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的民间故事

我们中国很多本地的民间故事,而且都很动人!下面是本站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中国本地的民间故事,希望能帮到大家!

本地的民间故事

本地的民间故事:哈尼族新米先喂狗的传说

传说哈尼族祖先原来不会开田种地。后来天上有一位掌管五谷的神仙,他在天上有一丘栽种七十七种谷物的大田,耕耘这丘田,必须有一千二百个仙童,驾驭着一千两百头神牛梨耙一天,才能把整丘大田犁耙完。栽种的时候,必须有一万二千个仙姑,用七十七种谷物栽插一天,才能把整丘田栽种满。除草的时候,必须有一万二千个仙姑工作一天,才能把整丘大田的杂草除干净。收获的时候,必须有一千二百个仙童和一万二千个仙姑收割一天,才能把七十七种谷物收完。收回来的七十七种谷物,必须有一千二百个仙童和一万二千个仙姑翻晒,搬运一天,才能把七十七种谷物晒干扬净,装进仓库。

因为那时凡间的人们还不会种出五谷杂粮,没有吃的,只好到深山老林里去采摘山果充饥,或者追捕野兽野禽。没有棉花和麻,人们就用兽皮蔽体,抵御寒冷。人们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忍受着。凡间人们的贫苦生活被天上的幺姑娘看见了。幺姑娘是一位聪明、贤惠、心地善良的美貌姑娘。她看见凡间的人们整天忙忙碌碌,东奔西跑,到头来还是吃不上饭,穿不上衣服,她实在看不下去了。回到家里,幺姑娘就忧心忡忡地对神仙说:“阿大,我们在天上有七十七种谷物,吃饭穿衣都不愁,但是凡间的人们过着吃不饱,穿不暖的生活,就是铁石心肠也看不下去啊。”说到这里,幺姑娘的眼泪都要流下来了。她看见神仙不吭声,就试探地问:“阿大,如果我们把天上的谷物种子送一些给凡间,那凡间就不会这么苦了。”谁知神仙听完了幺姑娘的话立即板起脸来,冷冰冰地说道:“幺姑娘,凡间的人们必须再等三年,才能得到这七十七种谷物的种子。”“还要等三年?”幺姑娘一听,脱口反问一句。天神很不高兴她的冲撞,狠狠地瞪了她一眼,然后说:“幺姑娘,这种事情不是你姑娘家管的。我可管不着凡间人们是否温饱,我只晓得服从天规天条。”说罢,转身走进屋里去了。幺姑娘看着神仙的背影,不由得皱紧眉头。几天后,幺姑娘为了解救人间的痛苦,趁神仙叫她晾晒谷子的机会,悄悄地把一袋谷种带到人间。

幺姑娘来到人间,变成人间一位的老爷爷,然后把稻谷种子分给了人们,还教给人们栽种人们栽种稻谷的办法。遵照她的指点,春节以前人们就忙着挖田开沟。阳雀叫了,人们又赶着翻犁田地、撒稻播种。燕子飞来的时候,人们起早贪黑地忙碌着,把稻秧移栽到精心梨耙过的田里。功夫不负有心人,雨季快要过去的时候,天气渐渐凉了,鱼雀快要叫了,人们就开镰收割了。燕子朝南方飞走的时候,人们又动手翻犁板田,开挖新的田地,为下一年收获做好准备。

后来,神仙见到幺姑娘违反他的旨意,把稻种偷种凡人栽种,不由火冒三丈。当幺姑娘返回天上时,神仙就把她抓起来,吊打了一顿后,又把她送进天牢里。但是,幺姑娘为了让凡人都能吃到五谷杂粮,都能穿上棉、麻纱织的衣服,她想方设法逃出天牢。一不做二不休,她干脆把另外七十六种谷物种子也偷了,带到凡间教人们栽种,还教人们纺纱、织布、做衣服。从此,凡人才过上了人人有衣穿,个个有饭吃的好日子。

神仙发现幺姑娘偷下凡间,一再触犯天条,就把幺姑娘捉回天上,吊起来狠狠打了一顿,并罚她永远不准再回到天上。说着,神仙就把幺姑娘变成一只母狗,贬下凡间。幺姑娘变成母狗以后,再也不能和人们一起劳动了,就帮人们看门守户。

从那时起,哈尼族人每逢到了初秋时节,把第一批稻谷收割回来后,都要杀猪宰羊,煮上新米饭,举办一次尝新米节。过节时,在吃饭前,每家都要先盛一碗饭给家里饲养的狗吃,表示哈尼族人永远不忘记幺姑娘。

本地的民间故事:鱼包菲菜的故事

水族过端节时祭祖用鱼包菲菜,意在怀念祖宗,不忘民族之根。这里有一个关于"鱼包菲菜"的故事。

水族并非此地的土著居民。相传水族远祖从南方向北迁移时,一位老者给远行者送来一包食物:"带上吧,这里的菜会成为你建成新居后待客的一道家乡菜的。"途中,这位远祖走得又累又饿,打开老者送的东西一看,原来是一包夹有九种青菜的煮鱼。他吃后觉得浑身是劲,便加紧赶路,终于来到美丽的都柳江畔落户。后来,这位远祖将这道菜传播开来,便成了水族新居落成、节日宴客的佳肴,并用它来新年祭祖,以纪念南方祖居的亲人。

本地的民间故事:

小伙子口不离笙,姑娘手不离针;不会吹笙的不是苗家的达亨(小伙子),不会绣花的不是苗家的达佩(姑娘)。芦笙,黔东苗族方言叫"给"(Gix),川黔滇苗族方言叫"更"(Ghenb),用竹制作而成。每把芦笙六根管,在芦笙歌中有"芦笙三节筒,长瓢里头空;瓢兜六根杆,吹来向轰轰"的描述,它与方言、服饰一起,是区分苗族支系的重要标志。在苗族传说中,古老的时候天下没有人烟,天帝就派了小女儿勾素下到地上来造万物。有了万物后,有一天贾、凶(即杉木和竹子)两兄弟上到天庭想天帝讨要几件供人娱乐的器具。天帝的女儿勾素就砍下自己的6个手指和一只手臂,做成了一把芦笙,她自己因流血不止而死。天帝十分悲痛,把芦笙交给贾、凶两兄弟说:"这就是你们的母亲,以后凡事必须经过她(许可),她会给你们带来幸福"。苗家自从有了芦笙,便过上了安定、美满和幸福的生活。

几乎苗族每个村寨一般都有一堂(队)芦笙,这是一个村寨生活是否美满幸福的标志。在贵州丹寨、三都、榕江、雷山等地的苗寨,其芦笙队由芒筒和大号、中大号、中号、小号、特小号六种芦笙组合而成。芒筒与其他芦笙不同,它没有六根管,只是一个三四尺长的园筒,筒里插一各小竹管,口含竹管吹奏,声音低沉、浑厚。大号芦笙就是笙母,高达两丈左右,只吹不动,需两人抬。

本地的民间故事:壮族三月三的传说

很久以前,壮乡有个叫韦达桂的人,在一个土皇帝手下当臣相。达桂年纪不大,但学识渊博,才能过人,而且,十分关心壮族人民的疾苦,皇帝给他的俸禄,他都拿回乡分给百姓,自己两袖清风,一无所有。有一年,状乡大旱,乡亲们求达桂向土皇帝奏明免皇粮,达桂跪奏道:“状乡百姓颗粒无收,吾伴千岁前往视察。”达桂伴驾来到状乡,只见田土龟裂,禾穗枯焦,一群群面黄肌瘦的百姓跪在山道上告苦。达桂跪下说:“千岁亲见,万望免粮。”土皇帝无奈只可免去状乡皇粮。打那以后,他对达桂恨之入骨,可是鉴于达桂的声望,又找不出什么岔子把他除了,因此施出毒计,阴谋陷害达桂。

一天,他把达桂唤道跟前:“达桂,你向来很能干,现在想叫你给我办件事”达桂听了,就知道土皇帝不怀好意,但他还是从容地说:“请千岁道来。”土皇帝半眯着眼说:“我正在建一座楼阁,缺少瓦片,听说状人皮能防寒防暑,防水防火,经久耐用,我要你在两个月以内给我弄900张状人皮当瓦片用,到时重重有赏,如果完不成,定要从严惩罚。”达桂轻松的答道:“到时就请千岁亲自到城门下点货验收吧。”

一个月过去,达桂没有动静,五十九天过去了,达桂依然没有动静。限期到了,达桂才召集900个壮家大汉,每人带上一斤糯米,一斤米酒,一斤胡椒面,来到皇城脚下,架锅煮糯米饭,煮辣椒菜汤,一个个脱掉上衣,光着膀子,坐在城门下饮酒,喝辣椒汤,吃糯米饭。正当个个酒足饭饱,满头大汗淋漓的时候,土皇帝坐着八抬大轿赶到了。达桂连忙上前施礼道:“货物已经给千岁送来了,可是这帮贱骨头张张皮都是漏水的,能用吗?”土皇帝下轿一看,一个个黑里透红的皮肤上都是湿漉漉的,象是从水里捞出来的一样,臭气扑鼻。土皇帝用手捂着鼻子,皱着眉头,后退几步道:“又漏水又臭,不能用,不能用。”说完,调转轿子回宫殿去了。

一计未成,又生二计。快到清明节了,土皇帝又把达桂换到跟前,装着十分诚恳的样子:“达桂,你向来很聪明,现在我有一件事非要你去干。”达桂一听,就知道土皇帝又怀恶意,但达桂好不畏惧地说:“请皇上明说。”土皇帝眯着眼睛说:“清明节我需要一个象宫殿后面那座大山一样重的猪头来祭祖,你给我在一个月内弄来,到时重重有赏,过期误了大事要从严惩罚。”达桂十分轻松地笑道:“好办,好办。”

二十天过去,达桂没有动静,三十天过去,达桂依然没有一点动静。限期过了,土皇帝派兵来抓达桂,达桂扛着一杆大秤和兵差一道去见土皇帝:“皇上大人,壮家比山头还要大的猪头多得很,就是不知道宫殿后面的大山有多重,请皇上用这杆秤去称一称,我好回去把猪头抬来。”“这......”土皇帝哑口无言了。

土皇帝见达桂聪明过人,留在宫殿里是祸根,非得除掉他,因此有想出一条毒计。一天,他把达桂叫到跟前:“达桂,你向来聪明能干,再过一个月就是皇后坐月了,听说壮家的公鸡蛋很有营养,你给我在二十天内弄490个公鸡蛋来,到时重重有赏。”达桂满口答应。限期到了之后,土皇帝派兵去抓达桂,达桂连忙施礼道:“非常对不起,我扶起正在坐月子,按照壮家的规矩,我得照料七七四十九天以后才能出门,到时我会给皇上送去公鸡蛋的。”兵差大喝一声:“天下男子怎么会生孩子?”“男人不生小孩,公鸡怎么生蛋?”兵差无言以对。只好回去报告皇上,皇上大怒,下令捉拿达桂。

壮家百姓闻讯立刻送达桂到山上的枫树林藏了起来。皇兵上山搜索,重重包围,只见山林里有剩下的糯米饭,就是不见人,皇上下令放火烧山,这天正好是三月初三。皇兵走后,乡亲们上山在一棵合抱不过来的枫树洞里找到了达桂的尸体,大家含着眼泪把他埋葬了。男女老少在坟前放声痛哭。哭呀!哭呀!泪水洒在坟上,坟上顿时长出了一棵棵嫩绿的小枫树,一丛丛翠兰的红兰草。为了纪念达桂,乡亲们又在墓旁边建造了庙宇,名曰:“达桂堂”。因为达桂生前喜欢喝酒,吃糯米饭,用喝酒、吃糯米饭的方法战胜了皇帝,后来又因为拿不出公鸡蛋而被害,所以,到了三月初三这一天,状乡家家户户都拿着米酒、糯米饭和熟鸡蛋到达达桂墓前祭奠。正当人们陷入哀思时,天空突然雷声大作,从庙堂里冲出一条五色大蛇,这条大蛇向乡亲们点了点头,就直奔宫殿把皇帝给咬死了。

从那时起,壮族人家为了纪念达桂,年年到三月初三这一天,村村寨寨都搭起大棚,因为传说在外丧生的亡灵不能进家,因此人们只好在布棚下摆上五色糯米饭等祭品供祭达桂的亡灵,在布棚周围唱起赞美和感谢达桂的壮欢。一代传一代,就形成了现在赶三月三歌迂的习俗。

我们中国很多本地的民间故事,而且都很动人!下面是本站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中国本地的民间故事,希望能帮到大家!

本地的民间故事:哈尼族新米先喂狗的传说

传说哈尼族祖先原来不会开田种地。后来天上有一位掌管五谷的神仙,他在天上有一丘栽种七十七种谷物的大田,耕耘这丘田,必须有一千二百个仙童,驾驭着一千两百头神牛梨耙一天,才能把整丘大田犁耙完。栽种的时候,必须有一万二千个仙姑,用七十七种谷物栽插一天,才能把整丘田栽种满。除草的时候,必须有一万二千个仙姑工作一天,才能把整丘大田的杂草除干净。收获的时候,必须有一千二百个仙童和一万二千个仙姑收割一天,才能把七十七种谷物收完。收回来的七十七种谷物,必须有一千二百个仙童和一万二千个仙姑翻晒,搬运一天,才能把七十七种谷物晒干扬净,装进仓库。

因为那时凡间的人们还不会种出五谷杂粮,没有吃的,只好到深山老林里去采摘山果充饥,或者追捕野兽野禽。没有棉花和麻,人们就用兽皮蔽体,抵御寒冷。人们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忍受着。凡间人们的贫苦生活被天上的幺姑娘看见了。幺姑娘是一位聪明、贤惠、心地善良的美貌姑娘。她看见凡间的人们整天忙忙碌碌,东奔西跑,到头来还是吃不上饭,穿不上衣服,她实在看不下去了。回到家里,幺姑娘就忧心忡忡地对神仙说:“阿大,我们在天上有七十七种谷物,吃饭穿衣都不愁,但是凡间的人们过着吃不饱,穿不暖的生活,就是铁石心肠也看不下去啊。”说到这里,幺姑娘的眼泪都要流下来了。她看见神仙不吭声,就试探地问:“阿大,如果我们把天上的谷物种子送一些给凡间,那凡间就不会这么苦了。”谁知神仙听完了幺姑娘的话立即板起脸来,冷冰冰地说道:“幺姑娘,凡间的人们必须再等三年,才能得到这七十七种谷物的种子。”“还要等三年?”幺姑娘一听,脱口反问一句。天神很不高兴她的冲撞,狠狠地瞪了她一眼,然后说:“幺姑娘,这种事情不是你姑娘家管的。我可管不着凡间人们是否温饱,我只晓得服从天规天条。”说罢,转身走进屋里去了。幺姑娘看着神仙的背影,不由得皱紧眉头。几天后,幺姑娘为了解救人间的痛苦,趁神仙叫她晾晒谷子的机会,悄悄地把一袋谷种带到人间。

幺姑娘来到人间,变成人间一位的老爷爷,然后把稻谷种子分给了人们,还教给人们栽种人们栽种稻谷的办法。遵照她的指点,春节以前人们就忙着挖田开沟。阳雀叫了,人们又赶着翻犁田地、撒稻播种。燕子飞来的时候,人们起早贪黑地忙碌着,把稻秧移栽到精心梨耙过的田里。功夫不负有心人,雨季快要过去的时候,天气渐渐凉了,鱼雀快要叫了,人们就开镰收割了。燕子朝南方飞走的时候,人们又动手翻犁板田,开挖新的田地,为下一年收获做好准备。

后来,神仙见到幺姑娘违反他的旨意,把稻种偷种凡人栽种,不由火冒三丈。当幺姑娘返回天上时,神仙就把她抓起来,吊打了一顿后,又把她送进天牢里。但是,幺姑娘为了让凡人都能吃到五谷杂粮,都能穿上棉、麻纱织的衣服,她想方设法逃出天牢。一不做二不休,她干脆把另外七十六种谷物种子也偷了,带到凡间教人们栽种,还教人们纺纱、织布、做衣服。从此,凡人才过上了人人有衣穿,个个有饭吃的好日子。

神仙发现幺姑娘偷下凡间,一再触犯天条,就把幺姑娘捉回天上,吊起来狠狠打了一顿,并罚她永远不准再回到天上。说着,神仙就把幺姑娘变成一只母狗,贬下凡间。幺姑娘变成母狗以后,再也不能和人们一起劳动了,就帮人们看门守户。

从那时起,哈尼族人每逢到了初秋时节,把第一批稻谷收割回来后,都要杀猪宰羊,煮上新米饭,举办一次尝新米节。过节时,在吃饭前,每家都要先盛一碗饭给家里饲养的狗吃,表示哈尼族人永远不忘记幺姑娘。

本地的民间故事:鱼包菲菜的故事

水族过端节时祭祖用鱼包菲菜,意在怀念祖宗,不忘民族之根。这里有一个关于"鱼包菲菜"的故事。

水族并非此地的土著居民。相传水族远祖从南方向北迁移时,一位老者给远行者送来一包食物:"带上吧,这里的菜会成为你建成新居后待客的一道家乡菜的。"途中,这位远祖走得又累又饿,打开老者送的东西一看,原来是一包夹有九种青菜的煮鱼。他吃后觉得浑身是劲,便加紧赶路,终于来到美丽的都柳江畔落户。后来,这位远祖将这道菜传播开来,便成了水族新居落成、节日宴客的佳肴,并用它来新年祭祖,以纪念南方祖居的亲人。

本地的民间故事:

小伙子口不离笙,姑娘手不离针;不会吹笙的不是苗家的达亨(小伙子),不会绣花的不是苗家的达佩(姑娘)。芦笙,黔东苗族方言叫"给"(Gix),川黔滇苗族方言叫"更"(Ghenb),用竹制作而成。每把芦笙六根管,在芦笙歌中有"芦笙三节筒,长瓢里头空;瓢兜六根杆,吹来向轰轰"的描述,它与方言、服饰一起,是区分苗族支系的重要标志。在苗族传说中,古老的时候天下没有人烟,天帝就派了小女儿勾素下到地上来造万物。有了万物后,有一天贾、凶(即杉木和竹子)两兄弟上到天庭想天帝讨要几件供人娱乐的器具。天帝的女儿勾素就砍下自己的6个手指和一只手臂,做成了一把芦笙,她自己因流血不止而死。天帝十分悲痛,把芦笙交给贾、凶两兄弟说:"这就是你们的母亲,以后凡事必须经过她(许可),她会给你们带来幸福"。苗家自从有了芦笙,便过上了安定、美满和幸福的生活。

几乎苗族每个村寨一般都有一堂(队)芦笙,这是一个村寨生活是否美满幸福的标志。在贵州丹寨、三都、榕江、雷山等地的苗寨,其芦笙队由芒筒和大号、中大号、中号、小号、特小号六种芦笙组合而成。芒筒与其他芦笙不同,它没有六根管,只是一个三四尺长的园筒,筒里插一各小竹管,口含竹管吹奏,声音低沉、浑厚。大号芦笙就是笙母,高达两丈左右,只吹不动,需两人抬。