敛,成为一个可以沉静叙述的人。即使原本再热烈的文字也可以用波澜不惊的心情写下。那些胀满内心的语言,只让人觉得温暖安定。似乎这就是《素年锦时》中呈现给我们的安妮宝贝。

她在自序中说,她尝试做一次清谈,且谈论的都关于自己。

终于可以在一个温暖的冬日,听她静静谈论死亡,生活,邂逅和梦境,即使没有三五知己、红泥火炉,也觉得生活可以这样圆满。从莽撞的少年褪变一个娴静的人,中间也许是用光年都无法丈量的心路里程。即使还是会有不安,不确定和孤寂感,但时光最终将安妮打磨成一个平和的女子。《素》中轻软温和的叙述,给予之时光的力量。足够平淡,却也足够强大,偶尔激烈的描述,也只成为昙花一现的点缀。她最终成为一个会写温暖的.成人童话的女子。

这是一部能温暖人心的作品,值得一字一字的用心阅读。心境平和,是一种享受和快意。

最喜欢她的这句话:“生活的根基,是一颗自然的平常心……不剧烈,也不荣耀,如花期一期一会,活在当下。”

读《素年锦时》有感3

我不知道为什么,当我拿到这本书的时候,仅仅是它的封面就令我感到一股浓郁的朴素的气息,正如书名《素年锦时》,朴素的年代,似锦的时光。我对着该书发呆,我貌似感到了一种亲切感,也许是安妮宝贝的缘故,也许是她爱看,也许书中的内容是真实的存在,也是我真实的存在。

逝去的时光在自己的眼中就不曾泛过泪光,不是没有记忆,只是缺少一把钥匙,一把能够令我勾起回忆的钥匙,现在明白了,《素年锦时》正好充当了这把钥匙,将我记忆中的许多都勾勒出来。瞬间,似乎过去所有的酸甜苦辣,所有的懵懂无知,所有的儿女情长,一股脑儿全涌了出来。顿时,心中痴想的,焦虑的,担忧的都随着记忆化作一缕缕薄烟,一起被回忆的季风不知吹到了何处天涯海角……

安妮写到了兰花,也许是与自己的爱兰相似,对于安妮的寻兰记我总有特殊的感情。回忆的季风似乎给我吹来了好多好多的是梦的画面,原来这也是我的经历啊也不知道具体是什么时候了,因为小时候总爱随着父亲的脚印去后山寻兰,后山不高,隐约记着叫作来龙山。也总是看到父亲装满了背篼回去,可是也有一次很是例外,他没有采到,不!不是没有采到,而是不忍采下它。那一次父亲推我上前,还让我好好的仔细的看看这株兰花,我照做了。那青绿的兰周围有一滩未化的积雪,好是幽静;淡白色的花透着一股紫黑晕,又映在了白雪之上,想想都会令人痴迷,更何况是真实的`存在。那情景至今还是会浮现在我的脑海里,我亦记下了她,也为她取名为雪见幽兰,还为她注解“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兰者,君子哉,与荷花一样,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这亦是我对兰花的第一直觉。

安妮写到了他的去世,以及那些旧物,一切的一切无不透露着他对安妮的时间和往事的留恋,而且是执意的留恋。可是安妮却认为,一个人若太具备感情是会自伤及伤人的。是的,安妮所说的祖母的死亡,伤了她自己也伤了我。

死亡是可怕的,一个个亲人的离去,倘若不心痛,不哭。那一定不是一个人的表现。我也想到了我的太婆,八九岁的时候,每天从学校回来都是饥肠辘辘的,可是每天黄昏,总有一个老人和夕阳一起注视着我和哥哥的归来,之后就是把揣在怀里许久的饼干或是藏的渐渐发黑的香蕉递给我俩,许多次我们当着她的面狼吞虎咽,她不仅没有笑话我们,还微笑着以至露出了只有几颗牙的牙床,似乎看着嫡孙填肚子是很开心的事。可是我竟然问她还有吗?现在想起,我真想打自己一巴掌,然后骂自己一句:“不孝!”正如安妮所说,死亡是可怕的,终于厄运还是来了……20xx年的谷雨时节,太婆离开了我们。那天,老天也哭了以至天飘起细雨,亦吹着微风,我跪在祠堂的石板上,跪在那潮湿冰冷的还长着青苔的石板上,许多孩子都跪着,对着太婆的灵位哭泣,我哭得异常的悲痛。我虽小,可我一直很坚强,我很少哭,可是那天我实在控制不住了!控制不了了!情不自禁啊!之后孩子一个个缓缓站起,只有我和哥哥一直跪着,一直跪着,直到面前的香烛矮了一大截,我们才不情愿的站起。

“那么好的一个人怎么就……”,“还有那么多的儿孙来送她,也许她会在九泉之下笑的。”……诸如此类的话很多,很多。我想我是不是有为太婆写一篇传记的必要?一个世间已逝的人,心中永驻的人。

安妮亦写到了许多许多的内心性情。单纯,笃定,善良,寂寞,安静……

安妮的文字有些忧郁,却又不失一丁点的喜悦元素,也许只有真正品读了《素年锦时》,才会有更多的记忆被唤醒,才会有更多的神经被触动。第一遍,果然是真实的存在,不知道下一遍会是什么感受。既然如此,我何不再抿一口清茶,继续去品读它,多唤醒一些沉睡的记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