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谷幽兰》读后感

读完一本书以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何不写一篇读后感记录下呢?现在你是否对读后感一筹莫展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空谷幽兰》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空谷幽兰》读后感

《空谷幽兰》读后感1

小隐隐于野,大隐隐于市。

对于逃离红尘,追求寂静的隐士来说,他们在追求道的时候,要抵抗的是孤独,寂寥,与贫乏的生活,衰老的身体。印象最深的是书中独自隐居的一位尼姑,她说,她很孤独,小茅屋的屋顶漏水了,她修不好。在她这里,我感觉到了真实。我们向往的隐居,是飘飘欲仙,是幽林仙人,是弹琴长啸。然而现实修心的路上,却是孤独寂寥,贫乏困苦。或许对于修心之人而言,这是一种修行。但这位女居士却让我们看到了真真修行的苦:生活的贫乏尚可抵御,来自心灵的空旷荒芜足以使人恐惧。

大隐隐于市,少去了生活物资上的烦恼,于修心却是增加了更多阻碍。与隐于野相反,他们在修心之路上,要抵御的是来自尘世的世俗、道德、利益纷争、喧闹……这条路更难更苦,诱惑更多。

但不论是在哪里隐居,不论以和种形式儒修也好,佛修、道修也罢,极其认同里面几位隐士的观点,这一切只不过是殊途同归:他们对于道的最求都是一样的,一样的.献身于自己的理想境界。

个人认为,不同的宗教他们的终极都是一致的,都是在追寻一种心灵上的皈依。不论何种修行,最后都是修心。

读书亦是修行,我的修心又到了何种境地了呢?

最后,很感谢随着作者游览了终南山,见到了隐士这个雅号背后真实的一面,若是此生有机会,一定要去终南山看看,就暂且在此许下这个愿望吧!

《空谷幽兰》读后感2

本书某些内容虽并不十分“严谨”,不过反而提升了“趣味”,毕竟只是本游记。纵观历史有无对错呢?不好说!何说道、儒、释、佛?不说好!寻隐士不是说隐士?不能说!追寻作者的一路上,总感觉谈话刚刚开始,就因为种种因素不得不“离开”,这种让我欲罢不能的感觉,硬生生的戳破了蛰伏在我内心深处那一道道片面、肤浅和有限的知识观念、和了解,血淋淋、赤裸裸、有点过瘾!

什么是隐士,各人理解不同,所谓隐士,既有内心之隐,又指涉一种生活方式。修佛与修道虽是修心,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心之历练,最艰难之处在于排除环境的干扰。藏之名山的修行之道对于断除杂念,与天地共鸣,无疑有着一点点“绝妙”的.功效?待思考定论!

虽然那么多了不起的人好像都有过做隐士的经历,相对于做不成或也没打算做隐士的我,却也有必要找寻属于自己的那片心灵净土,保持自持修行的坚韧,遵循品德良知的告诫,浇灌智慧的甘露,等待在时间中,绽放一如僻静空谷中的幽美兰花

丘吉尔说过愿意放弃整个印度殖民地,也不愿放弃莎士比亚;那么多人做隐士又闭关的,我选择来护关好了,因为我不想也不愿去选择做这种隐士呀!我对自己理想隐士生活的定位是:我就随便隐在我自己的一蔬一饭、一针一线、一朝一幕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