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后语的基本类型

歇后语,是我们中国人特有的智慧与趣味语言,也是民间爱用的一种语法。

歇后语的基本类型

歇后语是广大人民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它一般由两个部分构成,前半截是形象的比喻,象谜面,后半截是解释、说明,象谜底,十分自然贴切。

在一般的语言中。通常只要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出它的本意,所以称它为歇后语。

我们将歇后语条目中凡带有谐音字的归入一类,其余的按照比喻部分的性质分为三类。

第一,谐音类。如:

空棺材出葬 - <目(木)中无人>

小葱拌豆腐 - <一清(青)二白>

这类歇后语,是利用同音字或近音字相谐,由原来的意义引申出所需要的另一个意义。这类歇后语,往往要转几个弯,才能领悟它的意思。因而也更饶有兴味。

第二,喻事类。如:

弄堂里搬木头 - <直来直去>

冷水发面 - <没多大长劲>

这类歇后语,是用实在的或想象的事情作比方。如果对设比事情的特点、情状有所了解,也自然能领悟后半截的'谜底'。

第三,喻物类。如:

秋后的蚂蚁 - <蹦达不了几天>

棋盘里的卒子 - <只能进不能退>

这类歇后语,则是用某种或某些物件作比方。了解设比物的性质,也就能领悟它的意思。

第四,故事类。如

楚霸王举鼎 - <力大无穷>

曹操吃鸡肋 - <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这类歇后语,一般是引用常见的典故、寓言和神话传说等作比方。上述两例,只要知道项羽、曹操故事的,一般也能了然。

遇有交叉兼类情况的,则归入其特点更为明显的一类。

纸糊的琵琶 - <谈(弹)不得>

这一歇后语兼喻物、谐音,现归入谐音类。

歇后语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浓郁的生活气息,幽默风趣,耐人寻味,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

白骨精说人话——妖言惑众

白骨精化美女——人面鬼心

把脸装进裤裆里——见不得人

稻草人救火——引火上身 苍蝇嘴巴狗鼻子——真灵

长丝瓜当扁担——不晓得软硬

厕所里照镜子——臭美 大街上的行人--有来有往

打开棺材喊捉贼--冤枉死人

戴着面具进棺材--死不要脸

放了血的猪--趴下了 粉刷的乌鸦--白不久

翻身的王八--四脚朝天 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

腊月天气——动手动脚。(冻手冻脚)。

孔夫子搬家——净是输。(净是书)。

老母鸡抱空窝--------不简单。(不见蛋)。

水仙不开花——装蒜 盲人吃汤丸——心中有数

哑巴吃黄连---有苦难言 矮子骑大马——上下两难

筷子搭桥---难过 筷子穿针眼---难进

从门逢里看大街---眼光太窄了

坐井看天---见识太少

上午栽树,下午取材---心太急了

炒虾等不得红---真性急 拔苗助长---急于求成

到水边才脱鞋---事到临头 狗等骨头---急得很

兔子上树---赶急了热锅上的蚂蚁---急得团团转

丈八的灯台---照见人家照不见自己

飞机尾巴---翘得高 山中无老虎---猴子称霸王

手电筒---专照别人,不照自己

头顶上长眼睛---旁若无人

头顶生目,脚下生手---眼高手低

纸里裹火------藏不住 吃了秤砣---铁了心肠

关上门做皇帝---自尊自大

孙悟空当齐天大圣---自封为王

芝麻开花------节节高 鲤鱼跳龙门------高升

老太太吃柿子---专拣软的拿

八哥吃柿子,雷公打豆腐---捡软的欺

豆腐炒韭菜---一青(清)二白

电灯照雪---明明白白 狗捉老鼠---好管闲事

西瓜子拌豆腐---黑白分明

喝盐开水聊天---净讲咸(闲)话

木偶表演---任人摆布 砧板上的鱼---任人解剖

骑在老虎身上---身不由已

世界地图吞在肚里---胸怀全球

秃子当和尚---不费手续 蚯蚓吃土---开口就是

起重机吊鸡毛---不费吹灰之力

一个巴掌拍不响---孤掌难鸣

三人两根胡子---稀少 打鱼的网---百孔千疮

讲话没人听,说话没人信---光杆司令

吃过晚饭赶路---越走越黑

沙滩上竖屋---基础太差 冷水泡茶---慢慢来

没有导火索的手榴弹---一块废铁

豆腐店里的东西---不堪一击

豆腐渣上船---不是好货 牛奶拌墨汁---混淆黑

屁股上擦香油---不值一闻

火药碰火柴---好大的火气

老鼠掉进面缸里---瞪白眼 肥皂泡---不攻自破

水牛追兔子---有力使不上

阴沟里撑船---施展不开没骨架的伞---支撑不住

床底下放风筝--再高也有限

床底下练武---施展不开

见到胡子就是爷爷---不辨真假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难分辨

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

抓了芝麻,丢了西瓜---因小失大

嗑瓜子瞌出个臭虫--充人(仁)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